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往往企业的会计人员在核算企业资产时,需要计算相关的成本,包括账面余额和摊余成本。那么摊余成本和账面余额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很多朋友在会计学校都问过类似的问题,所以边肖在这篇文章里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能帮你解惑。
摊余成本和账面余额有什么区别?
从概念上理解:
1.账面价值是指一个账户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比如账面价值就是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计提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时,不影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只影响其账面价值。
2.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以下调整后的结果:
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②用实际利率加减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的差额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金额;
③扣除已经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最终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摊余成本+投资收益-现金流入(实收利息)-已收回本金-已发生减值损失。
其中:投资收益=初始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现金流入(实收利息)=票面金额×票面利率;如果债券是一次性还本付息,每期现金流入为零(最后一期除外)。
摊余成本和账面余额是否相等?
就目前接触的资产而言,普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摊余成本相等,但不完全相等。通常,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有两种特殊情况: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例如,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如果公允价值只是暂时性下降,那么在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就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②贷款。已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的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利息。
摊余成本和账面余额在概念上的区别,我们已经可以知道明显的性质差异。其实大部分时候摊余成本和账面余额是相等的,但也有上面提到的两种特殊情况。以上内容是边肖整理的相关资料。相信大家看完之后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如果以后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来会计学校咨询。会计学校是一个专业的会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