顺丰快递运费价格查询(“一元钱都赚”的顺丰,前三季度净利预计下滑70%,拐点何时能到?)

文| AI金融社杨乔

编辑|杨杰

顺丰掌门人王卫也在2021年遇到了麻烦。

10月13日,顺丰控股披露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前三季度,顺丰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6亿-18.6亿元,同比下降67%-69%;预计第三季度净利润10亿-11亿元,同比下滑40%-46%。

今年一季度,顺丰开始“出问题”。本季度,顺丰亏损近10亿元,这是顺丰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4月9日,一季度业绩预告发布后,顺丰控股跌停,当日总市值蒸发500多亿元。随后,顺丰控股股价开始无休止下跌。

今年2月,顺丰股价涨到124元的历史新高,市值一度达到5336亿元,创历史新高。时隔半年多,顺丰的股价已经大不如前。截至10月14日,顺丰收于66.22元,股价几乎减半,市值3017亿元。

同时,上半年让顺丰不爽的是,其对终端用户付费意愿的小步试探也“不利”。不久前,顺丰被浙江省消保委问责,质疑其虚假收费,误导消费者,原因是其“一元签确认”的增值服务被用户投诉。早在去年,顺丰速运的蜂巢盒快递柜就因为5分钱的超时保管费引起了巨大争议。顺丰在用户中的口碑也大打折扣。

1元收费“小心思”,缺钱的末端配送

不久前,顺丰刚刚下架了“一元收货确认”相关产品。顺丰在终端配送上花了“一点心思”,没想到却引发了一场风波。甚至有用户质疑:顺丰缺钱吗?

2021年9月,有用户发现顺丰在App的“签收确认”一栏悄悄增加了收费1元的增值服务。无论用户收到的是高端商务还是电商件,只要购买了这项服务,都可以凭顺丰发来的签收码或身份证后6位数字签收快递。

对此,顺丰表示,这项增值服务是目前快递行业的通行做法,是为了保证快递的安全。如果用户不批准,他们可能不会选择它。

但是,这种解释并没有被用户接受。甚至有用户质疑,这是否意味着如果不勾选这个选项,就接受顺丰的“降级”服务。浙江省消保委在接到用户投诉后也指出,顺丰推出的“签收确认”增值服务是快递公司的法定义务。因此,顺丰此举涉嫌虚假收费,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误导消费者。

终于在9月29日,顺丰正式下架该产品。顺丰也回应称,将继续探索更精细化的服务,加强对新上线服务产品名称和内容的描述和宣传,避免用户误解。



但顺丰在“1元收费”上的小“心机”,不禁让人想起顺丰试图通过蜂巢盒快递柜收费的事情。

2019年10月,蜂巢盒子陷入“诱导费”纠纷。有用户通过蜂巢盒子保留快递,但取件超时。面对弹出的“1元升值”,他们也是怨声载道。当时蜂巢盒子客服给出的解释是:“打赏不是强制收费,可以跳过这项服务的正常取件。”

然而,从那以后,蜂巢盒子继续测试用户的付费意愿。2020年4月,蜂巢盒子宣布进入“会员时代”,会员可以享受加班服务。非会员超过12小时不取物品需要缴纳0.5元的费用,3元封顶。

蜂巢盒子“5分钱入柜”的规定一出,立刻引发了市场的热议,尤其是用户和小区物业的激烈反对。上海某住宅小区的物业也专门针对此事发布了《致蜂巢盒子公司的公开信》;杭州某小区物业直接宣布停用蜂巢盒快递柜。

蜂巢盒子也发表了一封大意如此的公开信,称其收取超时费用只是为了提高集装箱的流通率,方便快递员为收件用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这场风波持续了半个多月后,蜂巢盒子不得不向当地物业和用户妥协,以求将免费时间延长至18小时,并给予用户一个月的会员资格。

蜂巢盒快递柜收费争议的背后,是顺丰通过蜂巢盒在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上探索更多商业变现模式的尝试。但令蜂巢盒子尴尬的是,今年4月,菜鸟邮政宣布实施“免费送货上门”。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递分会副会长徐勇看来,菜鸟驿站免费送货上门实际上不会对顺丰的最后一公里造成很大压力,这也是不可持续的。让顺丰担心的是,最后收取的费用远不能覆盖蜂巢盒的接连亏损。

相比菜鸟驿站,顺丰自营的蜂巢箱快递柜无法快速扩张,其资产化的运营模式无法覆盖庞大的运营成本。蜂巢盒子的快递柜业务陷入亏损。财报显示,其亏损从2016年的2.5亿元增至2019年的7.81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亏损近8.46亿元。

经过长时间的跑马圈地,蜂巢盒子和快递易合并后,已经拥有快递柜市场70%以上的份额。不过,徐勇告诉AI财经社,在整个终端配送中,使用快递柜的比例只有1/5,快递柜利用率低。

最终未能实现配送业务的顺丰也放弃了对蜂巢盒子的优先增资权,持股比例由13.67%稀释至9.75%。

对于哭穷的HIVE BOX,顺丰也试图为其尝试更多的变现模式,但却导致了与用户的冲突。

在徐勇看来,顺丰的“1元确认签收”收费项目是对服务的细分,主要针对对价格不敏感的客户。“其实这1块钱是加到快递费浮动里的,没人会在意。不过顺丰只是把它加到了签约的增值项目里。顺丰应该是区分这类服务,以用户签收的物品为选择。”

然而,在顺丰“体贴”的背后,快递末端的盈利压力也在席卷整个行业。在快递价格战下,快递量快速增加的同时,派送费却在不断降低,快递公司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由此,受伤的不仅是快递公司,还有终端网点和配送员。收费在1元底以下,网点接二连三倒闭,快递小哥投诉连连。

2021年7月,顺丰启动“一哥收割计划”。在行业内率先投入不低于2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增加调度员收入;2021年9月,顺丰推出“员工可持续发展保障计划”,预计覆盖20余万一线、二线快递员,总投入超过5亿元。顺丰给快递员“安慰剂”的背后,是整个快递行业的焦虑状态。



价格战“内卷”,商务件优势渐失

根据顺丰控股发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顺丰业绩“水逆”仍在继续。

今年一季度,顺丰亏损近10亿元,这是顺丰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顺丰当时表示,这主要是由于春节期间快递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成本增加;以及特约经销业务的增加和电商毛利的压力。

今年第二季度,顺丰扭亏为盈,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顺丰少赚了约30亿元。

快递行业价格战从去年开始愈演愈烈,快递单票价格从2007年的28.5元下降到2020年的10.55元。其中,占快递业务比重较大的电商快递增长迅速,同质化竞争严重。因此,价格竞争成为他们扩大份额的主要手段。

尤其是去年以来,极兔空的诞生,以更低的价格在市场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通达系”也被这只兔子压得喘不过气来,快递费甚至一度直接跌到1元以下。激烈的价格战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极兔和百世快递也因低价倾销被浙江省义乌市邮政管理局处罚。

SF也未能幸免。“规模再大,也保不住市场。这是我们从战略角度看到的非常深刻的教训。”顺丰曾在2020年财报沟通会上表示。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为了稳定市场份额,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顺丰也开始尝试布局自己的电商业务。2013年和2018年,顺丰两次推出“电商特惠”。山西证券指出,在直投模式成本高、装载率低的情况下,这两次尝试都不是很成功。

2019年5月,顺丰针对日均票量1000张以上的主要电商客户推出特价配送服务,定价8-10元,瞄准中端电商市场。2020年4月,顺丰成立汪峰快递,直接针对童童系。

截至目前,顺丰在经济部分形成了三个子产品:E品牌快递(直营品牌下的高端电商产品,单价10-20元/票)、特价(时效和定价标准略低于E品牌快递,单价5-8元/票)、汪峰快递(面向下沉电商市场的独立品牌,单价约2-5元/票)。

低成本经济部分在顺丰营收结构中的比重也在增加。财报数据显示,顺丰营收结构中经济成分占比已从2018年的22.4%提升至2020年的28.67%。

2020年,顺丰业务量达到81.37亿票,同比增长68.46%;单票收入从2019年的21.93元降至17.77元,同比下降18.99%。

顺丰的新产品,打破了其原有“高价产品”的局限,填补了低价产品空的空白,但同时又要承受快递价格战的冲击。但徐勇也认为,目前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已经明显超过了服务质量。顺丰的市场份额并不高。如果它不参与价格战,它的市场份额又会被抢走。

不过,顺丰的“基本盘”业务老化零件市场空也遇到了困难。在顺丰财报中可以看到,随着经济件占比的提升,时间敏感件收入占比相应从2018年的58.7%下降到2020年的43.09%。

2021年半年报,顺丰速运时效件收入同比增长6.5%,而经济快递收入同比增长69.2%。

各类保单、合同、单据的无纸化办公时代正在到来,这也对顺丰的业务产生了影响。同时,随着电子发票的普及,据统计,2020年,我国电子发票数量将为250亿张,超过纸质发票。

在顺丰今年4月的股东大会上,王卫曾坦言,业务件(工商快递)是顺丰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子技术的普及,包括邮寄发票需求的逐渐消失,工商快递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同时,在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顺丰也解释称,亏损也是因为费用增加。“疫情期间,公司业务量增长过快,导致快递出现运力瓶颈。为了保证时效和服务,顺丰从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加大了临时资源的投入,导致成本压力。此外,顺丰还加大了资本支出的投入,升级了中间过渡的自动化生产能力,提高了资源效率。”

一位快递行业的业内人士也对艾财经表示,由于疫情,顺丰的“投资节奏明显受到了很大影响”。



因此,顺丰也预计,疫情缓解后,“产能瓶颈的压力在今年第二季度可以进一步缓解,规模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释放。”10月13日,顺丰发布的前三季度财报显示,顺丰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7.6亿至18.6亿元,较2020年下滑近七成,而第三季度净利润较去年下滑近五成。

显然,顺丰的水逆还没有过去。

顺丰新业务,仍难撑一片天

不仅如此,王卫还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未来两年,也许顺丰的利润不会很好。

那么,顺丰的钱接下来会花在哪里呢?

顺丰快递运费

根据顺丰此前的财报,2020年前三季度,顺丰在建工程支出低于2019年前三季度。但到了2020年末,在建工程支出比2019年增加了22.64亿元。

顺丰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建设中支付的现金也在2020年第四季度达到顶峰。2020年一季度支出19.12亿元;第四季度,这一支出的金额上升至122.7亿元,增长了5倍多。

说明顺丰是花钱为未来打算。比如2021年上半年,顺丰的资本投入创历史新高,达到97.79亿元,同比增长145.08%,主要投入转运配送、空交通网络和土地资源。

纵观顺丰的整体经营情况,“科技实力”是顺丰常年的第一核心竞争力,研发支出也领先于同行。2019年顺丰研发支出接近12亿元,到2020年将上升到17.42亿元。

顺丰一直在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技术模式”,包括建机场、买飞机、升级物流自动化设备等等。虽然顺丰的负债率已经从2020年底的48.94%上升到2021年6月底的57.04%。顺丰也需要大量资金提升技术水平。2021年5月,顺丰拟募集不超过200亿元用于快递运输设备自动化升级项目、湖北鄂州民用机场新建换乘中心项目等。,以及“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实现科技赋能的物流服务”。

在顺丰看来,没有这些投入,就会成为电商市场的“交通工具”,显然顺丰也不愿意这样做。

这些高成本也降低了SF的利润。顺丰虽然从事高端快递市场业务,但毛利率一直低于中通和大云,2020年前毛利率不会超过大云。



在徐勇看来,在快递市场,各个企业的市场份额不会有太大波动,后期竞争已经进入瓶颈期。快递公司需要在其他市场扩张,做细分市场,或者进入新的领域,或者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顺丰也在尝试多元化布局。被it寄予厚望的顺丰城,品牌独立不到两年,顺丰一直急于分拆上市。

顺丰城市在顺丰集团中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补充和缓解城市交通和运营高峰时段“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压力,城市业务将成为末端的“弹性运力池”;第二,业务分拆上市同城化也是为了拓展公司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不过这个市场竞争也很激烈,包括美团、蜂鸟、达达都是顺丰的主要竞争对手。而且同城配送也是一个“烧钱”的生意。招股书显示,顺丰近三年累计亏损15.6亿元。

此外,为开拓创新融资渠道,顺丰旗下顺丰信托基金也于今年在港交所上市。这些物业资产为顺丰带来了8.96亿元的投资收益。

2021年上半年,顺丰新业务收入占比30.89%。但是,新业务长期无法支撑顺丰。2020年,顺丰的其他业务板块,包括收购美国夏回后成立的同城、供应链、顺丰新夏回、顺丰敦豪,净亏损10.6亿元。2021年上半年,顺丰的快递板块亏损5.08亿元,而同城、供应链、新业务等其他板块净利润仅为1100万元。

王卫曾说:“公司不会盲目烧钱做新业务,但如果短期的盈利压力可以换来长期的竞争力,有机会让顺丰成为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选择,那么我愿意调低未来1-2年的利润率预期,这是一个重要的策略。”

不过,对于顺丰来说,尽管今年二季度由亏转盈,但顺丰的业绩仍在等待真正迎来拐点的时刻。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在任何渠道或平台转载。违反者将被起诉。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