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岛王新
1月24日(首席记者)郭第一次来到青岛,已经过去了20年。当时,郭从来没有想到,他将来会在这个城市定居下来。在体验了家的安逸之后,年轻人的好胜心还是跳出了舒适区,选择了在另一个国家自己创业。跑工厂,跑工地,安排车辆,装卸,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都是郭的木材生意。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能把小事做好的人,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从乡镇到城市,80后创业者郭的故事虽然很平凡,却很值得一听——因为他是我们身边的一个普通人,也是一个因为坚持而成功的普通人。
“我不想比别人差,所以就出来了”
2003年,郭第一次从老家来到青岛。学了几年计算机后,他利用当时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回老家开了一家网吧。一个房间三五十台电脑,每天有几千块钱的流水。郭在家里过着舒适的生活,但日复一日,他觉得少了点什么。尤其是看到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们都开始忙自己的事情,郭有点嫉妒,更不甘心比别人差,于是决定结束这种安逸的生活。
在郭的家乡菏泽,外出打工的人很多,村民们经常和各种建筑工地打交道。有了这个便利,张伟也把目光投向了工地。2011年,郭开始向工地供应砂浆。那年他才24岁。那时候,郭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经常在工地上跑,机会就多了。“我们老家有很多木材厂,村民让我帮他们找客户。我以为这只是又一个问题,就答应了。回到青岛后,我向之前接触过的几个工地提起,人家都很高兴让我先试一试。”张伟本来只是老乡的媒人,没想到,他也为自己的事业找到了新的方向。
从砂浆到木方,从家乡菏泽到新家青岛,郭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把自己的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在许多人看来,与项目密切相关的工作肯定会盈利,但郭却尝到了太多的苦。“我们的业务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很大。另外,这两年很多工地因为疫情停工了,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很多情况下,你要先付自己的钱。当你无法周转的时候,你就得想办法贷款。有时候一辆车的利润还不够贷款的利息。”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郭都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就是工人工资不能拖欠,客户货款不能退回,像被客户要钱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在郭身上发生过。正是因为郭踏实诚恳的努力,在同行和客户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让他有了更多发展自己事业的机会。
“关爱自己的心,公益久了就会成为习惯”[S2/]
在过去的十年里,郭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艰苦的工作中。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在农村见过很多破旧的老房子。郭出差时,偶尔路过一家幼儿园。满是灰尘的院子和开裂的院墙让他觉得很不开心:“我也有孩子。虽然我孩子上的幼儿园不是最好的,但至少有一个平平淡淡的操场,一个整洁明亮的教室。两个比较,差别真的太大了。这样的遭遇让郭开始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并陆续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今天,郭是青岛斑马救援队的一员,他在车上挂上了醒目的斑马救援标志。同时,他还参与了庄青企业的公益平台,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孤寡老人之家的“义务维修工”。
右边是郭(图片来源:受访者)
“我是做木材的,经常和工地上的师傅打交道。时间长了,简单保养也可以。在农村,许多孤独的老人住在年久失修的房子里。如果下雨天漏水,冬天漏风,我们负责给他们修房子。刚开始只是了解他们,后来就熟悉了。如果不经常问一问,看一看,心里总是不舒服。”张伟不爱说空话,他会坚持那些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即使有时候工作太忙,他也会让熟悉的朋友去看望老人。
(资料来源:受访者)
“我不是人生赢家,只是幸运”[/s2/]
见到郭的时候,他刚刚从工地赶回办公室。这是一个办公室,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与工厂隔开的小房间。随着春节的临近,郭在工地上还有一些收尾工作要做,他也不介意工作到最后一刻才回家过年。不止一次有人跟郭说把他的办公室换个更气派的,但每次郭都只是笑笑不说话,这样的想法从没在他脑子里出现过:“没什么好换的,天天跑工地,一年也呆不了几天办公室,还不如把钱花在生意上。”
前段时间,郭还在注册了青岛鑫利邦木业的Tik Tok。他本想用最火的视频为公司做广告,结果却成了记录自己职业成长的“日记”。半夜装卸,连日长跑,郭用视频记录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也记录了一路上给予他支持和鼓励的人。
(资料来源:受访者)
对郭来说,过去的十年是富有成效的。虽然他的事业经历了波折,但他一直坚持着。从老家来青岛定居,把家人接到身边。日子虽然平淡,但也是幸福温暖的。工作之余,又有了一份亲情的热爱事业,对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想法,很感动。朋友们常说郭是“人生赢家”,但他只说自己运气好,有老乡的帮助和家人的无私支持。“其实有很多外地的年轻人来青岛打拼创业。只要他们肯动脑筋,肯吃苦,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本文来自【青岛信息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党媒信息国家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