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发文整治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乱象。
新快报记者许报道,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因借钱买奢侈品而债台高筑的事件时有发生。这背后,不良网贷机构的帮扶难辞其咎。近日,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处、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没有针对大学生的精准营销;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向大学生贷款时,要实质性审查和认定贷款的真实用途,下大力气整治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乱象。
大学生是很多小贷公司公认的“潜在客户”。一些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瞄准大学校园,通过虚假诱导宣传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购物平台提前过度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
《通知》明确指出,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这意味着支付宝贷呗、花呗、借条等知名互联网信贷产品将无法为大学生提供贷款服务。“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占大学生贷款的60%以上。”广东省小贷公司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许蓓表示,这一规定对一些全国性的互联网小贷公司影响很大。
《通知》要求,要加强对贷款机构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监督管理,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通知同时要求,组织各地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检查、排查整治。
对于已经发放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通知》要求小贷公司制定整改方案。已发放的贷款原则上不再展期,存量业务逐步消化,严禁违规新增业务。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要加强排查,限期整改违规业务,严格落实风险管理要求。
那么如何满足大学生合理的信贷需求呢?通知提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有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遵循小额、短期、风险可控的原则,严格限制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总规模,加强产品营销管理,严格大学生资质审查,提高资产质量。去年11月,网络小贷新规出台后,蚂蚁集团等也下调了花呗年轻人额度,并设置了“贷款冷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