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款助手怎么开通(3月起新设“个人经营收款码”!转不转?怎么转?还有这些细节……)



文|李冰

3月1日,新设立的《个人操作集合规范》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服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以下简称“259号文”)今日起正式实施。此前,259号文个人条码支付的商用备受关注。根据2月22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59号文发布的《关于优化条码支付服务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在“服务不变、体验不变、赋码流程免费”的基础上,新设立个人收款码为“个人收款码”。

新规实施首日,《证券日报》走访多家小商家了解到,目前,对于新“个人业务收款码”的转码,大部分商家仍处于观望状态。



“个人操作集合代码”的细节需要改进

根据上述规定,个人操作采集代码与3月1日新规在使用和服务上没有变化,但新制定的《个人操作采集代码》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其实个人操作采集码可以简单理解为个人采集码的升级版。从公告来看,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支付服务,新设立了“个人运营收款代码”。但是个人收款码如何变更升级为个人运营收款码,什么样的商户需要转码等等。从微信和支付宝的官方回应来看,实行邀请制,采取自愿原则。

《证券日报》回应,微信支付将结合用户支付情况,通过微信支付助手消息通知等方式发出邀请,如用户愿意,提供个人操作支付代码。而且,个人采集码可以与个人操作采集码并行使用,互不影响。



支付宝方面也回应《证券日报》称,将根据用户的收款特点,邀请用户升级个人收款码,在尊重用户选择的前提下,提供个人收款码升级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用户收藏情况和用户收藏特征的具体标准,双方都没有给出进一步的说明。

微信收款助手

但业内普遍认为,相关细则将在广泛调研后制定,在保证“流动摊贩”和“摊点经济”不受太大影响的前提下,以收款金额和交易笔数两个维度进行划分。

3月1日,根据《证券日报》记者随机询问的部分厂商情况,大部分商家尚未收到邀请。

地摊老板刘先生(化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没有被邀请升级我的个人收款码,但我还在用我的个人收款码,和以前没什么区别。”

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些小商家关心的是是否需要营业执照才能转为个人业务收款码,但目前根据已经向社会公布的规定,并未给出详细说明。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博认为,个人操作收款码是协会根据具体市场需求新增的扫码支付产品,其面对的主要群体是有扫码操作需求的个人用户,具体的转码规则仍需机构明确和完善。王鹏博强调,“拥有个人业务代码的个人有望等同于商户管理,还可以使用信用卡收取费用,享受相应的金融分析等增值服务。”

易观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259号文主要针对全行业,公告的相关细节仍需各支付机构制定。对商户的具体影响如何,还要看各个支付机构。从支付机构的角度,需要兼顾监管合规要求和用户支付体验,同时在商业利益和支持微商之间取得平衡。

许多企业主表示将观望

专家预测短期内不会出现大规模转码

3月1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商户和流动摊贩发现,对于一般门面经营的商户,聚合支付码较多,不存在个人支付码转码的问题。但一些流动菜商和小摊贩,很多还在用个人收款码,对转个人商户收款码持观望态度。

流动菜贩老板陈女士(化名)说,“之前听说(个人收款码)不允许使用,后来又说可以使用,目前使用没有效果。”当记者问会不会转码时,她说:“如果能继续用,就不换了。如果你收到更改代码的邀请,就等着瞧吧。你改,我就改。”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升级个人业务收款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给予了额外权益。例如,支付宝表示,升级后将享受“收款码敢收敢付”保障额度提升、年度收货资料免费等更多权益。微信支付的个人业务收款码,将享受业务书籍、业务分析等权益和服务。



《证券日报》记者在另一家业务倡导者的微信个人支付码端看到,如果有补充业务信息,会开通更多的服务标识,并提示业务信息补充完整后,不产生任何费用,可开通多项业务专属功能。商家专属功能包括获取名片、开通客户留言、设置好友和会员、发布商业动态等8项权益。

王鹏博预测,“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量个人用户需要转码的现象,也不会带动整体市场收费空增加,也不会出现对聚合支付服务商有利的说法。目前聚合支付市场本身服务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因此影响力有限或有限。”

苏对的上述说法表示赞同。她指出,在新规实施初期,预计大部分支付码用户将处于观望状态。之后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具体业务需求和支付平台的激励规则来决定是否转码。建议转码要根据自身需求和支付平台的要求,仔细查看相关资质。而是要注意,不要给一些打着“个人收藏码升级”“换码卡”旗号的不法分子以行骗的机会。

此外,业内的共识是,禁止个人收款码用于业务收款,可以有效规避潜在风险。个人支付条码容易被“跑分”、“赌博”、“电信诈骗”等非法平台利用,导致交易信息和支付数据失真、资金链难以追溯等问题。259号文正式落地后,可以防止普通用户的码卡被诈骗分子和跑分平台利用,防止个人码成为跑分的渠道,这样一机多户多码等违法现象就会得到抑制。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零一研究院院长余百成对《证券日报》坦言,259号文出台,主要是央行考虑风险,避免个人支付条码带来的一些潜在风险,比如洗钱、混淆商业交易等。该通知进一步规范了个人支付代码在业务中的使用。对单个消费者的支付行为没有影响。





图片|站酷罗海趵突网制作|张鑫编辑|上官梦露

审核|张志伟终审|张欣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