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通过微信工作组进行沟通和部署已经逐渐成为常态。虽然使用微信工作组会为日常工作提供一定的便利,但便利的背后,是巨大的丢失和泄露风险。今天小米拿一个案例来和大家探讨如何加强微信工作群的安全管理。
案例一:非法利用微信工作组发布涉密信息
2021年,柳江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叶某某将未经批准的涉及保密的调查报告上传至该中心微信工作群后,该中心工作人员曾某某、潘某某、三人私自转发该调查报告,其中曾某某将该调查报告转发至其家属微信群,其亲属再次转发,导致该调查报告在网上迅速转发传播,给柳江区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了消极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案件发生后,给予叶某某、曾某某行政警告处分;潘某某、被给予诫勉处理。
案例二:非法利用微信工作群分配涉密工作
2020年,某县教体局收到省委下发的保密文件后,局长批示各校执行。办公室借调人员胡某将该文件拍照,并发至学校校长微信工作群。某校校长张未经核对,将该文件照片转发至学校教师工作组。该文件随即被群友多次转发,并迅速在数十个微信群里传播,造成泄密。案件发生后,胡和张被给予纪律处分。
保密教育每年都有讲座
但是各种工作群的泄密还是时有发生。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请小米隆重介绍一下。
关于机关单位微信工作群保密管理的通知
坚持非必要编制原则
1。批准小组建设
根据工作需要,由部门提出申请,注明目的、查阅范围、建立时间和责任人,经有关领导和保密组织批准后建立。
2。标准化组名
名称统一为“XX部XX工作组”,名称变更将及时上报。
3。供将来参考的文件
建立微信工作组管理账号,注明群名、群主、成员姓名、目的、时间、解散日期等。
坚持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
确定群主为群管理员,签订微信工作群管理员保密责任书,压实保密管理主体责任。
1。明确的要求
发布集团公告,明确保密要求。包括限制群内信息发布范围,如通知、制度规定、工作动态等。;要求群成员自觉遵守不传密、不转密、及时报告泄密等行为准则。
2。成员管理
核实成员身份,在群内实行实名,标明科室,不随意拉人入群或离群。
3。提醒和监督
监督群内信息发布,对发布违法内容的群成员及时教育提醒。
4。及时报告
发现有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的,应当尽快收回,并向本单位保密工作机构报告。
坚持“设立-解散”的全过程控制原则
1。定期检查
要将微信工作群管理纳入保密检查重点内容,排查风险隐患;了解微信工作群的情况,定期更新账号,查看群里的信息发布。
2。严格控制数量
及时解散僵尸群和临时群,整合一些必要的工作群,防患于未然。
3。按时溶出
非日常工作小组如特殊工作小组应在工作后立即解散。
提示:
到“在微信上工作”
请贯彻这一原则。
机密信息不在线,在线信息不机密!
来源:银川法院,保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