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涛,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我国的财神文化源远流长,寄托着人们追求财富的朴素情感和安居乐业、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自古以来,不止一个神被崇拜为财神,即财富的象征和财富的监督者。这些财神包括:比干、范蠡、武财神赵公明、关羽、五偏财神、五行五通等。在财神信仰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形形色色的财神形象无疑是连接人们“拜财神”崇拜实践与世俗生活的关键要素。尤其是道教所尊崇的财神赵公明形象的演变历史,融合了道教神仙理论、民间文化观念、社会习俗等诸多元素,展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
又名、赵元帅、元帅,是道教和民间信仰尊崇的“第一财神”,与关大师并称“武财神”。财神赵公明的具体形象主要体现在道教水陆画、善书版画、民间纸马年画等各种形象材料中。,并呈现出各种符号元素的重叠特征。
赵公明最早是在金代干宝《搜姬神》中作为“鬼将”出现的。《搜姬神》卷五云:“这一年,国家有大事,有三将军,分征。我们在等十几个人来帮赵公明家。”它还说,“上帝带人在三个将军的指挥下,赵公明和钟世杰。”三位将军,赵公明和钟世杰,在他们的指挥下带领幽灵战士。他们奉上帝之命来到这个世界,通过引发疾病夺走人们的生命。可以看出,在公元4世纪初的东晋时期,赵公明最初的形象是一个在鬼兵指挥下取人性命的“鬼将军”。
在早期道教文学中,赵公明也以“疫鬼”和“鬼帅”的形象出现。赵公明是东晋写的道教经典《女青鬼法》中的“五方鬼主”、“五方暖鬼”之一:“西白灵鬼主,姓赵,人称,收千鬼,注重黑疾。”南北朝道经《太上东元神咒经》中也有记载:“有刘元达、张、、李、石、钟士基少都府,各将五伤鬼神二十五万人,进行瘟疫。”可见赵公明原本是监督鬼兵、犯黑疾的“瘟疫鬼”和“鬼帅”,具有“瘟疫使者”和“瘟神”的功能。
同时,以“瘟疫”和“鬼”为背景的赵公明也叠加了“鬼与神”的象征元素。赵公明在南北朝上清派道藏《东镇太上太萧郎书》中被描述为“鬼神”;
向右三尺,碑文写着:天帝告王浣、五神、赵公明等。在土葬之下,那某国的皇帝、王公、乡民、男女、甲、乙,年龄如乾年,生而无愧于清真...
此外,从南北朝到隋唐,大量的墓葬文献(墓志、镇墓等。)也记载了“赵公明”是作为鬼神出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赵公明早期的形象重叠了瘟疫鬼、鬼帅(鬼主)和鬼神的元素。然而,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这一时期赵公明的图像资料。
宋元时期,道家沈啸学派和卫青学派的雷法体系开始吸纳赵公明为“布勒元帅神”。日本学者松本广一在《宋代道教与民间信仰》中指出,“雷法”源于民间口头禅,以雷之力为源,用不同的雷符咒对待雷系神兵驱邪斩魔。在宋元道教雷法体系中,赵公明成为重要的天兵天将和元帅神。而且,正是这一时期道家经典中的“雷法制”为形象的最早形成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我们从元末编撰的道经《道法慧远》中找到了对赵公明外貌和服色特征的具体描述:
蔻驰,伏天光圣女崇庙西陵玉渊洞清崇和沈飞真王元帅赵公明,铁色脸,圆眼睛,小胡子,头戴铁头巾,黄抹额,金灿灿皂罩,青靴,右手铁鞭,左手铁索,身后跟着黑胡。
相应地,现存的宋元赵公明形象也直观地呈现出“元帅神”的形象。首先是宋画《道子墨宝》中的“赵元帅”(图一)。道子墨宝现藏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这套作品一般被认为是宋代画家创作的道教壁画的“粉版”(原图)。从“道子巡抚赵元帅”的具体形象来看,赵公明头戴头巾,身穿长袍,蓄着长胡须,右手持铁鞭,左手持铁索,与《道法回元》中的描述基本一致。
图1宋画《道子墨宝》中的“赵元帅”
图1-2道子墨宝列表标题
宋元时期的民间寻神典籍中也保留了赵公明的形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元中后期寻神故事新编》中的“赵元帅”形象(图二)。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赵公明穿着一件裹脚布,一件束腰外衣,留着长胡子,左手拿着一根鞭子,右手拿着一根铁索。带有文本描述:
元帅姓赵,人。自秦以来,与世隔绝,修至道。这项工作很成功,玉帝称他为沈啸的副帅。据:元帅是郝,此人昏迷不醒,此人在干,而金水则与天气相融。其衣色,头戴铁冠,手持铁鞭,亦足金水。那些长着黑脸和胡子的人在北方很愤怒。骑虎难下,犹如金象。
元刻本《搜神记新编》中的“赵元帅”
总的来说,在宋元时期,作为沈啸学派和卫青学派雷法体系中重要的元帅神,赵公明的外貌和色彩形象呈现出相对固定的格局,其外貌特征可以概括为:黑脸校园鼠,身穿角头,金袍,右手持铁鞭,左手持铁索,黑胡随从。此外,这些特征具有丰富的内涵:
“黑脸校园”:黑脸(或紫黑色)与赵公明早期意象中所包含的“瘟疫”和“鬼”元素的特征有关,作为他的本尊在叠加建构过程中保留瘟疫鬼(瘟神)和鬼帅(鬼神)特征的象征性痕迹。此外,黑脸小胡子的外貌特征进一步强化了赵公明将军的有力形象。
“娇娇汕头”(铁汕头):汕头又名符头,是宋代官帽的一种。根据宋代官服制度,汕头有直脚、地方脚(弯脚)、娇娇、朝天、顺风五种。其中,角角头通常为宋代武官、将军佩戴,其形状可分为圆顶和方顶,软裹和硬裹。硬裹头,先用木头做“山”,放在额前使毛巾线起来,再用纱裹住使其外表光滑固定,再用铁线织成内形,涂以丝绸,涂以黑漆,俗称“军头”。到了宋代,高级将领、中下层军官甚至士卒、将官都被允许戴脚麦头。元朝以后,这种“椒椒麦头”还是很流行的。
“金皂袍”:内甲外袍的装束,是宋代高级将领的标准配置。这种统一的配置象征着赵公明元帅作为一个高级军事指挥官的特点。
“执鞭拉绳”:铁鞭不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实战武器,也是高级将领权力地位的象征;铁索可能是早期赵公明瘟疫鬼(鬼帅)形象的象征元素留下的痕迹。
“黑虎跟随”:黑虎跟随或穿越黑虎,不仅增加了赵公明元帅神的威武形象,而且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道法慧远》卷二三二《正义元帅赵秘法》对此的解释是:“渡虎者,亦金象也。”据民间传说,赵公明曾经降服了危害天下的黑虎,所以把黑虎作为自己的坐骑。此外,中国民间有“骑黑虎”作为致富象征的传统观念,因此“黑虎”的元素也强化了赵公明的财神身份。
上述服饰色彩和外貌特征构成了赵公明威武勇猛的元帅神形象,同时也蕴含着其“控财”即掌管财富的功能。根据古代五行八卦的理论,赵公明的“方位在干”,即干卦所象征的西北方位,呈现出“金和水”的形象。头戴铁冠,手握铁鞭,是“金水”的象征;黑脸上浓密的胡须是“北方”和跨虎的金象,寓意“水中有金”。
宋元时期赵公明“财神”属性的直接考证依据是《道法慧远》卷232《赵原帅录》。其中提到,赵公明作为“沈啸副司令”,具有“掌控财富”的神圣职能:
公平交易,经济利益,和谐。然而,那些能为最正义的事情对上帝说话的人,可以为他们想要的一切祈祷。如果你祈求的东西是对的或错的,上帝会惩罚你。要恭敬,不要懒惰。
赵公明元帅的神圣职能具有“公平交易、追求经济利益与和谐”的重要内容。刘忠禹先生的研究指出:“在古代,黄金是官方的财富代表,民间则以水来代表财富。召公元帅是金水相会的象征,自然是财富的第一代表。”因此,赵公明元帅的本质属性,如方位、服装、外貌等。(金象或金和水象),都与“控财利”的神圣职责密切相关,“义理”的道德观念是他运用财富力量的核心原则。
到了明代,随着真武大帝(神)信仰在全国的广泛兴盛,元帅也一度被吸收到神下的神将体系中,与马元帅、文元帅、关元帅一起组成了护国元帅队伍。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这一时期,以真武大帝为主神的道教水陆画中出现了许多赵公明的塑像。如赵元帅(图三)在现藏于日本东京凌云寺的明代道教水陆画《天帝图》。赵公明黑脸、圆眼、盘腿头、黄额、金袍、右手长鞭、左手铁索,天帝图中的黑虎随从,延续了宋元时期“元帅神”的特征。明代民间寻神文学中也有一些关于赵公明的意象。如明初刻本《三教源流》中有一幅赵元帅骑虎执鞭的版画形象(图4)。
图3明代道教水陆画《天帝图》中的赵元帅
图4《三教原始资料》中的赵元帅
到了明末,赵公明的财神形象进一步凸显,这得益于明代万历年间隆庆出版的长篇小说《沈峰演义》在民间的深刻影响。《封神演义》中,赵公明曾是峨眉山罗浮洞的道士。他用的武器是一把钢鞭,还有两件法宝,海珠和索龙。后来帮助商贾抗周,被姜子牙杀死。在封神之时,姜子牙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是真龙虎王谭旋”,简称“真谭旋王”。掌管招宝天尊萧声、纳真天尊漕宝、招财使者陈九宫、利市仙官姚少思四神,负责迎祥祈福和商人生意。至此,赵公明的财神形象和“理财”功能,通过其麾下四神的明确分工,即招财、纳财、招财、利市,进一步凸显和系统化。但从现存的明代赵公明图像资料来看,其作为财神的功能似乎并没有以“显性”的方式(如金银元宝、宝珠、聚宝盆等象征性元素)表现出来。
清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财神信仰日益兴盛,民间祈福求财的观念更加普遍和强烈。而且人们对财富来源和符号的崇拜,更直观地表现在各种图像资料中。在此背景下,赵公明财神的财产得以“显性”展示,特别是在财神形象(纸马年画等)中。)在清代民间社会广泛流行的,一般都加上元宝、聚宝盆、宝珠等财富宝藏的符号,生动具体地突出了赵元帅财源的神圣作用。例如,在清代流行的民间年画《封神图》中,元帅赵不仅保留了头戴头巾、身穿祭袍、手持铁鞭、黑虎为随从的经典“封神元帅”形象,还加入了捧宝的象征元素(图5)。
图5清代年画中的元帅赵
纸马,出现于南宋,盛行于清代,是一种祭祀焚化的偶像的印刷形象,俗称神马、麻子、马葭。包含财神图像的纸马通常也被称为彩马。如清代至民国流行的纸马年画《赵元帅》中,不仅保留了“元帅神”的经典形象,而且左手持锭,身前有聚宝盆,凸显了其财神的功能。同时,赵公明的随从手里还拿着元宝和财宝,这进一步强化了他的财神角色。可见,清代民间图像资料中的“赵公明”,在保留了宋元以来元帅神的特征的同时,加入了象征财富的特定元素,如元宝、聚宝盆、珍宝等。,直观地在图像学层面“展示”了赵公明的财神属性。
图6财神赵公明清代年画
图7民国纸马召公元帅
7-2赵公明纸马,财神
耐人寻味的是,在清代以来的道教水陆画中,赵公明塑像并没有用“元宝”、“聚宝盆”、“宝珠”等具体符号表明其财神属性,大多仍延续其元帅神形象。究其原因,大概是在宗教形式的道教信仰中,科学仪器修行所用的水陆画(雕像)不宜过于直白,以表现对“世俗财富”的追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增加财富视觉符号的方法主要用于清代以来民间信仰的图像实践中,而较少用于道教仪式的图像中。
图8清代道教水陆画中的赵公明
直到民国时期,民间还流行着各种各样的纸马——财神,图像中的赵公明大多手持“元宝”、“聚宝盆”等财富符号。此后,这种直观的图像学表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教的仪式图像和寺庙造像。现在我们在很多道观里看到的财神赵元帅像,也是捧着“大元宝”“聚宝盆”的。
图9明代道教水陆画赵元帅画像
图10清代道教水陆画黑虎元帅赵
编辑:黄晓峰
校对: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