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觉中国
温韬王新喜
不久前,据蓝鲸TMT报道,小电科技目前面临严重的人事动荡,预计裁员2000人左右,波及运营、KA、产品等多个部门,占公司总人数近40%,且未承诺任何补偿。
小功率科技否认了这一说法,并表示不仅没有裁员,业务形态也有了新的升级。
尽管否认小功率技术,但谣言往往不会空。从目前来看,小电科技或者背后的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所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
首先,用户的增长已经接近峰值。2016年,全行业共享充电宝的用户只有3000万左右,2020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4亿。另外,各大玩家铺设的网点规模已经很大,并没有太大的增长空。
从商家来看,根据沙利文和投宝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格局洞察报告》,从商家来看,2021年上半年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珠芒科技、怪兽充电和小电科技。
其中,截至2021年9月30日,怪兽充电服务覆盖82万poi,在线共享充电宝数量580万个。截至2020年底,小电科技已覆盖全国1700多个县市,铺设点71.52万个,投放共享充电宝超过600万个。同期,珠芒科技全国共享充电宝网店总数突破百万。
这是去年的数据。预计今年,前三名的总积分可能已经超过300万,充电宝的数据预计在2000万左右。覆盖区域达到了县级四五线城市。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优质积分空的增长并不多。
目前共享充电宝的头部模式有怪兽充电、小电和竹芒科技、来电、美团。由于反复的积分纠纷和疫情,线下人流受到影响,给各个品牌带来巨大的营收压力。
小店电力公司CEO唐永波去年2月发内部信称:“疫情对公司业务造成了致命打击。一方面收入骤降至冰点;另一方面,公司还有5000名员工的工资、供应链、办公室租金等费用急需解决。"
2021年4月30日,小电前往香港递交上市申请材料,进行冲刺上市。目前小店上市还没有成功。
相对于希望冲刺上市的小电力公司,上市的怪兽充电并不好。上市之初,怪兽充电的发行价为8.5美元,市值高达21亿美元。截至2022年3月4日收盘,Monster股价跌至1.16美元,总市值2.89亿美元,股价蒸发86%。
根据怪兽充电发布的2021年三季报,怪兽充电第三季度营收为人民币9.3亿元,较2020年第三季度仅增长0.6%。
此外,过去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好的美团共享充电宝业务也在萎缩。据媒体报道,2021年7月,美团共享充电宝负责人已经离职,该部门多个BD单位现已转入美团优选。美团共享充电宝正在放弃自营地位,33个城市的布局交给代理商运营。
早在2020年,来电科技就战略收缩,目前市场份额在10%以下。
共享充电宝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共享充电宝在2020年底和2021年初一度迎来短暂的亮点时刻,行业龙头纷纷公布盈利。此后形势开始走下坡路,行业龙头企业亏损加深的趋势开始显现。
从怪兽充电和小电源来看,都保持着较高的毛利,但净利润持续下滑。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怪兽充电的净利率从8.24%降至2.68%。
2021年,怪兽充电的净利润仍在同比下滑。财报显示,怪兽充电2021年第二季度净利润820万元,同比下滑73%;第三季度扭亏,净亏损7940万元。
小店科技招股书显示,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4.23亿元、16.36亿元、19.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2.5%。但净利润方面,小店科技2019年实现净利润1.37亿元,2020年告别盈利,亏损1.04亿元。
这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
首先,共享充电宝的营收是由线下流量和用户需求决定的。用户对充电的需求具有偶然性和不稳定性,尤其是在疫情反复的环境下,无论是线下流量还是用户需求都不是稳定的。
其次,在共享充电宝的旺季,部分玩家采用涨价的策略来增加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部分用户对共享充电宝的价格敏感度,进而影响了部分用户的使用频率。
再次,共享充电宝“得商家者得天下”一直是业界共识。在盈利的条件下,很多头部玩家基于进一步扩大网点布局规模的诉求,对积分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往往有多个品牌玩家争夺统一的优质积分,这是玩家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尤其是美团的进入,进一步加深了行业的焦虑和内卷化。一些玩家,基于积分之争,为了笼络商家,往往会承诺高分成、高入场费,这进一步增加了商家的议价能力,共享充电宝要支付给商家的奖励费、分成费、入场费也会相应上涨。
其中,进场费需要品牌一次性与商家结算费用。另外,要预估每月流水,按比例提前支付份额。
此前,界面新闻报道了共享充电宝BD的疯狂情况:——如果一家店铺的市场价是10万入场费,为了拿到单子,就会有人恶意抬价到12万,一旦入场费超过店铺未来流水,超出的收入就由BD承担。
但是为了达到效果,很多人宁愿牺牲自己的收入。在一些客流量大的酒吧,入场费每年可高达20万元。
根据小电科技的招股书,小电科技的激励费用从2018年的1.0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13亿元。份额率从24.2%提高到38.2%,进入率从1%提高到16.3%。
收费怪物的奖励费也从2019年的9.28亿增长到2020年的15.77亿,同比增长70%。
到2021年第三季度,怪兽充电本季度销售及营销费用高达8.14亿元,占当季收入的87.53%,同比增长23.8%,这是推广网络合作伙伴奖励费用增加、POI覆盖范围扩大以及人员相关费用增加所致。
这种空之前的内卷化,导致同样规模的收入,需要给积分伙伴更多的奖励费用,直接导致销售费用率的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商家控制着话语权,同一点的商家往往会签两三个牌子。
基于占领市场的需要,战略亏损也成为玩家的共识,导致销售成本增加,尤其是当有三四个品牌同时占领一个点时,单个充电宝的使用频率被稀释,导致单店的流水被其他品牌分流。
这样,共享充电宝品牌不赚钱,热门地点的商家确实赚钱。
而对于单纯依靠硬件量,无法形成网络效应的共享充电宝来说,在亏损被放大后,涨价成为一些品牌的心照不宣的止损方式。
早在去年初,共享充电宝涨价就曾一度引起业内热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约14%的人觉得共享充电宝涨幅超过100%,约38%的人认为涨幅在50%-100%之间。
此前有媒体报道,共享充电宝常见价格区间为2-5元/小时,但在一些高端餐厅,价格涨到了6元/小时。在一些热门景点、酒吧等场合,价格可达10元/小时。
共享充电宝的涨价策略也被监管部门约谈。2021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竞争局会同反垄断局、网监部门召开“共享消费”领域行政指导会,怪兽、小电、来电、街电、搜电等企业参加。会议指出,“共享消费”行业普遍存在一些不当行为,如定价规则不明确、明码标价不规范等。,要求企业规范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
由于盈利模式单一、竞争加剧等问题,如何破局成为玩家集体思考的问题。
从各种做法来看,第一种是上市融资,但这条路也不容易。Monster上市以来,股价持续下跌。市场对共享充电宝业务也是理性的。小电力公司上市的坎坷之路也源于此。
其次,发展商业模式,直销与代理、合作伙伴模式相结合。
以前共享充电宝大多是直营模式。为了控制成本,一些厂商开始采用代理模式和合作伙伴模式。代理模式是代理商利用自己在当地的业务网络来拓展业务。他们需要购买橱柜,同时获得份额。
与直营模式相比,对点位质量要求更高,运营成本更高;代理模式可以增加密度,降低成本,但也会降低品牌控制力。
此外,除了直销和代理之外,比如竹芒科技还在大力发展合作伙伴模式,利用其在全国各地合作伙伴的本地优势推广硬件新品。
第三条路,探索第二条增长曲线。比如怪兽充电正在探索广告+白酒业务。目前,广告占monster收入的比例不到1%。充电怪去年4月推出白酒“欢欢”,利用线下资源推广白酒产品。
招股书中,小店科技透露,要挖掘To B数字营销服务,为点上的合作伙伴和商家提供短视频和直播营销解决方案。
珠芒科技是物联网和智能硬件的方向。珠芒科技首席运营官吴燕华曾表示,珠芒已在部分地区试点口罩、无人零售、AED体外除颤器等智能硬件产品。并表示未来三年至少要打造三款智能硬件产品。
合并还是设定划分标准?破局之道是控制议价能力。
但是,整个行业商业模式严重受损的现实——无法掌控现货的议价能力并没有改变。目前提高充电宝租金会导致监管约束,无论从当地运营费用还是点对点成本来看,探索更多点对点的合作伙伴都不现实。
如前所述,共享充电宝问题的本质在于玩家太多,背后资本不弱,导致优质积分争夺过于激烈,行业议价能力和利润进一步倒向积分商家。
热点微评认为,改变这种情况,其实有两种方法。
首先,头部选手进一步融合。共享充电宝是一个可行的业务,但其竞争逻辑不是技术逻辑或网络效果逻辑,本质是资源的争夺。然而,目前的情况是资源有限,参与者众多,这类似于过去自行车共享的竞争。
解决资源现状,其实就是减少牌桌上的玩家数量,所以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合并。街电并入珠芒科技后,从目前来看,共享充电宝几个头头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如果背后的资本能带动台面上的大玩家进一步合并,品牌商的议价能力也会增强。借助头部玩家的大规模铺设,更好的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一方面可以减少内耗,另一方面可以控制与商家的分成费和入场费的议价能力。
以前的快速补贴大战,双方的资源和资金消耗非常大,最后靠资本驱动合并,本质就是减少无意义的内耗。在自行车共享行业,过去如果摩拜单车和ofo能及时合并,减少行业持续的内耗,生存下来的可能性会更大。当然,由于玩家之间的利益和野心难以调和以及反垄断监管,合并之路并不容易。
除了合并,其实还有第二种方式,就是头部玩家坐下来协商,制定积分分成和入场费的行业标准和下限。比如以前一般是五五分成,保证了共享充电宝的商家和玩家都是盈利的。
后来因为美团的进入,一些玩家开始讲28-20甚至19-20,把价格滚到天花板。如果大家都不设定底线和下限,互相竞争,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品牌都不赚钱。
总的来说,无论是合并还是建立行业标准,本质都是控制积分议价能力,控制成本,减少无意义的内卷化,这决定了共享充电宝未来能走多远。
从整个市场格局来看,左为王的格局还是比较明显的。当越来越少的玩家留在扑克桌上时,共享充电宝可能会等待盈利的春天。
[钛媒体作者介绍:王新喜TMT资深评论员未经允许谢绝转载我的微信微信官方账号:redianwe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