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般的蚂蚁似乎越来越小了。
在严格的监管面前,蚁族的世俗欲望似乎荡然无存。仰望天空空,看看足以吞没自己的蓝天,才发现蚂蚁太小了。
从花坛迫降,到最近的花呗借款或者网贷新规正式实施,蚂蚁似乎只是在逼近极限。现在蚂蚁们非常困惑。
3月24日,一则借贷或正式实施网贷新规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
据网友在我爱卡论坛的消息,国家发文说个人信用额度不超过20万,之前是21.75万。今天进去一看是20万。
消息一出,众多网友附议。有30到20万的,也有23到20万的,而额度在20万以下的网友表示额度暂时没有变化。所以很多网友坦言:接下来的20万就是上限了!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5月9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网络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明确提出个人信用消费贷款授信额度不超过20万元,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1年。
蚂蚁集团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平台贡献的消费信贷余额共计17320亿,其中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实际发放贷款或证券化贷款的比例合计约为98%。
换句话说,蚂蚁集团几乎所有的放贷资金都来自于银行,所以蚂蚁集团受到银行放贷新规的影响并不奇怪。
其次,2020年11月2日,银监会会同央行等部门起草了《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根据网络小贷新规,经营网络小贷的小额贷款公司对自然人个人户的网络小贷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人民币30万元。
从一系列新规出台到政策正式实施,很多用户额度突然下降,不管是花还是贷。
在严格的监管面前,曾经高杠杆横行的蚂蚁,如今面临着坎坷的前路。站在高高的山顶上,我以为自己充满了自信和自制力,但最终发现自己真的那么渺小。现在的蚁族已经不能为所欲为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蚁群一寸一寸越来越小。
此前,蚂蚁集团日均收入4.02亿,日均收入1.22亿,能够击败36家上市银行日均收入3.84亿。支付宝甚至喊出:“蚂蚁不想当大象,蚂蚁要保护大象”,但实际上,蚂蚁集团一直是大众公认的“大象”。
然而,如今的蚂蚁集团,随着与银行的合作分崩离析,只能算是一只微小的蚂蚁。要知道,蚂蚁聚在一起,很容易变成巨人,但是分崩离析之后,单个的蚂蚁总会显得弱小而独立。
根据市场消息,监管机构最近几个月抑制网贷的意图正促使银行与蚂蚁集团讨论贷款上限。现在蚂蚁集团正在减少与至少12家内地银行在消费贷款平台上长达数年的合作。
浙江省的银行也被指示减少蚂蚁集团旗下花呗和借贷平台的联合贷款;上海部分银行甚至制定了时间表,逐步减少与蚂蚁集团的联合发行;此外,山东至少有一家银行全面停止了与蚂蚁集团的合作。
随着过去合作的“金主”们的解体,不难看出,在大量花呗和借呗额度下降的过程中,蚁族正在一寸一寸地从大象变成小蚂蚁。
上市无望,或者被拆分,将凸显蚂蚁集团走向小的困境。
据市场消息,已暂停IPO的蚂蚁集团正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重组规划,蚂蚁集团有可能被拆分成两半。
知情人士透露,可信的结果是,蚂蚁集团分为两大事业群:一个事业群是金融控股公司,包括支付、贷款、保险、理财等金融业务;另一个业务群是科技公司,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智能风控等科技业务。
虽然上述消息并未得到蚂蚁集团的证实,但此时支付宝可能被拆分的情况尤为明显。
今年1月20日,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被业界称为“重塑支付行业规则的重磅文件”。
根据该文件,如果非银行支付机构未能遵循安全和公平竞争的原则,严重影响支付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央行可以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建议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并根据支付服务的类型“拆分”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宝实际上已经达到了监管新规的“拆分”预警条件。
根据新的监管要求,两家非银行支付机构在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已达二分之一,或将被监管部门“瓜分”。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占到全国非银行支付市场份额的80%以上,可见大鳄们的分裂还是必然的。
说吧,蚂蚁似乎一直在逼近极限。路漫漫其修远兮,蚂蚁一寸,悲伤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