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中。要求实行网络游戏实名登记制度,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很多游戏平台已经正式上线了防沉迷系统。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法定节假日累计不得超过每天3小时,其他时间累计不得超过每天1.5小时。
不过,目前有大量的网游账号出租平台活跃。一个多块钱一小时就可以直接登录游戏,无限期玩游戏。
孩子租游戏账号绕过“防沉迷”
“这太不像话了!”一位IT行业的家长很困惑。他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总是在父母外出的时候,整个下午都呆在家里打游戏。很明显,这个游戏有时候仅限于未成年人,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但儿子说出了真相:在同学的介绍下,他找了一个游戏租赁平台租了一个游戏账号,可以轻松租到一个高端账号。
同样,在这个暑假,另一位家长发现,他16岁的儿子每天都在玩十几个小时的游戏。“防沉迷系统防不了。他有各种方法。”所谓“方法”,其实就是租赁号和购买号。
我国法律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网络游戏,但在一些电商购物平台和社交软件上出售成人实名注册制网络游戏账号却成为规避“防沉迷”的灰色地带。
虽然部分平台设置了“实名认证”禁止未成年人下单,但大部分平台仍然可以通过“场外交易”的形式轻松租用账号,让游戏厂商的“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
很多高端账号,未成年人玩一下午,只需要5元到15元左右。下午玩要十几块钱。家长认为孩子是普通零食的成本,这一点很难察觉。
号码收集器联系玩家以收集游戏账号。
19美分每小时2元。
今年6月,一位收号的经销商联系了江苏的游戏玩家,提出以19分成的方式劝说他们把游戏账号放到游戏租赁平台上。
游戏玩家说,租赁平台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管理这些账号的收租业务,然后联系拥有账号的人,他会管理我的账号,上架,下架,更改我的游戏账号密码。他会在1990年和我分享。如果游戏账号一个小时两块钱,我就一元八分,他一个月两毛钱。
每个玩家都必须输入账号和密码才能进入游戏。当游戏玩家想要实现自己账号所没有的功能时,“出租号”就出现了。每个游戏的区域服都不一样,都需要一个账号,但是用每个区域服账号玩对他们来说会特别累。他还不如租个相应的账号,很快就来了。
无法知道自己的账号会租给什么样的用户,游戏玩家拒绝了租借号,但是网络上还是有很多非法牟利的行为。
在这个产业链中,账户交易只是冰山一角。在利益的驱使下,更多的商家为未成年网游玩家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利用软件破解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中的人脸识别。还有人打着破解网游防沉迷系统的幌子,骗取未成年人钱财。
广东中山一未成年用户被骗走大量钱财。他说:“一天只能打三个电话。一开始我不相信他删了我,就把他加了回来,问我要不要提供身份证号。我也把QQ账号密码给了他。我把微信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给了他,从我的微信账号里骗走了2700元。”
房租,让防沉迷名存实亡。
目前我国游戏账号需要实名注册,实名最重要的意义是控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18岁以下用户受防沉迷系统限制;成年后解除防沉迷限制。
然而,在“租号”行为出现后,防沉迷系统变得不那么有效。租一个不是未成年人玩的账号。只需要账号密码,不需要身份证。有时候是二维码。你可以扫描一下,然后上来。你不必使用你的帐户密码。
图片:江苏公共新闻
东南大学网络安全学院副教授宋玉波空
实际上,租赁平台通过外挂程序自动向游戏平台提供账号和密码登录游戏,绕过实名制,实现了对账号的权限控制。
现有游戏只在注册时需要实名认证,而在登录游戏时不需要。这就使得租赁平台根据这个特点绕过了防沉迷系统,使得我们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形同虚设。
未来游戏厂商要把生物认证和账号认证结合起来,在落地时加强生物识别和比对验证。
成人游戏账号的出租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使得未成年人游戏的“防沉迷”形同虚设。据一位游戏内部人士透露,身份识别是游戏防沉迷系统执行的关键。这意味着,一旦未成年人通过租用成年人实名认证的游戏账号进入游戏,防沉迷系统将很难对其进行全面监管。
游戏《租号》暴露实名监管漏洞
鉴定还是最大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
虽然防范技术正在升级,但一旦未成年人通过灰色交易获取成年人实名认证账号进入游戏,防沉迷系统很难对游戏时间、时长、充值消费金额进行全面监管。可以说,身份识别仍然是防沉迷系统在落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青少年游戏成瘾预防的监管措施。2019年10月25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落实账号实名制、严格控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和时长、未成年人付费服务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提出,网络游戏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为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游戏厂商也在技术上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防沉迷措施。通过“零巡航”、“人脸焦点筛查”等方法,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识别未成年人冒用成人账号的行为,对非理性消费的未成年人进行提前干预。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
要把游戏账号出租与未成年人保护、游戏市场秩序管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理。
此外,未成年人登录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平台,应当受到相应的时间、权限和消费的限制。但在具体操作细节上,防沉迷系统的强制性标准还需进一步统一。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各网络游戏公司只能在周五、六、日及法定节假日每天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资料来源: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