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充电宝收费标准半小时(共享充电宝涨价太狠!有人为了归还跑断腿,有人还后仍扣费)



“我已经一年没用过了。共享充电宝价格怎么会涨这么快?”近日,广州市民张先生在一家餐厅租用充电宝时,发现充电宝的价格从记忆中的1元/小时涨到了5元/小时。"收费太高了。"张先生反复感慨。

“真的很难找到回归点。”大学生小林向记者吐槽。“小程序明确显示附近100米内有两个返航点。结果找了半个小时都找不到,最后只能退给一公里外的一家店。这是浪费金钱和时间。”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共享充电宝虽然解决了不少消费者的燃眉之急,但行业内却差评不断。涨价快,收费慢,还后不断扣费,借易还难,广告横行...各种套路让消费者觉得“租不如买”。

从“白菜价”到“黄金吞噬者”

消费者觉得“租不如买”

在“寸步不离机”的互联网时代,一个可以同时借用和充电的共享充电宝,显然是电力出现危险时的应急法宝,但不断上涨的充电价格也让不少消费者瞠目结舌。“价格涨到4元一小时后,我就没再用了。还不如自己买个充电宝。”广州市民翁女士告诉记者。

奥一新闻记者发布的调查问卷显示,在1011份有效问卷中,超96%的消费者认为共享充电宝价格控制在1-3元/小时以内是合理的,只有不到4%的消费者能够接受共享充电宝在3-5元/小时以内充电,5元/小时以外的选项被忽略。



超96%的受访者选择认为1-3元/小时的价格最合理。

翁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大部分共享充电宝收费3-5元/小时。如果按3元/小时计算,23小时的钱可以购买一个容量为10000毫安的小米充电宝,充电更快。"

今年5月,翁女士在天河区一家餐厅租了一个怪兽充电宝。充电18分钟,耗电量只增加了2%。无奈之下,翁女士只好退回充电宝,随后微信提示扣除这3元钱。



翁女士的扣款记录,供答辩人。

“充电慢,收费还高,18分钟3块钱。这合理吗?”翁女士觉得收费有点离谱。“我记得去年用的时候1元1小时,充电速度更快。什么时候开始这样了?”

“不足30分钟/小时按30分钟/小时收费”也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质疑。“每次借充电宝都要设置闹钟提醒自己还款。否则用1分钟和用59分钟没什么区别,花的钱也是一样的。”广州某大学大二学生小林说。

让小林纳闷的是,即使是同一个品牌,不同地区的充电宝充电标准也不尽相同。今年5月中旬,小林在广州塔附近购物时租了一个进来的充电宝。页面显示一小时收费6元。但根据订单记录,他在天河区万菱汇租充电宝时,充电标准是1小时3元。“同样是人多的地方,为什么收费标准要翻倍?”

为什么共享充电宝价格一路上涨?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不一样?对此,记者联系了小程序端几家企业的客服人员。

怪兽充电的客服人员解释说,不同地区的门店收费标准不一样,有些定价金额是公司和商家共同约定的。美团充电宝客服表示,美团充电业务的差异化定价策略是要“贴近市场”。“美团的充电业务会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参考行业报价和特定合作伙伴的建议,制定具体价格。”



记者与怪兽收费客服的对话



记者与美团充电宝客服的对话

借钱容易,还款难

部分消费者退货后仍扣数百元

“借比还容易”。自登陆市场以来,共享充电宝一直被消费者诟病“退货难”。调查结果显示,48.76%的消费者在使用共享充电宝时遇到“找不到还车点”的问题,占比第一。



充电慢、难依然是大多数受访者头疼的问题。

成都的叶女士花了两个小时寻找充电宝的归还点。叶女士告诉记者,5月28日,她在成都某地铁站租了一个快速绿色充电宝,充电标准为5元/小时。当她准备退货时,小程序地图显示100米内有两家店铺可以退货,但没有显示具体地址,只显示在附近的一个广场上。“我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根本找不到。保安也说没听说过这两家店。”叶女士说。随后,叶女士登录小程序,要求快绿客服给出上述两家店的具体地址。客服回应无法查询,建议叶女士跟着导航走。



叶女士与快绿客服的对话,受访者供图

“后来,我别无选择,只能骑自行车去一个遥远的可回收点。到了之后发现返回点在一个研究所里,普通人根本进不去。我又骑着自行车走了两公里,去了一个很偏僻的茶楼才成功归还。”叶女士说。退货期间,叶女士的订单继续被扣。

寻找回归点是一场“攻坚战”,但根据一些消费案例,把充电宝塞进柜子里并不代表最后的胜利。调查结果显示,11%的受访者遇到过“明明归还了充电宝,却显示未归还,导致被扣”的情况。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记者以“充电宝乱扣费”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有1823条投诉,其中大部分在返还充电宝后仍被强制扣费。



土黑猫投诉平台

“我以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消费者胡先生对记者说。“当时我租了一个小型的电动充电宝。还了一天,突然跳出来一张要扣99元的通知,说我逾期不还。”联系胡先生客服后,对方让胡先生在退费点拍张照片,证明已经退了,才退费。“幸运的是,返回点就在我家附近。如果我跨城市旅行,我该怎么办?”



胡先生的扣款记录,供答辩人使用。

一位网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表示,自己在已经归还小电充电宝的情况下,被系统以“超时归还”为由强制扣费。联系客服后,客服解释“有时充电盒信号不好,会延迟扣费或多收费”,并承诺退费,但到目前为止,该网友仍未收到退款。“为什么消费者要为共享充电公司设备质量买单?”该网友质疑。还有消费者反馈,借用的充电宝坏了,无法充电,但还是被系统扣了钱。

大成律师事务所宋律师指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应当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服务的条件下,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商家放入有质量问题的机器或充电宝,显然是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商家主张权利,也可以要求消费者协会介入调解,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也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维权。”

用户隐私或被收集

小程序广告的泛滥

一条短短的数据线传输的不仅仅是电,还有你的私人信息。2020年12月,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发了一篇名为《当心你身边的共享充电宝陷阱》的文章。根据这篇文章,一些共享充电宝不仅可能存在质量隐患,还可能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马”程序,导致手机中的通讯录、文字信息甚至照片、视频等隐私数据泄露。



图来源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如果通过共享充电宝窃取手机信息,最有可能的实现方式就是在里面安装一个特殊的芯片。”经济与社会网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说。手机的电源端口和数据传输端口是一体的,电源线往往具有数据传输线的功能。当充电宝线连接到手机上,内置芯片就可以通过电源线给手机植入木马,然后通过木马窃取手机里的信息。

“用户使用充电宝弹出授权界面时要小心,一定要关闭USB调试功能。”陈向建议道。

此外,充电宝客户端泛滥的一些广告也受到了用户的诟病。以街电充电宝为例。街电充电宝租赁完成后,小程序会推送“扔大红包、送话费、领保险”等广告。一位网友称,他今年5月中旬租下街电充电宝后,“无缘无故投保了某保险公司的产品,此后一直发骚扰短信,打骚扰电话,严重扰乱了我的生活”。据悉,去年12月,街电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工信部通报。



价格快速上涨,收费标准不一致,隐私和安全受到质疑...面对共享经济的蓝海,共享充电宝将何去何从?

“共享充电宝的未来可能会触及更多的用户消费场景。利用大数据优化产品布局,通过专利提高竞争力,最终实现更多的用户覆盖,将是企业在市场中成功的关键。”陈对说:

对于共享充电宝租金飙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潘和林表示,共享充电宝市场本质上已经饱和,未来是存量博弈。“通过提高时租价格来提高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不可持续的。定价10元/小时以上会让需求退潮。”

监制:谢

策划:谢高春明

统筹:陆若卿

怪兽充电宝收费标准

执刑:陆若卿

测试团队:奥一新闻记者陆若晴见习记者冯丹实习生魏佳琳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