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市场监管局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围绕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方式,创新食品经营许可电子现场调查。2021年8月5日,办理了全国首例以网上现场核查方式现场核查食品经营许可案件,平均办理周期由20天缩短至3天,让群众只跑一次就能领证。电子食品抽查不仅简化了群众办证流程,节约了商务成本,还将所有新登记的餐饮服务单位纳入网上管理,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有效防范了廉政风险,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面向问题的创新许可证视频调查
第一,行政效率。武侯区作为中心城区,食品经营单位在全市名列前茅,每年需要开展实地调查的食品经营者近3000家。按照传统的实地调查模式,不仅行政成本巨大,而且行政效率极低。第二,验证效率。负责现场检查的部门还承担全区食品安全监管业务。由于开展现场检查不是专职工作,收到的首检和整改检查任务无法当天核查,使得整个现场查勘处理周期较长,平均需要20天左右,核查效率较低。目前的调查周期虽然可以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但不能满足快速迭代的食品经营者的实际需求。第三,多重风险。目前的调查面临多重行政和诚信风险,如超时核查、沟通不畅、疫情期间暴露风险、行车安全、审核自由裁量权等等。为了解决这三重问题,武侯区市场监管局根据《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食品经营许可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决定大胆探索食品电子现场调查。
以服务为目标,优化当前的许可流程。
明确工作思路后,借鉴淘宝司法拍卖使用房产视频的经验,遵循“三个最好”的原则,启动电子查勘平台的架构和研发。一、操作流程最简化。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便利性是放在第一位的,商家可以通过手机上传照片、视频等便捷的操作方式,提供现场信息进行验证。二、审计点优化。基于长期的现场勘查经验,总结出审查的核心要求,通过技术手段形成电子化现场勘查审核的要点,做到流程简化但审核重点不放松。第三,工作效用最大化。主动与区行政审批局对接,将现行调查系统接入“武侯政务云服务器”平台。一方面节省了开发和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实现了电子原位测量全过程的存储和使用。同时植入数据统计分析模块,为后续食品安全监管打下良好的数据基础。
经过近两个月的实践论证,“武侯市场监管-食品电子调查”于8月5日正式启动,同日完成了两家餐饮单位的电子核查。从提供图片和视频材料的电子申请到批准,平均审查时间不到一个小时。电子调查核实时间平均缩短至3个工作日,大大节约了商家的业务和时间成本,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以监管为基础,“管办结合”是重点。
武侯区市场监管局牢牢把握“放管结合”的原则,在管理上力求有力、高效、关键。首先设置视频通话功能,按住关键点。在电子现场勘查平台上设置视频连接功能。当商家上传的照片和视频不能完全掌握核查要点时,检查人员可以通过视频通话实时检查经营场所。二是线上线下验证相结合,守住风险点。坚持分类核查的工作思路,对低风险小餐饮、食品销售单位采取电子抽查方式;中等风险的中型餐饮和首次线上核查问题较多的单位采取线上首次核查、线下实地复核的方式;高风险(特殊)大型餐饮企业、单位食堂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验证方式。第三,突出事中事后监管,控制关键阶段。取得许可后首次检查后立即将新批准的食品经营单位定期推送至所在地市场监管所,并在30日内开展首次现场检查;加强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充分利用电子抽查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通过风险分级监管、“双随机”检查等多种手段实施最严格监管,强化问题整改落实;畅通退出机制,做到人进人出,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直至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
下一步,武侯区市场监管局将认真贯彻优化审批服务、监管到位的宗旨。一方面,将利用电子抽查平台,简化核查流程,缩短核查时限,真正实现便民利民。另一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中事后监管上,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舌尖上的安全”。此外,“武侯市场监管-食品电子调查”平台作为首个创新型电子调查平台,将在后期使用中进一步总结完善,真正将电子调查工作落到实处,为当地营商环境建设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作者是成都市武侯区市场监管局。
徐安怡
原文发表于《市场监督管理》半月刊2021年第18期。
发布单位:中国工商出版社新媒体部(数字出版部)
注意交流执法经验。
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趋势
保护市场公平和正义
看共同市场经济的浪潮
权威●专业
半月谈沙龙微信
在微信官方账号输入“市场监管半月谈沙龙”,就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