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财经于洪
编辑|郭杰
近日,多名群众曝出,骗子团伙冒充网贷平台工作人员打电话,以取消校园贷为由,诱骗用户贷款、转账。据广州天河警方统计,今年以来,“校园贷注销”诈骗案件200余起,诈骗金额超过2000万元。
“取消校园贷”骗局
4月10日,大学毕业三年的小李接到一个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电话,对方自称是JD.COM校园贷的员工。他告诉小李,由于今年“3·15”期间校园贷被国家点名,现在平台对用户逐一注销校园贷账户。
该人士向小李解释,她入学时,学校收录了她的身份证号和手机号,是学校帮忙办理的贷款。如果你现在不在期限内取消校园贷,会产生高额的滞纳金,个人征信的影响你不负责。并准确报出了小李的毕业学校和专业。
对方还表示,需要下载腾讯会议APP给她指派一名销户专员帮助销户助学贷款,JD.COM的高层也会加入腾讯会议,监督客服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流程。当小李问“为什么不能自己销户?为什么一定要下载腾讯大会?”,对方答不上来。
心存疑虑的小李没有按照要求去做。她随后联系了京东金融。京东金融的客服人员问她有没有报警,让她填了一张违规报告单,锁定了她的账户并暂时停止了余额、礼品卡支付等功能。
但上述做法还是让小李感到不满。“京东金融本应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查,发布声明告知公众,并提醒部分人冒用JD.COM名义进行诈骗。但京东金融给我的感觉是,提出问题的人解决了,问题本身却没有被重视。”
小李告诉艾财经,他的两个大学同学也接到了自称“京东金融”的诈骗电话,很多网友也在社交平台上反映自己卷入了“取消校园贷”的骗局,而有的受害者就没那么幸运,损失惨重。
一位微博网友称,4月10日,他接到一个来自河北秦皇岛的电话,自称是JD.COM官方客服部的工作人员。加了骗子的QQ号后,她被拉进了一个叫注销群的群。看到群里的成员都是JD.COM的正式首长,她就掏了8万块钱过去。后来对方以“销户不成功”为由,让她下载多个贷款平台,把这些平台的贷款账户空清空后再归还本金。她将多个平台的贷款逐一打入指定账户后,对方挂断了电话,彻底失联。
病例数很高
艾财经注意到,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和投诉网站,不少人反映接到自称“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中邮钱包”、“360网络校园贷”、“小米金融”的员工电话,被诱导办理消费贷款。截至记者发稿,“校园贷取消”话题阅读量已达1.1亿,其中京东金融成为投诉重灾区,“京东金融助学贷款取消”话题阅读量达875万。
目前已有网贷平台发声,提醒消费者警惕电信诈骗。3月22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不要相信任何人私自要求你注销校园贷账户、更改身份信息或退还备用金的行为,尤其不要随意向陌生人付款或转账。关于诈骗分子是否冒充京东金融以及如何防范此类诈骗案件,艾财经联系了京东金融的工作人员。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金融科技专家苏表示,近年来,电信诈骗十分猖獗。一是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部分机构数据管控不严或信息非法倒卖,导致不法分子实施精准诈骗。二是不法分子通过虚拟号段等通信方式广撒网;三是犯罪团伙作案手段隐蔽,难以识别;第四,部分市民缺乏警惕意识。
她提醒广大学生和市民,大量网贷平台缺乏正规经营许可,消费者需加以辨别,不要轻信任何转账指令。大学生要和正规机构打交道,明确对方的经营资质,如官方电话、经营场所、营业执照等。如果涉及金融业务,要了解是否是持牌金融机构,由哪一级金融部门监管,接到陌生电话不要慌张,骗子说出自己的信息不要轻信,甚至涉及转账等敏感操作时需要“等一等”,找理由挂断电话,与同学老师沟通或通过网上搜索核对信息的真实性。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在任何渠道或平台转载。违反者将被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