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花呗额度(花呗借呗对大学生“关门”,贷款监管不宜“一刀切”)



3月17日,官网,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而众所周知的“花呗、借呗”就属于此类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服务。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网友热议。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监管层第一次整顿贷款市场了。2009年、2014年先后叫停学生信用卡业务和“校园贷”,有效抑制了大学生的过度消费行为。

但是,这一次,监管部门关上了大学生通过花坛、借花借钱的大门。在引发网友质疑的同时,人们不禁思考:全面禁止大学生网络借贷真的合适吗?

大学生花呗

说到大学生使用花坛和借花,很多人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提前消费。好像只有奢侈品和虚荣心和网贷挂钩。诚然,这确实是部分大学生使用点对点借贷的真实写照。但是,时代总是在发展的。目前很多大学生用花、借花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有些家境比较贫困的大学生,平时用花坛支付上学的生活费,然后在假期打工还贷。这种方式受到限制,无疑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还有一些有理财理念的大学生,用花呗支付日常生活,把生活费放在余额宝里收利息或者买基金,也不会陷入经济危机。再者,谁又能保证生活中不会出现突发状况呢?在急需用钱,但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小额的点对点借贷,如花呗,无疑为大学生打开了大门。

的确,正如《通知》所指出的,“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瞄准大学校园,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进行诱导营销。,并为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提前过度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但问题显然在于“诱导营销”和“提前诱导过度消费”。应该对症下药,认真整改这些问题,让小额贷款公司不能越雷池一步。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实在是“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

虽然整顿信贷市场很有必要,但要有分寸,不能“一刀切”。对于正规企业提供的信贷产品,可以通过降低大学生贷款额度、打击诱导营销等措施,防止其陷入高额贷款的漩涡。对于那些视大学生为韭菜收割、牟取暴利的非正规借贷平台,要坚决关停,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文/侯新宇(郑州大学)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