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最近两个月,其实只要你优化过SEO,不管填小单,大词,长尾词,都应该被淘宝清洗过,甚至降权。当然,最近这一波风控严格多了。我们明显没有做的是降级或者清洗,还有大量的误伤。为什么现在可以100%监控BD行为?
当然,所谓100%的监测并不代表100%是正确的。只要淘宝严格控制补货行为,提高风控水平,就会出现大量的误伤,很多商家说自己天天被虚假交易。
今天,我们讨论两种基本的监控机制。第一个是基础审计维度,第二个是整体风险控制模型。审计维度有四个,分别是账号、行为、阈值、物流。在监控补货的行为算法中,大多是看买家账号。
那怎么查买家的账户?首先检查的是登录和下单的成功率,也就是一个正常人。不可能每次打开淘宝都买东西。比如我是买家,我也有购物转化率。我平均打开多少页就会买一件东西。
正常人打开淘宝100次,买东西5次,挺正常的。如果他们做的是手刷,可能每次打开淘宝都会买东西,这明显是个非正常账号。
第二点是接收空包的比例。比如一个账号经常收到空包,或者他经常快递不签收,也会被标记为所谓的黑号。
第三是账号相关性,就是某个IP地址或者某个硬件信息注册了很多小号。只要注册了一大堆小号,基本上都会有标注,都会有关联,所以淘宝要判断一个账号是不是黑号,看这三个维度就够了。
第二个维度是行为。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购物习惯。如果你的一些订单明显违背了你的购物习惯,那么就有危险了。举个例子,我买东西不能超过5分钟,但如果我有时候为了同样客单价的东西货比三家很久,这就是一个奇怪的环节。
第三个叫数据门槛,看卖家,主要是两个。第一个是与同行平均水平的比较。同行的优秀转化率是10%,而你只需要15%,这是相当危险的。
第二个是与竞争店铺的对比,主要包括转化、收藏、购买、回购、客单价。还有物流信息。现在你已经收到了新秀。只要你是虚假物流信息,就会被监控。
所以有一些商家特别用心,会发一个京东快递或者XX物流,也可能不需要直接发货,有时候这样做可能更安全。这是四个基本维度。
然后说淘宝的四个风控模型,分别是地理、文字、时间序列、截图动作模型。地域模式,比如突然某个区域的大量账号聚在一起买你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推送。基本上不会有黑号,都很安全,但是后来就被这种模式打散了。
第二是正文。比如大量买家买你的东西,都是搜索相似的长尾词,也会触发异常。
三是时间序列模型。比如登录后立即刷手搜索某个关键词,短时间内点击购买,或者账号输入密码进入游览后,返回搜索该关键词购买。时机指的是明显的刷动作,因为补货是有固定动作的。
第四个叫截图。以前有一些操作不太注意安全,截图很多,因为要按照流程走,货比三家有没有切图,聊天有没有切图,下单有没有切图,搜索有没有切图。其实所有截图都会被APP记录,淘宝也可以读取截图的数据信息。如果你一直在,那显然是不正常的。
综上所述,很容易通过简单的逻辑或者原理来判断你是否有补单的操作,基本上成功率都很高,因为我刚才说的可以避免的很少,或者说避免的成本很高。
比如物流,如果不想被追溯到物流,可以发京东快递,但是京东快递多少钱,这个费用值得吗?所以有些事情你改变不了,有些事情你可以改变。淘宝真的要查的时候,基本没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