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2020年小众征文活动入围文章“好事调度员”赛道。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党标题和排版略有调整。
作者:扎卡里
2018年至今,我手中的iPhone已经进化了三代,我自己对于选择手机壳产品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
在XS Max时期,我抱着“一个才十几块钱”的心理,买了很多我认为又便宜又好玩的手机壳。但质感和细节都不尽如人意,最后很多直到更换新机才使用,整体成本不低。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把目光转向一些价格略高,但设计和做工比较令人满意的手机壳产品,挑出一些精品。
XS Max时期用过的一些手机壳
所以今天分享的很多产品都是我在iPhone 11期间买的,非常满意的产品,所以在iPhone 12系列发布后又买了。
我不想直接告诉你哪个更值得买,因为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我看来,手机壳除了对手机的基本保护之外,更多的是展现用户的喜好甚至生活态度,所以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甚至去探索更好的产品,而不是靠我告诉你“赶紧买”这么简单。
今年我最喜欢的iPhone配件。
这款外壳最棒的地方就是与iPhone 12 Pro Max blue的和谐。今年不太喜欢iPhone的蓝色,不管是12还是12 Pro。但是海蓝和菱角的组合是我在苹果官网见过最毒的宣传照。结果我最近换了一大批黄色和蓝色的生活用品,包括但不限于衣服,胸包,键帽。
另外,作为官方产品,支持MagSafe也是其优势之一。
不过相比iPhone 11 Pro Max的松针绿皮,这个菱角壳要精致很多。“冬天不冷,夏天不油腻,特别耐脏,不沾油不沾土。这是我对去年官方皮套保护壳的评价。今年这种菱角色肉眼都容易脏,更别说塞牛仔裤这种死亡操作了。有点脏的手会在边角处带来明显的使用痕迹。材质好像没有去年的产品清爽,长时间使用有点触动。
而且今年iPhone明显的技术倒退不仅仅表现在手机上,官方的保护壳上也有。和去年相比,皮壳的关键里子是个傻子。另外,甚至还有一个没有扬声器孔的乌龙,品控水平可以说是一言难尽。
虽然槽点很多,但是菱角皮依然是我用的最多的手机壳。只是不知道用户的耐心能被苹果消耗多久。
Apple 官方 MagSafe 硅胶保护壳(金橘色)相比于官方皮套的整体倒退,硅胶套的性能略胜一筹。
这款产品依然保持了官方硅胶壳的最大优势:手感细腻、光滑、清爽,这是很多第三方硅胶壳做不到的。但去年长期使用硅胶壳仍然出现不可逆的磨损和油化,今年产品是否有所改善还需要时间验证。
金橙色比皮革的菱形色更偏红,类似于橙色。搭配海蓝款是不一样的感觉。质感稍弱,但风格更年轻。
内衬也略向后,有磨损手机按键的风险。这种熟悉的加工方式不免让人怀疑苹果吸收了第三方硅胶外壳的加工技术来控制成本。当然,出色的手感还是让我给出了和去年一样的评价。“你不会认为你能买到比官方做工更好的液体硅胶外壳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皮革还是硅胶,官方产品今年都演变成了全包形式。相比之前的半包产品,防护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当然,产品的视觉完整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为官方产品,这个保护壳还支持MagSafe,对于关注它的人来说是一大优势。
2019年收到朋友送的PITAKA Kevlar保护壳(1500D)。出色的手感让我一换手机就买了更高端的600D版PITAKA。
这款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轻握感体验和耐脏耐刮、无油无指纹的材质特性,与官方皮革形成鲜明对比,使用起来极其舒适。
当然缺点是为了终极减重,只能算是半袋保护壳。要知道今年连官方的保护壳都演变成了全包壳,而PITAKA的产品连按键保护都没有,保护性差对于一些比较滑的用户来说还是需要三思的。
600D和1500D版本的区别主要是织造时使用的芳纶材料厚度不同,600D更稀缺,整体手感更细腻。另一个不同点是,2019年1500D版本通过内嵌钢片固定了自己的无线磁化。这个想法在12系MagSafe上也得到了苹果官方的认可(虽然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我一直很喜欢原生联合的设计风格。这个木质手机壳也是除了苹果官方的两款之外,我种草的第一款。而且不像其他机型,这其实是我第一次尝试原生联合的手机壳。
这款手机壳我最喜欢的自然是实木纹路带来的与众不同的质感。简洁的斜线设计也让它有别于那些全木质的手机壳,层次感看起来更丰富。另外Native Union还有布版,设计也很合我的口味。
但不得不承认,这个手机壳是我2020年买了之后心理落差最大的产品之一。
首先,是它的厚度和锋利坚硬的边缘让它成为今天推荐的几款产品中握感最差的。
iPhone改直角边设计是有原因的,但其他产品都在直角边做了平缓过渡。只有Native Union的壳角是我用过的几款产品中最锋利最坚硬的。再加上内嵌板厚度的增加,手感甚至比裸机还要差,小指每天都会被这种外壳折磨的无法忍受。
其次,在细节上有一些不足。可以清楚的看到嵌在后面的板子四边边缘不均匀,两边都有非常明显的黑边。我还能接受一个几十块钱的产品,但考虑到它298元的价格,我觉得品牌有义务在宣传照上做到完美的公差控制。
也是今年尝试的第一款产品。之所以选择这款产品,是因为在其他平台看了几遍这款产品的晒单,觉得设计风格很合我的口味,于是就订购了当时店里的新品。
同样的皮革材质,这款产品在像素级别并没有抄袭官方的保护壳。而是选择荔枝纹搭配金色相机装饰圈,让设计更有辨识度。感觉个人黄金硬件搭配海蓝摄像头模组也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当然接受度略低于纯色外壳。
作为一个小众品牌,价格合理,100元基本是第三方皮套保护壳的正常水平。
我个人对相机附近的皮革厚度明显增加不太满意。由于材料边缘不平整,看起来有点邋遢。询问店家后,得到的答复是这种处理可以降低手机壳的整体厚度。这种待遇见仁见智。
还有一款是用iPhone11更换12系列时种草后第一时间购买的。
买的原因还是精准的开启真的很舒服。同时,今年对背部线条进行了升级,很好的解决了老款长期使用后背部油污磨损的问题。作为一款只卖40+的产品,能有这样的加工精度和细腻手感,对我来说还是很惊喜的。凭借其高性价比,这款保护套在某网购平台上获得了4000多条评论。
不过由于配色和设计比较简单,这款保护套在我手中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如前所述,我希望手机壳能展现用户的喜好甚至生活态度,也希望这个小众品牌未来能有更多优秀的产品。
最后,几款产品的重量对比,可以帮助你作为选购时的参考。
这次推荐的几款产品,都是从我个人喜好出发,我认为在设计和质感上有特色的产品。什么是好的设计?我以前很热衷于买背面印有我喜欢的IP的手机壳,比如灌篮,哆啦a梦等等。但是,当我意识到它们只能算是“好玩”而远非设计,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侵权的时候,我就再也没有买过类似的产品。
什么是好的设计?
我以前很热衷于买背面印有我喜欢的IP的手机壳,比如灌篮,哆啦a梦等等。但是,当我意识到它们只能算是“好玩”而远非设计,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侵权的时候,我就再也没有买过类似的产品。
我这次分享的就这些,如果你喜欢,我真的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