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洪景安—
如果忘记或不吃早餐,胃酸和胃里的各种消化酶会直接“消化”胃黏膜。
久而久之,你体内细胞分泌粘液的正常功能就会被破坏,从而导致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你不吃早餐,你的大脑会释放出你需要高热量的信号,这将导致午餐和晚餐吃“垃圾食品”的机会大大增加。这样,长此以往,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就会找上门来。
德国埃尔兰根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不注意吃早餐的人平均会减寿2.5年。
规律健康的早餐有助于:
1.提高脑力效率和孩子的学习能力。
2.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
3.有助于预防慢性病。
水果没吃够,寿命减2年大多数水果的含水量为85%~90%,富含维生素C、钾、镁和膳食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能刺激人体消化腺分泌,刺激食欲,促进食物消化。
研究表明:
但根据2013年“中国25岁及以上人群因水果摄入不足导致的归因死亡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因水果摄入不足导致的预期寿命损失为1.73岁(男性1.80岁,女性1.58岁)。
所以洪主任建议,每个成年人每天要有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高血压作为一种富贵病,在中国有很高的发病率。
洪主任介绍,据一项调查显示,7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都是来源于盐的过量摄入。同时,这也是中国人预期寿命十大因素排名第一的原因。
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文章,对于170万40-85岁的成年人来说,影响寿命的几种行为表明,高血压会减少他们1.6年的寿命。
睡不够7小时,寿命减1年睡眠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有些人认为少睡一段时间没有影响,但据瑞典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发现,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
睡7小时的人比睡8小时以上6小时以下的人多活一年。
全球最大的市场研究公司TNS最近的一项调查也显示每天的睡眠时间比8小时的标准时间少1.6小时,相当于每年6.2天的预期寿命。
有一个动作我们每天都在做——久坐。要知道,长时间久坐不运动除了伤腰椎,还会使血液粘度变高,下肢还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如果此时再运动,血栓会脱落,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肺梗死,猝死。
澳大利亚一项研究发现久坐一小时的危害大约相当于抽两支烟,也就是少活22分钟。
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每天坐着不到4小时的人相比,每天坐着超过11小时的人在未来三年内死亡风险增加40%。
急脾气,寿命减9-10年没错,你没看错。脾气也是丢命的一大原因。
有研究发现,80%的女性癌症患者缺乏耐心,60%追求完美。90%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脾气急,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90%以上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脾气急。
可见“快”字对我们的健康构成了明显的威胁。
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等机构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缺乏耐心、不知道如何充分享受生活的人平均寿命缩短9-10年。
抽烟,寿命减9年吸烟有害健康,这是老生常谈。据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吸烟至少可以减少10年寿命,但如果你在40岁前戒烟,基本上可以“抵消”吸烟的减寿效应,比不戒烟的人多活9年。
在吸烟的最初几年,你可能感觉不到吸烟给你带来了什么伤害。然而,10年或20年后,肺癌可能会发作,往往你可能会死里逃生。
生活离不开酒,寿命减2年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项涉及多个国家近60万人的“饮酒”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40岁饮酒者每周饮酒量超过350g,寿命减少近5年。
洪主任介绍,其实每周350g酒精并不算多。一周七天,平均每天50g,换算成啤酒,就是1L,也就是一周最多3-4罐啤酒。
根据11项研究中超过60万人的医学数据,美国明尼苏达州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分析:
男性:
腰围超过109厘米(约3英尺3)的男性比腰围小于89厘米(约2英尺7)的男性死亡风险高50%,相当于40岁后预期寿命减少3年。
女性:
腰围超过94厘米(2英尺8)的女性比腰围小于69厘米(2英尺1)的女性早死风险高80%,相当于40岁后预期寿命减少5年。
据《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最新科学研究,与正常人群相比,肥胖者寿命缩短8年左右,健康寿命缩短近20年,同时还会带来与肥胖相关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痛风等,让你的生活苦不堪言!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男性的腰围最好不要超过90cm,女性最好不要超过80cm,85cm就可以了。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严重的牙菌斑和口腔细菌问题会增加80%的癌症死亡风险,可能会减少13年的寿命。
据报道,1/5的癌症患者有口腔感染和炎症症状。而且牙周病会导致口臭、牙龈出血,严重的还会导致龋齿、牙龈退缩、牙齿脱落。
每天早晚刷牙两次,也能降低口腔癌和食道癌的发病率。
日本癌症学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显示刷牙习惯与癌症的关系:每天刷牙两次以上的人,患口腔癌或食道癌的概率比刷牙一次的人低30%;不彻底刷牙的人比只刷一次牙的人患癌症的几率高1.8倍。
资料来源:脉脉卫生部
编辑:ZHFDA团队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