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一直是电商平台的顽疾!
这几天,电商平台上的假奢侈品少了很多,但也有人开始卖假水果了。
近日,上海警方破获一起销售假“褚橙”案。众所周知,褚橙是由“烟王”褚石坚创立的。在橙子行业中是一个独特的品类,价格也相对较高。不法分子通过将甜橙伪装成褚橙,稍加包装就通过网店销售,累计销售额竟然达到300多万。
最终,这群不法分子被警方以假冒品牌标识、外包装等罪名逮捕,随后他们将受到法律的惩罚。虽然这波犯罪分子因其恶行受到了惩罚,但也说明电商平台上顽固的假货并没有得到根治,甚至对于一些看起来并不容易出现假货的品类也是如此。
曾经淘宝因为假货盛行被人诟病,后来下大力气打假。
在刚刚过去的3月26日,阿里巴巴发布了《2020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
报告显示,2020年,阿里巴巴协助全国31个省份的426个基层执法机构,线下围剿售假窝点。去年疫情期间,阿里积极协助各地公安机关“零容忍”打击销售假冒防疫物资的犯罪分子,协助调查疫情案件171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16名。
以上都说明,阿里作为平台方,对商家制假售假是绝对零容忍的。如果情节严重,他肯定会积极配合警方打击制假售假。
此外,报告显示2020年,消费者举报和删除的涉嫌侵权链接数量比上年下降33%;98%的知识产权侵权投诉在24小时内得到处理;权利人数量同比增长40%。
以上数据表明,淘宝上的假货数量在下降,治理效率在不断提升。
马云曾经说过,我们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事实证明,阿里一直走在打假和保护知识产权的道路上。
国有法,家规,平台规矩。
那么,在淘宝平台上经营的商家,也应该对淘宝的知识产权规则有最基本的了解。
阿里巴巴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规定淘宝卖家有义务保证其销售的商品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卖家不得销售假冒或盗版商品,不得发布故意误导消费者的信息,例如商标上的图片被故意遮盖或模糊,或者与原品牌高度相似。
在淘宝的《不当使用他人权利实施细则》中,对商家的侵权行为做了如下描述:
(1)“卖家发布的商品或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商品、商品信息、店名、域名等。;
(2)不当使用他人商标权,是指销售者销售的商品被认定为商标侵权,但不是假冒的;
比如销售“陈氏”商品的淘宝卖家被“屈臣氏”商标所有人投诉,并显示广州工商局认定“陈氏”构成商标侵权。
(3)使用他人著作权时,是指销售者销售的商品被认定为侵犯著作权,但并非盗版;
示例:
1.淘宝卖家销售正规出版社出版的《XXXX》一书,权利人投诉XXXX未授权任何出版社在国内出版;
2.淘宝卖家销售xxx品牌t恤,未经权利人授权使用其卡通头像。
(4)不当使用他人专利,是指销售者销售的商品侵犯了他人的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发明专利。
此外,商家还应注意,发布的产品及相关信息不能涉及不正当竞争。所谓不正当竞争,就是质量优于某品牌,价格低于某品牌。
一旦出现上述行为,商家将面临两种处理措施。
首先,扣分。根据情节轻重,扣罚2000到6000。
第二,影响店铺运营。淘宝会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应商品进行删除和下架,存在关店的可能。
同时,如果商家觉得受到了诋毁,也可以申诉。申诉是有一些条件的,比如你需要提供合理的凭证,比如授权文件、合法购买凭证、商场购物小票等,证明你卖的商品是正品。商家也可以直接联系客服进行处理。
以上内容的详细版本,有需要的商家可以到阿里巴巴知识保护平台查看!
“让好人一路绿灯,让坏人无路可走。”
在打击售假的同时,阿里也保护商家的利益。规则限制的是那些居心不良的商家。淘宝对用心经营的商家也有一系列保护措施,让良币在平台上也能很好的生存。
近年来,阿里响应国家政策,不断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其中技术大脑、AI虚拟模型、AI商标机器人是代表性技术。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上线的AI虚拟模型塔。Taqi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算法技术生成虚拟人物,商家只需上传图片即可生成相应的模型图。有了这项技术的加持,商家大大节省了时间、金钱和精力,提高了更新率。
此外,阿里巴巴对淘宝内商家推出的图片、短视频、创意设计提供一站式备案。商家可以将自己的原创设计上传到阿里原创保护平台,生成电子版存档。一旦侵权,可以作为证据上诉。
举个简单的例子,淘宝现在有很多做原创设计的服装店。如果是原创设计商家,可以在稿件完成后立即办理存款证明,从源头上保护自己的知识成果。等你有了实物之后,你可以做第二张存单,等货放出来之后,你就可以拿到原始记录了。一旦发现抄袭,可以投诉。
关于原创保护的更多详情,有需求的商家可以登陆阿里巴巴原创保护官网查看更多详情。
最后,作为淘宝平台的一员,商家一定要遵守规则,善于利用平台资源,迎来更好的发展。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取决于每个商家的努力。在尊重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要记得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作者: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