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个月,几家大银行已经发布文件,推广他们自己的聚合代码服务。
所以很多人的微信群聊和朋友圈都被一个很尴尬的消息刷屏了:
3月1日起,微信、支付宝的个人收款码不能作为业务收款。
传来传去,演变成了一单金额很大的单,需要按4.5%缴税、滞纳金、罚款,还要追溯过去四年的数据等等。
更有甚者,3月1日起变成了个人收藏码不能用,或者发图要收费,一个张一元...
看到这个谣言,我只想说一个字:绝对。
先不说“一目了然”的最后一个传闻,我们先试着找出第一个说法出现的原因。
这个消息其实主要会从去年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服务管理的通知》中出来。
根据本通知相关规定,今年3月1日起,个人收款码不能用于业务,但非业务个人收款码不受影响。
至于“4.5%滞纳金、滞纳金、罚款”等附加选项,完全是误传。
对于此事,近日微信和支付宝分别做出了回应。
双方明确,3月1日后,个人收款码不受影响,可以正常使用。
以后大致可以分为个人收款码,个人操作收款码,以及我们常见的业务码。
我如何知道我是否需要升级?
官方表示会为“商业活动特征明显”的用户推送消息通知,从而发起邀请。
关于“明显的商业特征”的具体标准,官方表示将于近期公布。
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文件下发,但是这条线怎么划,jio的相关部门还是会照顾不同的群体。
像很多有固定经营范围,每天都有一定的客户量和收入的饭店、商店,十有八九会收到“个人业务收款码”升级的邀请。
再比如路边摊。每天早上,老板就开始摸黑卖早餐。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他们的采集频率高于普通劳动者,但相关部门肯定会照顾这些群体,不会采取太强硬的措施。
个人操作回执码怎么升级?
微信和支付宝会根据用户的支付状态,向需要更新支付码的用户发出升级邀请。
用户可在自愿条件下升级,将个人收款码升级为个人运营收款码。
以微信为例,系统会在微信收藏助手中向符合条件的用户推送消息通知。
用户可以通过进入相关页面补充商家信息来启动商家服务。
此外,该平台还将为升级个人支付代码的用户提供更多功能。
比如支付宝增加了“敢收敢付”的额度,微信则给予了“业务账本”、“业务分析”等权限和服务,让用户更方便地管理自己的收入数据。
当然,当前个人收藏码不会被停用或关闭,相关功能也不会改变。
也就是说,没有收到升级消息的小伙伴不会有任何影响。
升级后成本会增加吗?
在微信和支付宝的公告中,明确提到升级“个人操作收款码”的操作完全免费。
而且,平台也不会坚持让你升级。理论上会预留一段时间作为过渡期,让没来得及反应的商家做好准备。
升级后,买卖双方的收款、付款、提现等行为都可以正常进行。
升级有什么用?
既然一切都可以按照原来的轨道运行,那“个人操作回执码”又有什么用呢?
主要是规范收藏二维码,方便管理。
你要喊,仅今年1月31日至2月6日春节假期,我国非现金支付业务就已突破208亿笔,金额达14.9万亿元。
如今在如此便捷的移动支付环境下,自然也有一些偷偷摸摸的不法分子。
像我们平时下载的小电影,都会在片头或者某个地方插入赌博广告。
这些犯罪分子正在利用个人支付代码的漏洞来获利。
另外,管理征收代码也有利于避免偷税漏税。
比如各种名人网络名人偷税、封杀事件中,就有几十二十个“小目标”,对国家危害如此之大。
新规定的其他小细节
临近新规实施,近期进一步开放了商家代码的申请条件。
即使是没有店面的小微商家,也可以在“微信支付业务助手”小程序中注册。
只需要上传相关个人资料和业务场景的照片,2个工作日即可完成申请。
当然,商家码虽然功能更多,比如支持信用卡、信用产品支付等,但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要用“个人收款码”还是“商户码”,要看你的实际需求。
相关规定还表示静态二维码的远程采集功能将受到限制。
有些人开始明白,以后二维码只能面对面用了。
对此,我在致电支付宝客服的过程中了解到,新规实施后,相关平台将进一步监管用户的收款行为。
如果检测到有风险的账户,将限制远程收款;否则可以正常使用。
一句话总结: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只要方式正确,这个新规对我们没有影响。
如有业务需求,及时升级个人业务收款代码或业务代码;如果没有业务需要,怎么生活。
对于这次实际影响不大的新规,最让人兴奋的是各种造谣者。
网上有很多说法,比如“微信、支付宝被锤”,“四大行告急”,“移动支付地震”。
小伙伴们面对这种虚张声势的话和谣言记得擦亮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