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年的历史事件(25 万阿里人的耻辱一夜)



这些大公司需要证明自己真的是更好的公司,而不仅仅是赶上了时代的机遇。


文|关朱怡雯英利黄俊捷

采访|关朱怡雯英利姚音蜜程曼琪马克辛

1688年

编辑|魏松·黄俊捷


第一次,面对关于阿里的负面舆论,对阿里文化充满认同的老阿里人,对公司形象高度重视的公关,对管理层始终符合利益和步调的HR,不再沉默,不再保护,不再关心他,而是公开表达自己的失望和愤怒。


“这是我们的耻辱。”有人说。


“十几年的日日夜夜,这一刻,真的有了动摇。”一位工作了十几年的老阿里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一位P9级别的中层经理激烈地表达了他对LatePost的愤慨,这是“可耻的”、“不可思议的”和“不正常的行为”。


“我看不起自己。我什么都做不了。”一位阿里公关公开表示羞愧,“我为什么在这个公司?我为什么这么生气?”他说不敢把钉钉头像换成#MeToo,在朋友圈表达对公司的不满,离开这个地方。他能做的就是把公司名称从社交网络上的个人资料中删除。


公司发生重大舆情时,公关本该是救火队员,但这一次,他们很难克制自己的情绪。另一位阿里公关更直接。他转发了一张图,上面写着“哀莫大于心死”,不过现在已经删除了。


“所有人眼中的存在都闪闪发光,这怎么可能?我好心寒,好失望,好无奈,好愤怒,好迷茫。”一个刚加入阿里的实习生同样感慨。


一位阿里HR说,他看了之后哭了,“做一个善良的人,至少先做一个人。”另一位阿里投资的公司创始人说,渐渐留给他的是失望和彻底的失望,而不是愤怒。一家创业公司的CEO说,“让人绝望的不是发生了这样的事,而是公司没有领导帮她。”


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不知道那个男的用了什么样的合理理由来解释半夜进出同事的酒店房间,让HR和业务主管以为双方各持己见。”


8月8日凌晨3点,天猫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在公司钉钉群里说:“我气得睡不着觉。”和他一样,相信阿里的普通人不计其数。


这是25万阿里人和更多前阿里人的耻辱之夜。


迟来的调查和迟来的道歉


前一天晚上,阿里女员工心悦(化名)选择了她最不想走的一步——在内网上实名发帖称自己出差期间被商家和领导猥亵。


真的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心悦说,她在第一时间报了警,但几天后,当她要求公司处理与涉事男员工的沟通时,遇到了拖延和冷处理。她无奈在公司食堂发传单拉横幅,但很快被十余名公司保安赶走。心悦在《邮报》上抱怨了她过去11天的经历。帖子很快被传到外网,6938字的完整文章被上传到软件开发平台GitHub。舆论传播迅速,#阿里巴巴#的词条迅速成为微博第一热搜。


很多人惊讶的是,男领导涉嫌猥亵女同事,男领导没有立即停职,女领导多次投诉未果。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阿里,一个曾经被公认为互联网行业典范,被公认为注重员工关怀的公司。其创始人说“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并在公司周年纪念日亲切地为大家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


舆论风起云涌,一天后阿里的定期调查结果迅速出炉。9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团CEO兼董事局主席张勇宣布决定: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李勇和HRG·徐坤辞职;阿里首席人力资源官童弘文记过处分;被怀疑的男员工被辞退,从未被录用;是否存在违法行为,还需要等待警方调查取证。


阿里的一些员工认为对李永合的处罚太重了。“一个事业群的总裁,P11级别的集团副总裁,因为对下属冷漠不回消息而辞职,这是‘前所未有’的。”


在一个月前的组织架构调整中,阿里刚刚将重要战场——本地生活业务交给了也被视为张勇“左膀右臂”的李永合。


表面上看,在这次事件中,阿里的高管缺乏同理心,公司的管理机制也在失灵。言归正传,这个庞大的系统出现了很多漏洞,一次次的弥补,效果如何,很难说。伴随心悦事件而来的是信任的崩溃。


根据阿里巴巴9日凌晨5点30分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事件发生在7月27日,饭局在济南一家渔家饭店玉环餐厅举行。包括王成文和心悦在内的四名阿里员工以及金安华联的四名员工也出席了晚宴,晚宴于22点结束。在淘鲜达金安华联超市项目组中,王成文是项目负责人,心悦是项目组成员。


于越2016年毕业,去年加入阿里,已婚。她投诉的同事王成文,2015年加入阿里,从安徽大区经理到华东区门店数字化负责人,去年10月加入淘鲜达,先后担任西南区和华北区负责人。从履历上看,王成文的升迁并不快。加入阿里近6年,职级还是P7。


在调查中,阿里强调“是否存在王成文和业务人员在吃饭时向心悦倒酒”、“心悦是否在吃饭时被业务人员猥亵”等问题有待澄清。


据心悦自述,当晚,她被以工作为名劝酒,“人不能拒绝,人不能拒绝”。酒桌上的金安华联男员工张果亲吻并抚摸他。根据监控,她看到自己喝醉后被带到了另一个空箱子里。


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张果承认了搂抱和其他接触,但否认了其他指控,也不承认独自将该女子带进包厢。《晚邮报》给张果打了几次电话,但他的电话总是打不通。8月9日,据“济南华联超市”微信官方账号消息,张果已被辞退,理由是“未能遵守员工行为规范,造成极坏影响,行为不当损害企业形象”。


心悦报告称,王成文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阻止张果对她的猥亵行为。在她醉酒不省人事后,王成文和金安华联女员工陈某将她送回酒店房间,并在与陈某离开后,独自回到酒店在前台办理了心悦房间的房卡,共进入其房间4次,最长时间超过20分钟。


男领导有什么理由可以申请女同事的房卡?未经当事人同意,为什么可以多次用房卡出入?如果心悦的说法属实,那么酒店也违约了。


第二天早上,7月28日,心悦发现自己醒了,一丝不挂,丢失了内衣,发现了打开的避孕套包装。心悦第一时间报了警,检查了王成文进入房间后的监控事实。当天下午,她配合济南警方做了身体检查,现场指认,取证。


心悦描述说,在警方24小时的拘留和审讯中,已经承认在电话中与心悦有亲密行为的王成文说,一切都是由那个女人发起的。


所有关于这个案子的陈述都在这里。大资讯空白是,心悦报案后,性侵立案了吗?王成文进出心悦酒店房间四次时做了什么?为什么他不配合后续调查就能回杭州工作?


时至今日,是否立案仍未明确。晚邮报9日下午致电当地派出所,对方拒绝回答“是否立案”的问题,始终表示“案件正在调查中,具体情况等公告”。

根据一位在国内办理过多起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的律师判断,如果女方自述属实,那么王成文在法律上可能构成性侵,属于刑事犯罪。


律师认为,女方在醉酒状态下无法明确表示性同意。


引起心悦愤怒的不仅仅是案件本身。阿里的处理让她又受了一次重伤。


是性侵刑事案件,但工作引发的职场性骚扰已经构成。律师认为,阿里巴巴作为一家公司,有责任处理女生被带到酒馆、被强迫喝酒、任由顾客骚扰等行为。


2018年,性骚扰作为案由被添加到民法典人格权的解释中,明确了雇主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性骚扰的义务。但实际上,这一补充规定并不意味着公司在反性侵宣传上受到强制监管,而是通过规定鼓励公司积极建立工作场所反性骚扰机制,涵盖预防、调查、反馈等各个环节。


从目前公开的处理流程来看,律师认为,阿里内部可能还没有建立上述机制,“或者已经建立了,但这次根本行不通”。因此,从民事责任的角度来看,阿里在此次事件中负有反性骚扰和工作场所失职的责任。


这个处理,在舆论彻底爆炸之后,成为了公众指责阿里处理不善的一个锚点。


不作为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8月2日17时,心悦陪同丈夫来到杭州。她向主管甘启亮(花名阿甘)、周天沐(花名九荣)、HRG(人力资源专员)月儿(花名)举报了王成文,并提出了自己的诉求:开除王成文;自己放个长假。当天晚上,同城零售事业群的HRG·徐坤也得知此事,立即参与处理。


阿里答应3天后给结果。但在8月5日,心悦得到了一个让她感到“无语和可笑”的答复——“考虑到她的名誉,不决定驱逐王成文。”


阿里在9日内部发布的最新调查进展中提到,在心悦举报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3日,HRG和一级主管发现,王成文对事实的陈述与心悦的描述完全不同。当晚,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李永合也知道了此事,但并未主动提问和参与处理。


当晚,这些管理层和HR人员的一个重大误判是,他们决定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并没有第一时间对王成文进行停职处理。


事件发生后,LatePost联系了一位级别为P9的经理,他说,“太遗憾了”和“难以置信”。但当被问到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他的团队里,他会怎么做时,他没有给出答案。另一个中层经理说肯定不会像这件事一样处理,但他没有回答会怎么处理。


在一家拥有25万名员工的大公司,大多数管理层成员都不清楚他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公司的机制是什么,以及他们应该以多快的速度回应性侵犯甚至性骚扰的投诉。


这不仅是一个中层的疑问,也是你升到高层时的明确答案。


更进一步激化矛盾,让员工心寒的是心悦发帖后高管在内网的回复,被阿里员工和外界评价为不说话,冷漠,缺乏同理心,回避问题。一位阿里员工说,“我们的高管已经不再好好说话了。”


阿里合伙人、CPO(首席人才官)童在发帖3小时后的回复广为流传,其中被质疑最多的一句话是“审查此事,处理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


一位网友评论说“谁都看得出来有问题”,而另一位网友则对“检讨”这种网络俚语颇为反感。


8月8日凌晨1点半,同为阿里合伙人的蒋芳回复道:“森林长大了,什么鸟都有。”


算上大润发之后增加的12万人,阿里向公开市场申报的员工人数已经超过25万,加上阿里控股或投资的企业和外包人员,总数不下百万。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如此庞大的人员规模,阿里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片,出现“恶人”的概率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扩大。


但这不应该成为公司管理层逃避问题和责任的理由。


一位熟悉阿里的人士认为,从制度层面有两个原因:公司一切以业务为导向,重业绩轻员工个人,导致根据心悦的描述,王成文即使被举报也不是第一次被停职;其次,官方层面杀人。以前阿里的361考核体系(强制后10%的要求去年底取消)让主管直接决定下属的晋升和辞职,这也让心悦很难拒绝领导提出的出差和陪酒要求。


在整个网络已经充满舆论的时候,CEO张勇在8日凌晨2点31分发帖称,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他似乎不知道心悦6日在公司食堂哭泣的事。或许这说明,本该向他汇报此事的人并没有选择在第一时间告诉张勇,而是选择了多做一件事。


《晚邮报》(LatePost)了解到,阿里的员工可以通过钉钉直接与CEO私聊,但从心悦的帖子来看,她并没有选择这么做,只是与事业群总裁李永合进行了沟通。


此次事件中,从阿里的事业部(BU)、事业群(BG)、HR团队到CEO的各层沟通渠道都失灵了。


让人感到温暖的是,阿里员工在7日晚自发成立了钉钉维权组织“勇敢牛牛帮团”。这个群体几经演变,人数从几百人增加到现在的6000多人,这在阿里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们呼吁帮助心悦,并向她提供心理和法律援助。目前,两个集团的创始人已经加入公司组织的调查组,跟进整体调查进展。


在9日的最新决定中,张勇给出了一系列思考和行动方向。然而,一些员工质疑现在修补是否还为时过晚。难道要等到员工失望,对公司失去信任,才能迎来改变吗?


什么是偶然?什么是必然?


心悦侵权本身就有很多偶然因素——发生在酒桌文化盛行的省市之一的山东济南;先达需要线下超市入驻平台,这就决定了像济南华联这样的传统零售企业在谈合作的时候还是比较强势的;淘所在的同城零售事业群,一个月前刚刚进行了组织调整,很多事情的权责还不明确。


但这是必然的吗?接受LatePost采访的阿里内外人士大多表达了一个观点,即“这样的事件发生在阿里,我们并不感到意外。”——这个“不出意外”本身就说明了一切。


此前,社交媒体上传播的阿里性丑闻并不多。最有意思的是去年4月淘宝天猫总裁范姜和平台相关人士张大奕的私生活事件。另外,P8招聘个人助理,月薪1.6万,实际上是支持的;新成立的MMC事业群一名P7男员工在内网被曝同时和至少7个女朋友约会;一个中层和他的女老板在公司停车场私会被保安抓住,然后转到另一个互联网小巨头。


大大小小的性丑闻,大部分都是在阿里巴巴发酵的。先com再散开。人们往往把它当成私人道德问题和闲言碎语,公司不会处理。对于这种事件,阿里很多员工表示已经习以为常。


然而,这次心悦事件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一位阿里员工说,范姜事件是大人物私德,是绯闻事件。公众在道德上受到贬损和尴尬,公众被定性为阿里有渣男。但是,这件事对小人物来说是极大的羞辱。涉嫌刑事案件,法律要严惩,公司也要严惩。公众认定阿里有恶人。


备受争议的阿里“黄暴”文化也被再次提及。很长一段时间,阿里都会用“黄而暴,强而持久”这样的励志词。阿里的破冰文化一度因为规模过大而被质疑。一位阿里员工说,这种文化源于当年的B2B销售文化,但现在已经不适合阿里了。


LatePost采访了很多加入阿里的不同岗位、不同年份的员工,了解到过度破冰行为在阿里的一些部门依然存在,但与之前相比已经大幅减少。淘科技和2017年入职的B员工均表示团建没有遇到类似行为。


破冰文化在不同部门差异很大,主要看部门负责人的个人风格。一位2020年初加入阿里的员工说,他和同事在破冰环节被要求法式热吻,最后改成了唇吻。他们还被要求透露各种私人生活细节。“什么都不说,一个问题八瓶啤酒。”但这位员工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工作信息。


一位去年刚从阿里影业离职的员工说,团队会玩一些大型游戏,比如男员工在比赛中做俯卧撑,女员工躺在下面。在他的观察中,“想在公司上升的女性似乎比男性更擅长说脏话,那种态度让人觉得(她)可以和男性高管打成一片。”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在演讲中没有多少边界感。


2019年5月阿里日集体婚礼上,马云在婚礼上对102对公司新人说:“我们在工作中强调996的精神,在生活中要669,也就是六天六次,关键是‘长’。”他还提到,“婚姻要幸福,关键是用‘丁丁’(钉钉谐音),少用‘威望’(微信谐音)。”规模挺大的。


阿里自上而下的江湖文化和内部开放的职级体系带来了层次分明,这就涉及到业务层面。它们体现在强调公平、廉洁和对腐败的零容忍。但在组织管理上,他们对员工尤其是高管的私事丑闻放任不管,只在事态扩大时才处理。


因此,当心悦向王成文的直接领导甘其亮报告侵权行为时,甘其亮没有首先判断事情的性质和是否严重。根据心悦的描述,甘其亮的第一反应是“都是生意上的问题,经常要出差,早知道会有问题。”这和心悦发帖当晚阿里副CPO蒋芳回复的核心意思类似——“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当一些人习惯了公司里的各种性丑闻,并且随着公司数量的增加,他们倾向于认为像心悦这样的事件的发生是概率问题而不是组织问题。


这种观念上的麻木真的很可怕,在管理出现问题的时候给公司提供了一个自以为是的借口。


价值观没有错

执行人有问题


阿里是第一个强调价值观,提前为业务扩张准备价值观的互联网巨头。


一位6年前离开阿里,留在B2B、天猫、手淘的人士告诉《晚邮报》,B2B是贯彻阿里价值观最彻底的方式,这也是阿里最早的业务。在前员工的记忆中,当时整个部门的风格接近马云本人的风格:街头智慧、侠义之心、兄弟情谊、集体荣誉。


上述人士表示,在阿里B2B工作时,很少感受到“办公室政治”,与高层沟通不畅。阿里有近万人。B2B业务已经在香港上市的时候,新来的大一新生还有机会和马云一起吃午饭,邀请他来分享。当时新人的培训时间也比较长,半个月到一个月脱产,“一半时间讲价值观”,讲具体案例——做什么是“客户至上”,做什么是“拥抱变化”。


天猫和淘宝发展起来后,吸引了更多的国外精英和名校毕业生。相比街头智慧,他们更注重数据和系统思考。但在一些B2B老员工看来,也有人带了“PPT第一”、“说不如做”、“办公室政治”来淡化阿里原创文化的背景。


从B2B到淘业务,阿里从乙方变成了实际的甲方(流量巨大的电商平台),商业模式的差异也改变了组织文化。这位前员工说,第一次去淘宝轮岗的时候,在电话里看到小二凶狠的平台商家,很震惊。在他眼里,这十多年来,阿里有情有义,被员工视为家的氛围逐渐淡化,原有的理想主义在淡化,物质主义在膨胀。


老阿里也接受了,阿里的转型虽然可悲,但并没有超出常识,这是一个公司做大的必然结果。


2016年的月饼事件,给阿里的价值观定了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几个程序员用技术手段抢了公司在国内卖的几盒月饼(已及时举报),将被开除。


这种高标准的价值观在范姜事件中遭到了“滑铁卢”。


阿里对范姜的处罚是取消合伙人身份,记过,降级,取消上一财年所有奖励。相比月饼事件,这次处罚被部分阿里员工认为太轻。


“我们开始反思当年的月饼事件是否受到了严惩。”去年5月,童在面向公司全体合伙人的“合伙人约见”直播会上,首次公开提及四年前备受争议的月饼事件。“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更简单的决定。但我们毕竟还是一个商业机构。”张勇补充道。


价值观的淡化正在发生。一位去年加入阿里的员工很清醒,“这只是一个管理工具”。这类似于中层的说法。他们认为员工追求价值观纯粹是不成熟的行为。对于管理者来说,这毕竟只是服务于商业机器的一种方式。


从去年开始,阿里的价值观受到员工质疑。从范姜私生活事件到钉钉P9测试事件,员工对阿里的信心一度跌至低谷。在我们去年的报道中,有一句评论广为流传,“低P触及红线,低P没了;p触红线,红线没了。”


对于阿里员工来说,最大的冲击来自于他们开始疑惑,价值观红线的标准是什么?


或许,价值观的意义不在于新出的59字六脉神剑,而在于价值观本身,是否可以作为辨别是非的标准,是否与它出现的样子相同;管理层在严格要求员工和360度考核时,能否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其实价值观很简单。风险投资机构a16z的创始人本·霍洛维茨(Ben Horowitz)在他的新书中说,价值观是“你做什么就是你是谁”。


一位前阿里人士表示,文化价值观的断层和不适,一开始可能只是轻微的,但当正常的解决方案受阻时,很容易爆发和放大,迅速演变为初心和落地中价值观的对立和撕裂。


所以,当有人提出在阿里价值观中加入“尊重女性”的时候,其实是本末倒置。因为错的不是价值观本身,而是贯彻价值观的人。


2019年9月10日,在阿里20周年大会上,马云于当日正式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他在演讲中强调了价值观对阿里的重要性。他说,“阿里历史上所有的重大决策都和钱无关,都和价值观有关。”


上述人士感慨,希望2019年发布会上万人齐唱、肩并肩哭泣的高光时刻,不要成为所有阿里人记忆中褪色的巅峰。


这不仅仅是心悦的问题

不仅仅是阿里


一直以来,中国互联网巨头都在试图让人们相信他们有更好的工作文化:


在这些公司里,员工不是同事或同志,而是同学。他们从一个简单的环境毕业,开始在另一个简单的环境工作。这里没有“马总”或“张总”。理论上,即使是最底层的员工见到公司创始人,也可以直呼其名,无论他用花名(风清扬)、英文名(小马)还是名(益铭)。


员工被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捆绑在一起,每天加班加点,换取超额回报。


20年来,这种文化驱动企业在居民楼里设立,成长为价值数百亿、数千亿美元的巨头,雇佣10万员工,服务上亿用户。


这个行业的参与者愿意相信,他们的成功是因为建立了先进的管理机制和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但是随着增长速度的减缓,光环也就消失了。人们开始反思这个行业在快速扩张中到底隐藏了什么问题。


心悦的问题不会是个例。她受尽委屈,一次次申诉未果,实名发帖换取阿里的关注。


当一个环境不鼓励受害者说话时,更多的受害者会保持沉默。#MeToo运动爆发后,美国联邦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EEOC)的调查发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女性认为自己在工作场所遭遇过性骚扰,7%的女性遭遇过性侵。然而,超过四分之三的受害者不会向公司的上级和经理报告他们的经历,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信任官方流程。


心悦不太可能是阿里25万人中唯一有问题的人。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企业有过类似的经历,只是没有站出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阿里对这件事的处理不仅仅是关于阿里。


要求女员工陪酒,讲荤段子来打破冷场,这是一种耻辱,但这些行为在当今中国的商业环境中并不少见。


相比其他行业,互联网巨头有更雄厚的资本,更大的动力去根除不良行为。阿里和腾讯目前的市值不仅超过了其他任何一家中国公司,也超过了除北京和上海之外的任何一个中国城市一年的GDP。


阿里每年净利润超过1700亿,完全有能力拒绝不合理的行业潜规则。阿里的员工也比大多数人有更多空的时刻发出自己的声音,坚守自己的阵地。


如果他们的努力能推动公司建立更有效的机制来保障员工最基本的权利,不仅能保护这25万人,也能让更多在外地工作的人看到一线希望。


阿里和整个互联网行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声讨和监管。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有机会证明,在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可以为员工和用户赢得更多权益;还有机会证明你确实是一家更好的公司,而不是仅仅赶上了时代的机遇。


(记者陈静对本文亦有贡献)

(心悦在文中是化名)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