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远离内陆,自古与世隔绝,多年缺医少药。气候炎热,林莽密集,虫蛇出没,疖子弥漫,疾病易得,医疗难延。但是,只要有人类,就会有医疗活动。更重要的是,海南岛是一个“天然药库”,全岛有3100多种药用植物。
药食同源,你的食物也可能是你的药。丰富的药用植物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治病,为历代民间医生治病救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上个世纪,作者的家乡琼海有四位民间草药医生。
海南岛人民善于利用身边药食同源的植物治病救人,许多民间草药医生应运而生。海南日报记者苏晓洁摄
孟朝烈处理外伤
孟烈是上世纪40年代定安(今琼海)的武术家,俗称“拳主”。少年时期,孟朝烈到河南嵩山,师从少林寺武术老师“少林拳”。学完后带着徒弟在老家练武,一边卖跌打损伤的药丸。因武功高强,丹药灵验,英气逼人,闻名于世,弟子众多。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强迫村民在牛约库(今万全镇)修建炮塔,黑洞洞的炮口指向孟朝烈的家乡。面对日寇的凶残,孟朝烈无所畏惧,依然在日本兵面前战斗卖药。突然,一个日本人曹长把他夹在中间,重重地摔了下去。孟烈顺势一滚,腾空跳起来稳稳落地。
几次摔倒后,孟朝烈假装摔倒,被魔鬼队长抓住,逼着打了一场较量,不顾生死。魔鬼和许多人打了起来,也有一些人打了起来,试图杀死孟超,但他没有停下来。他逃避现实,左打右打,鬼子倒成一团,滚成一堆,日本队长大怒。
在一次比武中,孟超凶狠的“钟馗打鬼”,昂首挺胸,至今被传为美谈。然而,众所周知,他研制的跌打损伤药丸有奇效。孟朝烈用药的口头禅是“千疮百孔不如一柱香”;还不如一个‘小拳头’。伊香和肖泉是两种药材,孟朝烈以其为主药,治疗跌打损伤、扭伤挫伤,效果很好。他手法娴熟,复位准确,治疗对症,很快就康复了。
他喜欢孩子,爱开玩笑,经常对前来治疗的孩子说“叔叔的手很宝贵,摸摸侬就好了”。
他炼制跌打损伤的药丸,药酒、膏药、药丸多为自己采摘的药材。可惜百年后,药方已经失传,但他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在没有医院的古代,民间中医肩负着治病救人的重任。(资料图片)
陈世保擅长治疗风湿疼痛
老岛上村落稀疏,树木成荫,房屋低矮,民居潮湿,通风不畅。不仅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容易患风湿病,就连年轻人也经常受到外邪的侵袭,因气血受阻而引起四肢关节疼痛。每次天气变化,都会出现酸痛、沉重、麻木等症状,村民称之为风湿病。
这种风湿病很难治愈,很难长期生活和居住,往往会导致慢性疾病。这种疾病对潮湿的天气非常敏感。每次天气越来越差,疼痛越来越厉害,只有天气变好了,疼痛才能减轻。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万泉河边有个船夫陈世保,常年靠水为生,四处行医。他有一个祖传的风湿病秘方,治愈了无数风湿病患者。
陈世保乐观豁达,船上生活平淡,江河水道漫长,使他养成了幽默风趣、口无遮拦、爱开玩笑的习惯,让人误以为他放荡不羁。其实陈世保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他治疗风湿病。对于轻者,将几种草药和大米磨成糊状口服,对于重者,必须用大药罐熬成浓汤。
陈世保不识字,药理是祖上遗传的。他的吃药公式是:合理不合理,搭把手就行。他说:“善政在草空,善政在枝叶;有锯齿的叶子可以消肿,有浆液毒的叶子可以攻击。”他用几十种药物治疗风湿病。收药至少要半天。有些块茎需要用锄头挖,有些药需要去药店买。这些活动耗时、费力且昂贵。
那个时候,牛约库有一家药店和一名中医。有一次,他去买药,医生问他:你是对症下药,还是随便抓药?说说你治疗的是哪种风湿,风痹还是湿痹,寒痹还是热痹?祛风通络,散寒利湿,温经散寒,祛风除湿,还是活血祛风,清热利湿?陈世保无言以对,买不到药。
虽然上山采药,出钱买药,治病甚至不收钱,不想报恩,但也不能叫关节痛论。陈家代代相传,哪种药对症用哪种药,重症要加些中药。这是一个祖传秘方,他记得很清楚,病人也只是想敷药止痛,不想让他说自己属于哪种痹症,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法。
关节痛的治疗众所周知却被禁止,而“得罪”的医生却因为名声极好而受到攻击。在特殊时期,他被禁止无证行医,尽管他有祖传秘方。时至今日,陈世保治疗风湿病的秘方已经失传,流传下来的只有故事。
人类身边的某种植物,往往是治病的良药。海南日报记者杰森摄
“虎头”善治的杂项问题
“虎头功”是琼海万泉河有名的草药医生。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受村民爱戴。因其头凸、形奇、虎头,村民称其为“小名”。他不在乎,所以人们忘记了他的真名。
“虎头”是个草药医生。他通常收集一些草药并在市场上出售以维持生计。“虎头男”继承了父亲的生意,人缘很好。病人没钱,要么领药,要么少给药,活着的人不计其数。
“虎头”的传说可以总结为一个“怪”字:怪相、怪行、怪药。他举止怪异,有钱人上门要药,一分钱不亏。穷人不仅不收药费,还送新鲜的。然而,这并不奇怪。更令人惊讶的是,他有一种独特的药物。
上世纪60年代,民间流传着“虎头”的传说,说是“大官”开着吉普车接他去海口治疗绝症。那时候村民都没见过吉普车,所以说得绘声绘色。有人尿毒症,就用青盐和马鞭草捣烂,加上童子尿。你说想活命就吃这个药,其实喝了之后病得很重。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几十年前,笔者亲眼目睹“虎头功”治疗被医院判定为不治之症的重症肝腹水,挽救了两名危重病人。他的用药很普通,就三种药材——姜黄、五香藤、黄牛树寄生,连同大米,放入研钵中捣成细粉,再加水熬成糊状,拌上红糖,趁热喝。
草药很普通,但即使服用半年,也能起死回生,活到八九十岁,可见当地草根的独特疗效和民间草药医生的非凡功力。“虎头男”曾经治愈过腹部肿得像鼓一样,脚肿得像裹布一样的水肿患者,用手按一个印子。他教人钓鲫鱼,把大蒜放在鱼肚子里,用芭蕉叶包起来,用炭火煮。
“桥头”是治疗白内障的好方法
贵药对症,不繁不贵,对症就好。乡村医生,有不少人喜欢“虎头”。正是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医生济世行善,为岛民的生存发展默默奉献。
“桥头坨”(“坨”是海南话对大龄妇女的尊称)是琼海嘉积的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擅长白内障的基层名医,名字不详。但是,这并不妨碍她帮助世界,造福他人。通过她的好药,无数患者重见光明。她的药,不可思议,竟然是一个很普通的辣椒叶芽。
白内障,中医叫“云翳”。她的治疗非常罕见。就是把花椒叶的嫩芽捣碎,加少许青盐,拌匀,用谷壳把叶子包起来外敷。如果在左眼,绑在右手腕上内侧,上药盖住手三阴经的穴位。不用手术就能轻松摘除白内障,太神奇了。但中医根据医学理论认为,白眼属于肺,属于手太阴肺经。
有人问桥头,上药治云是什么原理?她说是祖上传下来的,对药理学一窍不通。其实简单之路,治病救人,简单的药方,治病的药,就是这个道理。
我相信有很多没有学过中医,没有资格在海南其他市县行医的著名民间中医,即使是现在我也偶尔听说过。他们用的药物基本都是普通食物。
这是海南岛祖祖辈辈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两千多年生存发展的文化遗产,需要现代医学来破译。
【来源:南海网海南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