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电充电宝商家合作(怪兽上市、搜电街电合并,共享充电宝“疯涨”的钱,被商户赚走了)

文| AI金融社陈畅

编辑|杨杰


“共享充电宝第一股”由此诞生。充电行业也开始进入下半场。


美国东部时间4月1日,怪兽充电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8.5美元。共发行1765万股ADS股票,融资1.5亿美元。根据发行价,该公司的市值约为23亿美元。怪物充电开盘价报10美元,比发行价高17.6%。


怪兽充电上市当晚,共享充电宝品牌“街电”和“搜电”宣布正式合并,双方将共同成立一个全新的集团公司,实行联席CEO制度。合并后,他们的用户总数将超过3.6亿,市场份额可能达到行业第一的位置。


与自行车共享的烧钱相比,共享充电宝行业要冷静得多。街、电话、小电、怪兽等“三电一兽”都在努力。“我们不希望这个行业被唱衰,某种程度上我们对怪兽充电的上市感到非常高兴”,一位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员工表示。“这至少证明了共享充电宝模式还是可行的,大家都开始盈利了。”


怪兽充电上市了,用户租用共享充电宝的习惯也逐渐培养起来了,但是共享充电宝行业迎来春天了吗?依靠租赁充电宝的盈利模式是行业未来的长久之计吗?


从共享大战中脱颖而出的共享充电宝,至今仍未摆脱争议和生存焦虑。尤其是最近,相关企业的市场公关部每天最忙的事情就是应对外界传来的“涨价”传闻。“涨价真的不涨,挣钱真的很辛苦。”一位员工向AI金融社哭诉。


赚钱的共享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项目一直处于烧钱阶段的时候,王思聪曾经说过:“如果共享充电宝能让我吃饱,贴出来当证明。”但他没想到的是,共享充电宝后来真的赚钱了。


怪兽充电表示,公司已经连续两年实现盈利。招股书显示,2019年和2020年,怪兽充电营业收入分别为20.22亿元和28.0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和7540万元;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2.07亿元和1.13亿元。


不仅仅是怪兽充电,来电科技也在2017年10月宣布实现盈亏平衡,成为行业资本化、规模化后第一家盈亏平衡的共享充电宝企业。2018年7月,小店宣布实现盈利。同年,聚美优品财报显示,聚美优品投资控股的街电已连续三个月实现盈利,为聚美贡献1.96亿元。


盈利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烧钱培养出来的用户习惯在支撑。


在共享充电宝出现之前,年轻人已经普遍患上了“手机电量焦虑症”。但是现在,大部分人出门都已经把共享充电宝作为手机没电的底层选项了。它的出现,一方面得益于共享经济的同行和先行者,成功地将共享租赁的理念灌输给国人,另一方面也是借了移动互联网的东风。


目前,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有8.82亿,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1亿。看直播,刷短视频,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每个移动设备单独花费在游戏上的时间从2017年的8.9小时/月延长到2020年的12.0小时/月。与此同时,手机耗电量与日俱增,但续航却没有质的飞跃。这无疑给共享充电宝行业留下了机会。

街电充电宝


怪兽充电招股书援引艾媒咨询数据称,到2028年,行业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90亿元增长至1063亿元。艾媒咨询数据也显示,早在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的用户数量已经快速增长至3.07亿。



AI财经社走访了一些位于国贸商城的共享充电宝的店铺,包括咖啡店、奶茶店、餐厅、前台信息处、盲盒店等。其中主要铺设的充电宝来自怪兽充电、街电、小电。该店店员表示,商场周末日均出租人数可达30人,“涨价并未降低用户使用频率”。


怪兽充电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租赁充电宝,占总收入的95%以上。因此,通过铺设点获取客户流量是共享充电宝公司的当务之急。


艾瑞报告显示,2020年怪兽充电将占据34.4%的市场份额,位居共享充电宝行业第一。目前,该公司已铺设超过66.4万个poi,超过500万个充电宝,注册用户超过2.19亿。


从官网来看,另外三家,2018年12月,街电完成全国300个城市的覆盖,日订单峰值180万,累计用户超过1亿。截至2019年12月,街电已覆盖中国95%的城市,累计用户超过2亿。截至目前,小电公司已占据全国1600个县级以上城市,用户近2亿。


相应的,共享充电宝的推送团队也比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更加强大。据怪兽收费方面向AI财经透露,公司目前有5000多名员工,其中4000多名是推手,占比超过80%。“三电一兽,每个连(堆)至少要几千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并告诉艾财经,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小电已经通过竞标的方式拿下了三亚免税店的渠道权。


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到2020年底,移动设备的充电服务仅占中国潜在POI积分的9.3%。其中,2020年,一二线城市普及率为19.1%,三线及以下城市普及率为3.7%。预计到2024年,这两个数字将达到45.5%和39.4%。安信证券报告显示,2020年,共享充电宝在餐饮场景的渗透率将达到50%。
“市场需求远未饱和,渗透率仍在增加,从一二线城市到三线城市增加空。”主要投资中国新经济企业的对冲基金蓝腾资本认为,无论从社会价值还是商业价值来看,共享充电宝都不是一个“伪命题”。



累死累活,是给商户打工?


行业开始盈利,随着“充电宝第一股”的诞生,共享充电宝行业似乎前景一片光明。但只有身处行业,才能知道赚钱的代价。


怪兽充电招股书显示,公司2019年和2020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67亿元和7542.7万元,但净利润率从8.2%降至2.7%。


当然,疫情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据艾财经了解,疫情期间,包括北京等一线城市在内的大量实体店倒闭,店内铺设的那些共享充电宝设备甚至赶不上。共享充电宝企业只能自认倒霉。


但是,共享充电宝行业已经开始涨价了。现在很多城市用户在商业场所充电每小时收费3-4元,一些热门景点的充电宝一小时价格已经涨到10元。据悉,有用户因为没有及时归还充电宝,一天后消费了99元,相当于买了一个新的充电宝。充电宝刚推广时1元一小时的价格翻了好几倍。


当消费者忍痛掏钱的时候,社交媒体上“举起镰刀割韭菜”的声音也在高涨。另一方面,很多共享充电宝的公司也对这些反应充满了委屈:他们不能理解的是,在热门景点,一碗方便面一瓶水的价格都要翻几倍,为什么充电宝还要贵一点?

【/br/】更何况在很多从业者看来,运营一个共享充电宝其实也没赚多少钱。


“成本太高。他们说我们在努力工作,但我们实际上是在为企业工作。”多位从业者告诉AI财经社。按照他们的说法,家家都想进入人流密集的区域和商家,但前提是要“割肉”,给商家高额的入场费和分成费。


目前共享充电宝是通过“以共享激励促进运营-加速点抢占-形成规模效应-提价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形成的。小店当地一位促销员表示,商家会向他们索要“保护费”,可分为只收入场费、只收分成费、入场费加分成费、预付分成费等多种形式。


“传说中的五五分成已经是过去式了。商家只交很少的电费,躺着赚一份就行了。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他们的胃口越来越大。现在要求他们至少拿到80%-90%。更有甚者,有商家在上线的前几个月就要求我们100%拿货。像一些热门的大型超市,物业收了进场费后,商家还要再收。”他告诉AI财经社。


除了份额大以外,还有运营费用、产品研发费用、企业管理费用等其他费用。充电宝品牌名副其实的“别人吃肉我喝汤”。


怪兽充电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怪兽充电的销售成本将达到21.2亿元,占总营收的75.5%,而2019年,这一数字仅为13.62亿元。


营销费用的增加来源于激励费用的增加,激励费用主要用于支付区域合作伙伴和加盟商的佣金和入场费。成本从2019年的9.2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5.76亿元,同比增长70%;仅佣金就从2019年的8.2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1.96亿元,增长45.5%。



上述推客还表示,类似于单车共享中的“潮汐现象”,其实很考验企业的运营能力。借还充电宝高峰期调整设备分布需要时间和精力。另外,在交货点上,企业需要不断试错。“便利店的投资回收期很长。最好跟着年轻人活跃的娱乐餐饮场所走,比如KTV、电影院、酒馆、茶叶店等。”他说。


在一些“野”的从业者看来,那些名人共享的充电宝企业已经活得够好了,令人羡慕。西昌一家代工充电宝代理商告诉艾财经社,“充电宝线就是谁购物多,做的早,谁赚的多。一二线城市的情况好很多,但是都被街电,怪兽充电等等占领了。我们只能在三四线靠自己喝酒吹牛,一个一个去渠道,尽力为商家减少份额。”


不靠涨价,新增长点何在?


共享充电宝行业依然在光鲜的表面背后隐藏着不可回避的风险。


蓝腾资本向AI财经社分析,共享充电宝盈利模式过于单一,还存在一定风险。这个赛道目前的规模扩张并不能带来成本的下降,也是企业无法进行差异化经营的问题。产品运营主要靠放在人流量大的地方。面对商家议价能力不足,目前,竞争壁垒不足。


艾瑞报告显示,2020年,租赁业务约占共享充电宝公司整体交易规模的97.2%。盈利模式太单一,营销费用烧钱太多。共享充电宝企业只能通过“涨价”来试图平衡收支。但一旦用户逃离,没有足够的资金注入,盈利能力下降,后续的业务运营将难以为继。



关于盈利模式和场景的进一步拓展,AI财经问“三电一兽”。其中,小电科技表示,共享充电行业的盈利模式并不单一,需要探索其他盈利模式。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在发展之初,也是深耕一项业务,然后在原有业务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依托现有资源进一步拓展新业务。“共享充电宝由于物联网基因抢占了大量线下场景,与互联网的目标受众高度重合,正在发挥更大的引流价值。”但没有其他公司对此做出回应。


AI财经社发现,企业也在探索创新的盈利模式,但占总营收的比重并不高。


怪兽充电在招股书中披露,IPO募集的部分资金将用于寻求投资机会和探索新的商机。在之前的融资方案中,公司也提到新零售是怪兽充电的千亿级市场。通过快速搭建以共享充电宝为核心的下沉渠道,与其他品类渠道复用,如礼品机、智能零售柜、电子烟、IP玩具柜等。


根据怪兽充电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0年,公司其他收入(主要包括通过微信或支付宝在小程序上展示广告向客户提供广告服务产生的收入)分别约为2760万元和2022万元,但仅占总收入的1.3%和0.7%。


小店还生产并小规模投放了一款名为“iCool小霜”的香烟自动售货机,但目前无处可去。艾财经发现,小电还在天猫开了旗舰店,卖充电宝,有价值199元的年卡会员服务。一年内,用户可随时更换柜内新充电宝。


蓝腾资本对AI财经社表示,曾经有行业从业者告诉它,所有企业都在积极探索作为流量入口的新服务空,包括与各种消费类应用和游戏的合作,其中游戏的流量转化效率高于传统渠道。目前这些业务在各家占比都不多,但仍有探索空间。同时,共享充电宝企业也在积极探索与直接接触的商家合作,包括联合品牌、线上流量转化等。


在内忧的同时,共享充电宝企业也在担心“外患”。虽然充电宝的应用场景很小,和共享单车这类巨头的本地生活战略联系不紧密,但还是担心。在巨头纷纷走出本地生活业务的情况下,一旦发力,将在降维上打击共享充电宝行业。


蓝腾资本也表示,“投资者也担心这种商业模式能否长期存在。毕竟手机厂商在快充、电池容量等功能上力求创新,一旦出现新的颠覆性技术,就可能带来危险。”当然,短期来看,如果5G普及,视频、游戏等大功率应用使用率提高,共享充电宝的需求可能会增加。


然而,虽然怪兽充电上市了,但焦虑依然萦绕在共享充电宝行业。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在任何渠道或平台转载。违反者将被起诉。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