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1月1日起,我们的存款利息有了新的规定。储户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存款产品时,利息计算方式将按照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而不是备案利息。
另一方面,2020年12月31日前提前支取股票定期存款的,仍按罚息计算利息;如果早在2021年1月1日,则按照新的存款利息规定计算活期利息,而不是罚息。
继六大行率先取消贷款计息后,区域性银行也纷纷取消贷款计息,甚至部分银行取消了结构性存单贷款计息。
那么,在存款利息新规下,我们如何计算定期存款的利息呢?
首先,什么是定期存款?
我们常见的银行存款产品基本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四种。一般我们日常消费和日常使用的现金流都放在银行活期存款产品里,方便随时存取。
定期存款也叫定期存单。简单来说,就是银行与储户约定存款期限、存款利率以及到期后支取本息的存款种类。
定期存款是一种只有在一定期限后才能支取的存款产品。个人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周转需求和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定期存款期限,到期后还可以获得约定的到期利息回报。
一般来说,个人储户可以将未使用的资金存入定期存款产品一段时间,这样可以获得比活期存款更多的利息,而定期存款也属于固定收益存款理财规划,本金安全,利息固定回报。
定期存款的另一个优点是灵活性。你有定期存款,需要资金周转时可以提前支取。本金不会损失,只是损失一部分利息。
其次,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银行活期存款按季度结算。银行在现行年化利率的基础上,按照结息日活期储蓄存款挂牌利率结息。挂牌利率也是银行常见的计息方式之一。
活期存单的计息方法也叫累计计息法。根据每日本金存款余额和实际存款期限计算储户利息,结合现行挂牌利率得出储户应得利息。利息计算从存款日开始计算到取款前一天结束。
在央行存款新规之前,定期存款产品中,还有一种常见的计息方式,即挂档计息。一般我们的定期存款都是到期的,所以这次是约定的利息到期。但如果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则按照挂档利息计算。
简单来说,存款计息就是给储户配备定期存款产品。如果提前存款,银行会按照实际存期计算接近此期的定期存款利息。比如储户原来的定期存款期限是3年到期,一般情况下是到期并按照约定的利息结算。但如果存2年零6个月,银行会按照接近时点期的定期存款,也就是2年零5个月来计算,这样利息会高一些,对储户来说也是最优的计息方式。
但银行存款新规后,存款产品取消了提前支取的计息,提前支取按照当日挂牌的存款利率计算。
最后,你的定期存款利息怎么算?
新规之前,我们的存款提前支取利息怎么算?
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存款利息=本金*存款期限*利率。
举个例子,假设储户买了一个3年期的定期存款产品,存款本金10万,仅存了19个月就提前支取了。那么储户此时能拿到的利息就是一年期整存整取利息加上6个月整存整取利息。剩余月份按照30天现行挂牌利率计算,三部分利息相加得到总提前支取利息。
目前央行三年期存款利率2.75%,四大行半年期存款利率1.55%,存款利率的0.3%,存款期限19个月,本金10万元。那么,根据公式,储户获得的存款利息为:
10万*1年* 2.75%+10万* 1.55% * 6/12+10万*0.3%*30/360=3550元
那么根据储户的上述案例,储户可以拿到的存款利息是3550元,按照新规前提前支取的存款利息计算。
银行新规后,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利息计算变得简单,不分档次,提前支取按现行挂牌利率计算,到期支取按约定的到期利率计算。
那么,在该案例中,储户提前支取可获得的利息为:10万*0.3%*19/12=475元。
这一对比,同样的10万存款,新规前后,提前支取利息相差3075元。
如果不提前支取10万元,到期利息为:10万元* 2.75% * 3 = 8250元。
在银行存款新规下,定期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发生了变化。如果选择提前支取定期存款,会按照活期存款的利息计算,而不是临近定存期的挂档利息,而且活期存款的利息自然比挂档低很多,提前支取造成的利息损失也会比较大。
对于个人储户来说,未来的理财规划,尤其是存款产品规划,不能再任性了。他们要考虑自己的理财周期,选择合适的存款周期,把闲钱理财和应急资金储备放在不同的理财账户,避免破坏自己的存款规划,减少自己的利息损失,实现定期利息最大化。
央行之所以停止支付贷款利息,是为了保护存款人,同时也是为了保持银行存款业务的系统性稳定,避免各种周期错配,影响储蓄安全,降低各种投机风险。
其实只要做好自己的理财周期规划,存款产品还是可以获得可观的固定利息回报的,这也是银行在逼迫储户加强理财,树立理财风险意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