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婧
就像五人乐队的歌曲《十年流水,十年水往西流》,十年前马云还不认可自营电商模式,但十年后的今天,天猫正在进一步探索自营模式,与JD.COM的“猫狗大战”也将迎来新的故事。
2月16日,据LatePost最新消息,阿里巴巴B2C零售事业群将围绕大品牌开设天猫自营旗舰店,首先从3C品类推广,不久将通过手机天猫App改版正式上线,并将更名为“猫享”。
这一消息很快被阿里方面部分否认。2月19日,阿里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相关负责人回应北京商报今日记者称,天猫App不会更名,猫享只是天猫App中的一个探索项目。天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转行自营。
但事实上,阿里对自营业务的探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就电商业务而言,天猫超市、淘宝新选、天猫国际直营店都是自营电商业务的代表。
居巢发现,天猫App虽然目前没有改名,但已经推出了“猫享”的国内国际自营业务,包括母婴、酒饮、家电、清洁个人护理、家用电器等产品,最近还在开屏广告中展示。虽然距离“抄一个JD”还有很长的路要走。COM”,阿里进一步探索自营电商模式的意图很明显。
从“多快好省”的电商需求框架来看,“多”和“省”是淘宝的核心竞争力,而天猫表现的更多是“好”。随着电商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弥补“快”的短板是阿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的必由之路,因此必然会与JD.COM狭路相逢。
从更大的行业角度来看,2021年11月,国内电商行业出现20年来首次月度同比负增长,标志着行业进入存量时代。至此,无论哪个玩家把枪口对准对方,都不再稀奇。
对于阿里来说,是由于拼多多被淘标,PK被淘摇(淘宝直播),自营电商被JD.COM掠夺的时代使然。相比较而言,拓展自营电商可能是阻力最小的一条路。
01客户体验短板JD.COM有一个淘宝和天猫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那就是“快”。
在2011年的淘宝全员沟通会上,马云曾说:“我愿意在这里和你打个赌:自己采购,自己销售,自己做物流。这种模式持续不了多久。这种模式会存在,但不可能是真正的电商企业,无法帮助更多的企业。”
马云明确表示不赞成JD.COM模式。阿里这些年的成功似乎印证了这个观点。
但在客服体验方面,JD.COM有着淘宝和天猫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那就是“快”。
通过算法预测消费者的需求,根据需求优化仓库布局,更高效地进行仓储配送,京东。COM的自营商品可以更快的到达用户,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目前,JD.COM自营商品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实现次日送达,部分地区甚至可以早上下单,下午或晚上送达。
另外,JD。COM的自营电商模式以全平台的口碑为自营产品背书,自营模式对于退换货、售后服务等服务更加到位,消费者的信任度极高。
尤其是在购买家用电器、3C等客单价较高的商品时,消费者更注重服务质量。因此,JD.COM在这些领域始终领先于阿里、拼多多等线上竞争对手。
例如,尽管拼多多推出了100亿元的补贴活动,重金补贴苹果手机等王牌数码和3C产品,实现主流电商平台最低价,并吸引保险公司承保品质,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更愿意为JD.COM经营的同款产品支付高额保费。
对于阿里来说,虽然天猫的商品丰富度远高于JD.COM,但只有一小部分能进入天猫超市等阿里自营体系。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在天猫APP上购物,大多是品牌商送货上门。如果选择的不是顺丰等特定快递,消费者只能去菜鸟驿站取件,即使不能送货上门,服务质量也无从谈起。而且长期来看,也影响了消费者对天猫APP服务的整体印象。
目前天猫超市的当日达、次日达、送货上门等基础服务也已覆盖国内各大区域,但无论是自营SKU数量还是整体配送时间,都还弱于JD.COM。
如果阿里弥补了“快”的短板,就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多、快、好”的全方位服务,以“多”的优势击败对手JD.COM。
拼多多被淘标,PK被淘摇(淘宝直播),JD.COM被自营电商俘获,都是时代使然。
舆论对万亿市值平台巨头公司的转向早有热议和叫嚣,乐观者和观望者空都有。
有分析认为,阿里此举令人“头疼”。面对短视频巨头的跨领域竞争,阿里面临着流量困局,拓展自营业务并不能改善这一点。
的确,阿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海豚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以GMV计算,阿里的市场份额下降了13%,而拼多多、Tik Tok和阿奥特的电商合计增长了14.1%。而截至2021年9月30日,也就是2021年第三季度这一季度,阿里巴巴的GMV同比下降了约4.8%,为十年来首次。
但是,如前所述,从更大的行业角度来看,在国内电商行业20年来首次出现月度负增长的情况下,其实每个电商行业的玩家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攻击对方腹地可能是未来的常态。
就阿里而言,来自Tik Tok电商和Aauto更快电商的竞争压力是巨大的,但来自JD.COM和拼多多的压力也不可小觑——用淘来标记拼多多,用一些淘(淘宝直播)PK抖快,做大自营电商抢JD.COM,都是时代使然。
包括拼多多、Aauto Quicker电子商务和Tik Tok电子商务在内的挑战者正在补贴遭受损失的消费者,并以较低的佣金率争夺业务。现任阿里相对被动,但也不会等着被对手吃掉。正如集团CFO吴伟在2020年Q4电话会议中所说:“如今,这么多竞争对手都在通过巨额亏损投资重要领域,我们没有理由不投资,因为阿里创造的价值和阿里已经拥有的资源。”
目前来看,阿里拓展自营电商将可能成为其新的增长点。天猫自营电商有望在厘清自营店与天猫官方旗舰店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成为阿里的纯增量业务。
一方面,增长来自竞争对手京东的替代。COM:据悉,现阶段,猫对部分品牌享受的积分比JD.COM低1-2分,有望吸引更多品牌入驻。
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于新的消费需求的挖掘和线下替代。天猫的商品丰富度远高于JD.COM,但有大量品牌和品类之前无法快速送达。交付速度更快,就会产生新的消费需求,或者实现线下替代。
值得一提的是,与平台电商收入主要来自佣金和广告不同,自营电商商业模式下,电商企业赚取差价,收入接近GMV。如果阿里自营电商业务未来实现快速扩张,在财务报表上会体现为营收快速增长,但利润增速赶不上营收增速,毛利率会降低。
03阻力最小的路对于阿里来说,有了钱,有了足够的时间,烧出一个高效的仓储配送体系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虽然阿里早已开始探索自营电商,但要实现“复制一个京东”并不容易。COM”。
从平台电商到自营电商,正如马云所说,采购、销售、物流、售后,实际上增加了很多交易环节。其中,核心在于物流配送。
要像JD.COM自营商品一样实现全国大部分地区次日达,不仅需要大量的物流基础设施投入,还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
公开数据显示,京东物流成立于2007年,但直到2017年才实现单季度盈利,2020年才实现全年盈利。到目前为止,京东物流累计亏损高达85亿元。刘曾经说过,“给你1000亿,建设一个覆盖全国500个城市的物流体系,至少要5年,1万亿也要这么长时间。”
阿里离这个目标还很远。据LatePost最新消息,毛象计划接入顺丰和丹鸟,但实际采用哪种物流体系尚无定论。
即使选择与顺丰合作,要实现次日达,全国范围的密集仓库布局也将必不可少。而且仓储物流的布局进度需要根据天猫自营业务进度不断扩展,不可能一下子完成所有工作。
但是,如前所述,阿里用一淘标记拼多多,用点淘(淘宝直播)PK摇一摇快,用做大自营电商来捕食JD.COM,并不容易。
居巢认为,拓展自营电商可能是三条路中阻力最小的一条。毕竟,有了钱,有了足够的时间,阿里烧出一个高效的仓储配送体系并不太难。
但是,要想更快地在Tik Tok和Aauto之外重新建立一个短视频流量帝国,比拼多多当初烧钱烧一个下沉的电商平台和8亿用户要难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JD.COM和阿里一样,是一个“人找货”的搜索平台,而Tik Tok和快手电筒都属于“货找人”的平台。但近两年,JD.COM几乎没有受到抖音的影响,其GMV一直保持增长,这与其主要品类3C数码和家电密切相关。
飞瓜数据显示,目前在the total类目分布中,服装、美妆、珠宝万文合计占比接近60%,而3C数码占比仅为2.51%。这意味着,天猫自营电商业务可以更快地在某些品类上避开与Tik Tok和Aauto的激烈竞争,将火力集中在JD.COM和拼多多上。
在《阿里重启烧钱》一文中,巨潮曾判断头端互联网公司的竞争是纵横交错的,“每一个巨头都拿枪指着自己的竞争对手,同时又有几个人拿枪指着他。”
就像拼多多,一方面是想让更多的品牌入驻,挖阿里的墙角,一方面是通过几百亿的凶猛补贴来吸引“五环”内的用户,一方面又会受到阿里与一淘的牵制和压力。所以,阿里把枪口对准JD.COM这个自营电商公司也是理所当然的。更何况两家的竞争早已持续了很久。
在电商股票时代的背景下,阿里单枪匹马与四面楚歌的强敌作战,最终没有放弃与老对手JD.COM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