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
9名家长反映被骗。
合肥警方紧急发布提醒
经初步调查,警方发现不法分子盗用老师的QQ号,在家长群里发布“报名信息”。以交学费、书本费、校服费等为由。,要求学生家长向指定账户转账或扫描二维码支付,导致部分家长上当受骗。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这样的案例不止一个!
为什么父母一直出钱?
为什么犯罪分子能频频得手?
例程的详细说明
一个
如何进入班级群?
1.不法分子在QQ中直接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词,就会出现大量的公共群聊信息,申请后才能进入。
2.部分学校对家长群的运营安全把关不严。班级群的QQ号(老师的微信号,QQ号,手机号)直接写在黑板上或者公开,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3.犯罪分子获取学生信息后,冒充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QQ/微信,通常标注为“xxx学生爸爸/妈妈”。因为学生多,很多老师不会一一检查。添加成功后,不法分子会要求老师拉进班级群。
4.罪犯留在校园门口,与其他家长聊天,并与他们交朋友。获取相关信息后,他们伪装成学生家长,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由于很多群聊设置没有开启“群主确认”功能,不法分子可以直接扫码入群。
二
如何防止被真正的班主任发现?
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很多老师都开启了短信勿扰功能,或者在上课的时候关闭了手机。犯罪分子往往选择上课、午休等时间段下手,利用时间差,让真正的老师无法及时发现。
三
充电方法
1.组集合
功能“方便”“快捷”,金额固定。很多家长会立即响应老师的公告,收缴率高。同时,由于群聊的“真实性”,很多家长并不怀疑。
2.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二维码
3.银行卡转账
不法分子直接在群里公布银行卡号,让学生家长汇款。这种采集方式比较原始,操作不便。
四
如何预防?
1.加好友时,注意核实对方身份。注意信息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要全信。
2.不要随意向他人推送微信群的二维码,并设置相关认证,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群聊。
3.注意查看可疑人员的微信号ID。高仿号一般会复制头像和昵称,但ID不能频繁修改,可以验证对方身份。
4.当收到“缴费”、“转账”等信息通知时,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学生、老师核实,不要急于转账或汇款。
5.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报警。
合肥警方提醒:
学校要加强家长群管理,严格要求入群并设置相关身份验证,防止无关人员入群;
家长在班级群里收到“缴费转账”的通知时,一定要电话或视频与老师核实,不要急于转账或汇款!
来自:合肥晚报
来源:安徽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