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云青年。我们会带你去惊喜。提到黄牛,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不屑和厌恶,但遇到真正的需求,又不得不问“黄牛”渴不渴,想在微信里提前预约十个八个。
黄牛,也就是所谓的投机者,只是存在于市场紧张的供需之间,让人又爱又恨。他们曾经活跃在航空公司和医院挂号处的一线,却因为实名制的一再完善而失去了生存空间空。然而,随着现代年轻人日益膨胀的精神需求,黄牛们又一次发现了这片郁郁葱葱的草原。
找黄牛买票靠谱吗?他们是怎么拿到票的?年轻的云玩家在一次抢票过程中偶然发现了黄牛宇宙的入口,并成功混入其中,成为了见习小牛。
策划| 云青年突击队
黄牛水有多深?
牛群的等级划分
原因是玩家要给朋友买脱口秀票。听了这个,同事说他有个朋友在idolize,手机里有20多个黄牛在卖票,就顺手问我要了两个联系方式。
然后收到两张截图,其中一张被朋友圈封面深深吸引。
随风飘动的三根头发和“很轻松”这个词巧妙地形成了一种带着苦涩话语的对冲,勾起了我对牛这个职业的好奇。
加好友后,我们就车费进行了几轮讨价还价。当我试图用一些鱼常用的砍价战术来降低成本时,对方出其不意地给我展示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
以前觉得做黄牛门槛不低,需要资源和人脉。没想到真实情况:钱够了。
但因为不了解黄牛的入门价格市场,所以没有贸然接受对方288元的报价,而是选择先在一条鱼上搜索。
分别和几个卖家聊了聊,发现黄牛的入场金额从90元到300元不等。
我转头问为什么黄牛就要这么多,他的回复有点不屑一顾。
本来牛和牛就不一样。最便宜的牛属于三级市场,基本都是底层牛。能给的资源经过顶级黄牛层层开采后结算价格最高,油水最少。最贵的黄牛属于顶级市场,直接和所谓的“工作室”合作,资源成本更低,利润相对更高空。
而且下层牛人更喜欢拉帮结派,真正厉害的牛人都是一对一的个人导师和关门弟子。
或许是被我的不信任刺痛,黄牛开始为自己的高收费提供合理的证据。
别忘了同时抓住一个台阶。
但是,黄牛越骗越狠。我没有听他家人的话。而是额外找了两个黄牛,100元和200元上线作为对照组,正式成为见习小牛。
黄牛给我上在线课
信息差等于好价格
一级市场的黄牛收了钱,说太忙了,等这票完了就回来带我,然后就不见了。反而是那两个相对便宜的黄牛,上线的时候更热情,交了钱直接把我拉进了所谓的“组织群”。
我以为黄牛行业属于师傅领进门,个人练手的类型,没想到那两个网工给我发了一批私人的“学习资料”,开始对我进行岗前培训。
其中一位教授给了我一张黑话对比表,说他进入这一行,基本都是说再见,好好说话,否则就“危在旦夕”。
另一个是重量级的。他直接给我发了几个填了我团队水印的PDF学习文档。刻在DNA里的恐惧让我瞬间梦想回到大学网络课堂。
打开PDF后发现内容都是关于如何运营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更好的引流客户。
比如微博不能让别人知道黄牛互相认识怎么买粉,怎么进入对话。
▲在这里,为了避免水印泄露信息,一些学习资料是抄出来的,挑出来的。
或者,一条鱼怎么挂链接,怎么引导对方加微信。
谁能想到,我这个(自封的)资深媒体运营人,居然从黄牛那里学会了线上运营。更气人的是,我确实获得了一些我从未掌握的知识。
最后她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我用所学的运营知识制作一个小号,并且成功发布了一个门票交易信息,没有被删除。
怕自己平时的卧底账号被发现,以没有走出羞涩为由为自己开脱。对方说让我先去团里实习,同时看看她朋友圈的资源有没有卖的意向。
我打开两个群,扫了一眼聊天记录。在群主朋友圈刷了一下,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群里,群主在除夕夜发布了某视频网站录制的消息,称某男团“不去”。
另一个黄牛的朋友圈里,据说这个男团的票都出来了。
另外,同一个活动的票价也会根据黄牛的水平而有所不同。比如腾讯音乐在澳门的票价,三级市场黄牛给出的价格不仅更高,而且选择更少;越高级的黄牛,价格越低,可供选择的仓位越多。
可见,黄牛和其他投机行业一样,也在打信息鸿沟战。人们获得的信息和资源越多,他们就越难获胜。
偶像粉丝双向裸奔
牛也讲究“良心”
正当我在几个群里看实时更新的购票信息时,最早的单飞黄牛哥回来了。
我看到我转了中介费后,他也二话不说直接扔给我一堆资料。除了和之前黄牛没什么区别的平台运营知识外,还有两条合并转发的聊天记录特别突兀。我打开附带的word文档后,直接做了一个大大的傻眼动作。
文件里面是一个明星的身份证号全集,也是善意的按照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在一些活跃使用艺名的明星之后,也会注明TA的真实姓名。(PS:非法获取他人身份信息属于违法行为,也出现过贩卖明星航班信息的情况。日常人物收到请假卡后已销毁相关记录。)
我像看到潘多拉魔盒一样迅速关上了它,脑海里开始浮现被粉丝撕成碎片的恐怖。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我这个票贩子,手里还需要拿着明星的个人信息。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打开第二条聊天记录后就变得清晰了。
就是各个航空公司空公司的值机教学。部分入住只需实名和身份证号即可完成。也就是说,我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和渠道,自己查询一些明星的旅行情况。
我还没来得及反馈,对方就给我发了好几条信息。
以后有人卖票,就按这个模板提供。但这个样子并不是随便编的假信息。估计是曾经让他买票的人的真实信息。
仔细想想,双方的个人信息一目了然,谁会想到偶像和粉丝在黄牛的聊天记录中,某种意义上居然达成了亲密的双向之旅或者说“裸奔”。
为了道德和法律,我要求黄牛哥单干。这样做真的可以吗?没想到对方直接开始值了。
我打开他的朋友圈划了一下,发现他真的很喜欢展示自己的“良心”。比如他会在朋友圈发布视频截图指责那些卖假票的假黄牛。
或者靠自己的“门路”,帮被骗的购票人追赃款,找携款潜逃的坏黄牛维权。
最后,我甚至有点感动。这种内心的热血澎湃一直持续到我仔细计算黄牛赚了多少钱的那一刻。
做黄牛多少钱?
火灾爆炸费用是十倍
从我加入牛群的那一刻起,一个名字频繁出现在信息流中,如梦如幻。注意到它的原因不仅是它的频繁出现,而且是它不同寻常的定价方式。
其他票价往往都是几十万,只有它是个位数带小数点。直到我看了更多的资料,通过对比才知道,这个数字的单位是一万元,一张原价不到2000元的戏票,现在涨价了十倍。
▲100%购买的价格比较贵,拍卖没有保障,所以相对便宜。
但即便如此,购票者同样咄咄逼人,朋友圈里挂出来的地方,总会在半小时内消化掉。
即使有这么难抢的票,黄牛每天也能出两三张。他们的门票和资源是怎么来的?我有机会敲它。
▲论黄牛和媒体老师不得不说的事情。
《梦之梦》之类的资源来源没有回答,但是很多媒体站点里的地方都是主办方邀请各种媒体的时候media 空交易的地方。媒体开价,黄牛在此基础上加价出售。
这让我感觉在媒体行业深耕两年半,亏了一个亿。我马上把这个事情和同事同步。
这样,黄牛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了。除了难买票和媒体走后门,他们还会卖一些神秘的周边产品。
照片和海报在他们的经营范围内也算是次等品,不得不说在“与偶像的精神链接”这一块,黄牛们抓的很紧。
只要拿到原作的照片,就可以草级无限成本批量生产,售价几百元。按照二等黄牛的说法,“每个月赚一张如梦的票很容易”。
黄牛界的冰与火
就像孤独的牛哥说的,也许黄牛行业会一直存在,因为市场需求旺盛。只要市场规则不简化,大家都不想失去走捷径的机会。
但并不是所有的牛都活得这么好。我在搜索机票信息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叫“电影票低价代理”的产品。我点进去看了看。语气和我加入的星牛完全不一样,善良中有一丝卑微。
有的进群后还提供代理竞价模式。你说你想看的比赛数量是最低的。
每个月有几万个黄牛在卖与明星见面的机会,卖演员作品电影票的黄牛还在争底价。不知道他们能不能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ipartment的图/截图
文章为日常人物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