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半月谈
评论员秦、
从垃圾分类到“光盘行动”,反对浪费、绿色发展正在成为社会共识,“变废为宝”的闲置经济在中国蔚然成风。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废旧衣物回收产业体系,千亿规模的市场已经形成。同时,诸多“痛点”制约着这一前沿产业进入“寻常百姓家”。对此,仍需完善政策,鼓励创新,消除管理“盲点”,助力低碳环保生活。
废旧衣物的回收是民生和环保的需要,有巨大的市场空。如何处理旧衣服是大多数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根据2019年的数据,中国每年约有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进垃圾桶。这个数字还在上升,二手衣服回收利用率低。
对于很多生活在城市快节奏的年轻人来说,一件衣服的平均寿命并不长,也许只有几个月甚至几天。大量的旧衣服要么随意丢弃,要么堆在家里的某个角落,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旧衣服的回收有助于资源的再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商家会在分拣、清洗、包装、运输等环节使用人力,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物尽其用比白白浪费要好得多。
围绕废旧衣物行业的某个品类或产业链,国内自发形成了很多专业的回收中心。除了国内回收,很多废旧衣服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出口到非洲、东南亚等地。旧衣服的回收不仅是一个环保产业,而且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我们扔掉的旧衣服支撑着一个十亿美元的市场。
由于中国的旧衣回收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不透明”是回收废旧纺织品,尤其是废旧衣物的一大痛点。因为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衣服去了哪里,很容易怀疑回收渠道,认为自己的衣服没有用于慈善事业或者没有用规范的方式回收,所以宁愿扔进垃圾桶。
同时,废旧衣物回收行业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由谁来收集、如何收集等相应的主体和标准尚未明确,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和协调仍需规范和明确。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废旧衣物回收市场鱼龙混杂,一些乱象不容忽视。一些没有资质的废旧衣物回收公司打着“公益”的旗号,将回收的衣物重新投入市场或者以废旧布料的形式出售牟利。各种乱象是对实物和爱情的双重浪费和滥用。
为了更好的促进这个市场的发展,废旧衣物回收市场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进行规范化管理。回收主体应该有资质要求和准入门槛,防止一些不法商贩转卖牟利,保证废旧衣物的有序回收。同时,相关部门对旧衣服回收产业链涉及的人员、工厂、环境等都出台了标准,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让这个行业更加透明健康。
其次,应该鼓励对回收利用的科学研究,以促进工业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普通民众的热情参与,也需要更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参与,让更多的废旧纺织品通过高附加值的处理得到回收。
另外,对于回收的废旧衣物的流向也要有一个“明白账”。相关部门应明确旧衣物回收流程,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公开告知旧衣物回收后的真实流向,减少捐赠人和使用者的疑虑和不信任,让低碳生活成为每个人的行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