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的肖像
很多年前,那时候通讯主要靠书信、座机、传呼机、电报等等。很少有人开始使用手持电话。就是在这种传播环境下,大家口口相传的传播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关于两个老太太的:
美国老太太从银行借了一笔钱,买了房子,每个月还一部分钱给银行。他死后,她终于还清了欠银行的钱。
中国老太太不敢带箱子去银行,怕换不起。所以,每天都要存钱。直到去世那天,他才终于攒够了买房子的钱。
美国老太太付了一辈子钱,却住了一辈子新房。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钱,到死也没住过大房子。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老太太的生活方式?
这个故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估计很多人都忘记这个故事了。然而,类似的心灵鸡汤每天都在上演。
赵本山有一个小品叫《不差钱》,里面有这样一段对话:“小沈阳:‘人的一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你知道吗?也就是人死了,钱没花完。“赵本山:‘你知道人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人活着,钱没了。”“细细品味,不就和那个故事差不多了吗?
还有一些在朋友圈或者网络直播卖产品的人,尤其是卖化妆品的主播,经常说“没有女人会因为买买买而变穷。但是很多女人因为不化妆而变丑。”
还有一个被认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钱不是省出来的。”还有:换来的是钱,省下来的是纸。等一下。
受这些观念的影响,很多年轻人表面上看起来管道很漂亮,其实负荷很重。贷款买房子汽车等大宗商品无可厚非。但是很多人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借钱买几千甚至上万的手机,高档化妆品,名牌衣服,包包等等。
所以透支服务如花呗、贷园、借条、分期付款、信用卡等。也已经诞生了。也应运而生了一些小额信贷等金融行业。同时也滋生了类似裸贷、高利贷等违法行为。
也是花呗、借呗、信用卡等透支服务的出现。很多人在花钱的时候总以为自己有钱烧。只有还了钱,我才发现自己穷。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还钱大手大脚,穿得好的基本都是负重前行;但那些节俭而又充满沧桑的人,其实是“有钱”的。
现在,让我们回到两位老太太的故事。讲故事的时候,两个老太太没有经过其他流程就直接死了。如果他们必须经历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我们就知道该选择哪一个。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的许多人失业。因此,他们没有多余的钱来换取银行贷款,不得不被银行收回。这位美国老太太不得不每天住在立交桥下,靠救济生活。
中国的老太太,因为有积蓄,过不上富裕的生活,但是解决温饱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你现在是想做中国老太太还是美国老太太?
其实每个心灵鸡汤都有它的两面性。具体选择哪一边,取决于为你心灵传鸡汤的人,以及你想接受哪一边。换句话说,这对他有好处。
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宣传册(资料附地图)
所以我们在看或者听这个心灵鸡汤的时候,要学会分析,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