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流量巨大的高频刚需社区团购业务,在线上流量吃紧的时代,吸引了阿里、腾讯等各大集团的投资。本文作者以美团为例,以社区团购“万物到家”为切入点,谈谈社区团购的商业本质、当前市场竞争和趋势、发展困境和发展趋势。推荐零售和营销行业的朋友阅读交流~
今年,社区团购市场并不平静。生活和食物会在同一个地方破产。橘心宜退,繁华宜守...
于是舆论一直在循环,社区买药丸。
但我们看到的是另一面:赛道胜利已定,格局已初步贯通。
【/s2/】美团优选,多买吃的带路。阿里MMC有机会赶上。繁荣更喜欢一个角落,其他大多数球员可以洗和睡觉。
为什么不呢?我们一起来吧。
社区团购是近年来难得的好生意,既是高频,又是刚需,尤其是7亿下沉用户,在巨头眼里。
阿里、腾讯、美团、滴滴、拼多多都在游戏上投入巨大,线上流量吃紧。他们要想增长,只能吃线下流量。
对于美团来说,与第一次千团大战相比,这次做社区团购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之前是作为电商平台连接消费者和商家,而这次是基于“人、货、市场”的重构,连接“人与货”,本质上是零售。
从现有数据来看,美团赢了不少,日均3000万件,位居赛道第一。T型策略有望通过社区团购升级为π型策略。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社区团购的本质。
一、商业本质“社区团购是以社区为中心,由团购平台提供商品,社区负责人将社区内的邻居拉进社区,群成员通过小程序下单,然后团购平台将商品送到负责人家里或店里,再由社区负责人通知群成员上门取货或送货上门,这是一种基于熟人和半熟人关系的卖货模式。”
——行业内社区团购趋同描述
来源:新发行
我们理解这种模式的本质是新零售,核心还是人货场,传统电商找货,社区团购找货人。社区团购是电子商务与零售相结合的模式创新,是基于社区LBS地理位置的领袖送货服务与基于熟悉度的社区互动。
让我们从人货场的角度来科学地理解这个业务。
社区团购有两种消费群体,是团长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选择+服务带来的。
一是下沉市场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以已婚女性为主,负责家庭饮食起居,日常消费更注重性价比,期望低价高质。
一个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白领。作为新时代的农民工,平时工作压力大,购物时间少。工作空后,他们可以享受足不出户购买生活用品,这也是一种高品质的体验。
商品是产品和用品,核心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社区团购初期以性价比高、高频的生鲜果蔬为主,后来逐渐扩展到日用品、休闲零食、母婴用品、饮品、化妆品,最终想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需求。
消费者每周购买2-3次,需求不急,次日发货即可满足。第二天,社区团购的履约成本通过自提大大降低。
场是一个平台,是供需双方的交易场所。平台把人和商品连接起来,形成信息流(商品信息,决策买不买)->:资金流(单手支付)->;物流(一手交货)。社区团购平台作为一个交易“场”,对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了小幅改革,对物流进行了大幅改革。
理解社区团购的核心是从商业模式链:平台-& gt;商家-& gt;格仓->:负责拆解分析元素的团队。说白了就是每个角色都能挣钱,这种模式有自我成长的生命力。尤其是下游网格仓的发展趋势,如何实现平台和共赢是关键。
社区团购的物流分为采购系统和履约系统,涉及到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从产地到土地销售的采购运输、中心仓库的存储加工、网格仓库的分拣,最后由团长带给消费者。
提高物流效率是对行业未来的探索。我们从人货场的角度拆解了这个业务的本质。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市场情况。
二、赛道分析我们先来看市场。乐观的预测是:
“2020年,中国社区零售市场总规模约为11.9万亿,线上率20.9%。在各种线上渠道的配合下,乐观预计2025年社区零售市场总量将达到15.7万亿,线上率45.5%,2025年数字社区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7.16万亿元。”
——引自天风证券
这个增速,在C端流量高峰的今天,无疑是香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有很多机会,因为目前的市场格局已经非常明显:美团优选,通过购买更多的食物领先,阿里MMC正在加速追赶,繁荣优选在当地稳定,而十家俱乐部和橙心可能会倒闭。
不到两年的时间,美团已经积累了200多亿的烧钱,而美团外卖用了7年才烧了130亿。
目前很少有公司能花100亿在这个市场做新业务。这条赛道注定是巨头的机会,不是中小工厂可以玩的。
美团优选与竞争对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自千团大战以来在土扒貂建立并延续的强大组织管理能力,精细化运营和各环节快速迭代的能力,以及在低毛利、高成本业务上的专长。同时,美团优选的新用户可以在美团完成吃喝玩乐等其他需求,用户的LTV自然会更高。
更多的杂货购物是从拼多多的导流,满足拼多多用户的杂货购物需求。优势在于流量和供应链,其获客成本更低。
美团外卖饿的时候是二楼一楼。饿的时候,很难一直进攻。这一优势将在美团与多买得的竞争过程中得以延续。
对于未来的市场走势,大家的预期非常一致。未来1-2年,将出现2-3家全国性寡头。美团优选,拼多多,MMC可能性最大。市场份额中短期为334,长期为721。同时,社区团购有一定机会成为新消费品牌的平台曝光和宣传渠道,可能会产生一批新的国货,这对品牌经销商来说是一个商机。
更重要的是农产品,农产品的流通也依赖于传统的农贸市场。如果能通过平台加快流通速度来降低成本,实现一定程度的扶贫,那就有意义了。三、面临挑战其实社区团购是一个很难做的生意。虽然美团已经稳居行业第一,但是行业内外的挑战依然很多。
我们要思考的是,相比传统零售和传统电商,社区团购创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三线及以下城市,老百姓买菜没有任何痛点。低价生鲜打开的团购市场能否顺利拓展品类,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在一二线城市,确实能给忙碌的上班族提供一个便捷的购物体验,就像以前一样,能给你带来一些外卖的便利。
想了想,社区团购的核心价值在于低成本带来的低价。“预售+次日到货+自提”的模式,可以大大降低演出成本,有效提高成交率,从而理论上可以达到更低的价格。
参考繁荣的历史数据,有券商报告称,未来稳态消除补贴影响后,社区团购商品价格将比传统渠道低10%左右。
所以这就导致了一个很难解决的大问题,就是从政府到民间的舆论对社区团购的批判态度。
国家一再强调,互联网巨头不应该专注于买菜、购物等民生业务,而应该承担国家的转型升级,用互联网赋能产业。
由于之前淘宝、美团对线下店铺生意的巨大冲击和绑架,民间对互联网巨头与普通小商贩抢食有着本能的厌恶。
国家不支持,民众反感,舆论吹,社区团购在行业外很被动。行业也是肉眼可见的,运营难度比外卖业务难多了。我们非常重视精细化运营能力。从完整的业务流程来看。
1.流量获取
早期以“流量”为核心,各大平台都是靠补贴、开城、开团、主站分流等。,快速提升集团效率,形成稳定的业务流。
目前凯程头部玩家超过300人,流量最好的一波已经到来。对于中小玩家来说,在流量方面已经下了台,烧不起也不敢烧。
王兴在今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美团的首选目标是未来几年为美团带来3-4亿新用户。
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会计公司,王兴本人对数据是非常挑剔和准确的。从这个表达式可以知道,未来几年,社区团购的流量增量还是很可观的。
这些新用户如何反哺其他业务,是美团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市面上还没有相关的换算数据。2.采购
要在每一个城市建立当地的商品供应商,从与品牌商、经销商的合作,到结算、管理,整个环节的管理难度非常大,这将颠覆90年代以来一直流行的旧经销商体系。
老经销商普遍经营水平比较差,对业务没有科学的认识和规划,业务基本处于自然增长状态。
3.绩效交付
仓储、运输、分拣、配送,每个环节的管理和操作都不小。
建仓库成本高,人工分拣效率低,生鲜产品易因非标品而损耗。还有运输方面的冷冻冷藏需求,最后是头端的配送管理。
同时,随着SKU的增加,业绩交付的压力只会更大。这个环节需要软硬件技术来提高处理效率。现阶段,不提高效率,很难增加SKU的数量。
4.代表团团长的运作
校长是一个需求的集合,前面的所有供应链都要靠末端的校长来服务用户。通过标准化培训(分组操作、收货、分拣等。),运营管理负责人可以保证消费者的体验,同时让运营负责人赚钱,运营负责人才能稳定。
抛开上述管理层面的困难不谈,社区团购在资本层面的投资也因为反垄断和各种政策而日渐冷淡,导致中小玩家因账户缺钱而纷纷退出。
平台发展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
下一阶段的物流绩效体系是关键要素,高效的仓配绩效体系是用户留存和SKU扩张的基础。
所以一句话,社区团购面临的经营问题很多,但是有章可循,解决方案也很明确,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理顺。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SKU数量越来越多,仓配绩效的效率越来越高,社区团购有机会走向下一个阶段:万物到家。四、万物到家毫无疑问,美团未来的边界是:一切回家。如果家里什么都实现了,那么传统电商行业受影响最大。
从当地马上买东西和从北京发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所以拼多多和淘宝一定要涉足,以免被颠覆。
因为JD.COM已经具备支持近场电子商务一切的基础设施能力,所以并不急于投入大量资源。
本地电商肯定是美团的定位。美团期待的新零售是,以后你想买什么商品,可以直接跟美团下单,半小时送到。传统零售效率低下,互联网公司结合技术和数据重构零售行业值得期待。
只要互联网+的技术和效率跟上,用户体验更好、效率更高的新零售会逐渐取代传统零售,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用不了多久,五年内就能看到结局。只有过程中其他角色会被淘汰,我们才需要巨头们考虑科技好。
至此,美团系列文章结束。美团的调研除了让我更懂业务,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美团是一家理性、科学、技术、数据导向的好公司。
当我们有幸遇到一家崇尚理性、成长、数据、科学的成长型公司,那就赶紧跟着它走吧。因为大部分公司都太平庸了,平庸的公司只会更平庸。[/s2/]#专栏作家#
小荷运营笔记,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小荷运营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物流平台运营专家。
本文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