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COM集团总部大楼于2015年竣工
北京中关村的JD.COM多媒体柜台
从1998年的中关村柜台,到如今拥有3亿用户的互联网巨头,JD.COM走过了20年的历程,一次次转身,从零开始。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多次“一意孤行”,让在互联网行业里为自己打拼。
如今,当年的“勇者”已经成为集电商、物流、金融、线上线下业务于一体的“正规军”,外界也在期待JD.COM未来的故事。
成蛟
小计数器的值
20年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兴奋期。1998年,曾经的铁饭碗被打破,集体单位和国企员工大量下岗。与此同时,私营企业蓬勃发展。
那一年,张朝阳从美国归来,创办了搜狐,因此成为1998年《时代》杂志“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搜狐、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是互联网的焦点。98年,Google刚成立,腾讯还叫OICQ,马云还在经营他的“中国黄页”,一年后百度诞生。
当年6月18日,24岁的刘用工作两年攒下的12000元,在中关村海大市场租了一个4平方米的摊位,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和一辆二手三轮车,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JD.COM的前身JD.COM多媒体成立。
当时JD.COM多媒体是典型的线下渠道业务,也就是在柜台买卖商品,先做批发,再转向零售。
当时的中国零售业充斥着暴利、无序,甚至欺诈、腐败。中关村大大小小的门店,是中国销售渠道行业生态的最生动写照——正品与山寨并存,消费者能否买到物美价廉的正品,完全取决于眼力和议价能力。因为价格谈不拢而发生的打架斗殴事件更加频繁。刘和他的多媒体就是在这种商业环境下诞生的。
刚来中关村的刘,没有渠道,没有资金,没有客户,没有团队,只能一个人干。但和很多卖家不同,他坚持明码标价,拒绝砍价。很多客户谈不上价格,去了其他地方又回去找刘谈,因为他们发现刘这里的价格是最合理的。
那时候还没有“用户体验”这个概念,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客户会成为回头客。现在JD.COM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顾客至上”的价值观来自1998年中关村的一个小柜台。
刘是“一意孤行”
从1998年的一个小柜台到互联网巨头,JD.COM走过了20年。我不说经历过各种磨难,也经历过太多的“壮士断腕”和“逆水行舟”。从2004年转型电商,到2007年拓展全品类、自建仓储物流,这些被外界视为刘“一意孤行”的决策,成为京东重要的转折点。COM一次又一次的成长史。
2003年,中国最早的电子商务公司陆续被收购出去。当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会按照国美、苏宁清晰的商业模式发展时,刘瞄准了电子商务。在中关村功成名就的JD.COM,像壮士断腕一样放弃了成熟的线下渠道,掉转船头,走上了越来越火的电商行业,但前景依然不明朗。这一决定使JD.COM成为资本市场认可的电子商务企业。
也是在这一年,一场被称为“非典”的阴霾笼罩了整个中国。那时候,街上没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往日红火的线下零售生意变得空空荡荡。但与此同时,非典给传统零售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同时也给电商行业打开了一扇窗,因为它让呆在家里的人开始尝试通过网络购买商品。
然而,真正让电子商务站在时代发展潮流上的,是不断增长的中国互联网红利。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中国互联网又开始蓬勃发展。
2007年,随着电子商务融资的加速和电子商务行业的大跃进式增长,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迅速扩大。这一年,JD.COM也从今日资本获得了第一笔数千万美元的融资。自此,JD.COM从线下零售向电商大步迈进,进入全品类扩张期。
JD.COM在品类选择上稳扎稳打,从IT产品到数码通讯,再到小家电、家用电器、日用品、书籍。刘的“我行我素”,再一次让从电商变成了一站式消费平台。
物流赌博岌岌可危。
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后,由快递公司将商品送到消费者家中。然而,与亚马逊的合作伙伴联邦快递和UPS不同,中国的快递公司长期以来没有完善标准化的物流体系,这更像是一场诸侯割据的混战。服务质量差、暴力分拣等现象在报纸上屡见不鲜。
物流行业的落后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成长。“JD.COM 70%的客户投诉来自物流,客户抱怨物流发货慢,货物破损严重”,这让当时的刘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自建物流。
投资者和管理层显然不站在刘一边。即便如此,刘对这个决定还是非常“坚决”,甚至在内部信中承认自己的行为是“任性”的。但正是以上两个重大决策,让JD.COM掌握了自己在电商行业的话语权。
对于当时的刘来说,自建物流这种需要长期大量资金投入的战略规划,无疑是一场豪赌。
因为2008年是资本的冬天,当刘将获得的第一笔融资在2008年告罄的时候,没有一家投资机构愿意出钱去拯救一个看似无底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盈利的企业。
“我在JD.COM待了将近11年,那是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与刘共事多年、现为集团副总裁、商城生鲜事业部总裁的资深企业家将这段时期定义为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有一次我们一起遇到一个投资人,(刘)开车到路边说,我们现在不赚钱,只要公司赚钱,大家就开心了。
刘说,为了不让破产,他一天最多见5个基金,一周最多42个投资者说同样的话。“我骨子里的恐惧,还有对兄弟们的尴尬和羞辱,可以说是带来了说不尽的痛苦。”今年1月,34岁的刘(音译)正为自己头上的白发发愁。
2010年,JD.COM从高露资本获得了2.65亿美元的融资和5000万美元的额外资金,创造了当年最大的互联网融资。这样,JD.COM进一步扩大了其物流布局。如今,仓储物流能力已经成为JD.COM的护城河。
企业|行业|文件|案例
JD.COM是中国领先的技术驱动型电子商务和零售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其尖端的零售基础设施使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购买他们需要的任何东西。JD.COM将技术和基础设施开放给合作伙伴、品牌和各个领域,作为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推动各行各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创新。JD.COM也是纳斯达克100指数的成员和财富全球500强公司。
-和JD.COM的主管谈谈。
JD。COM的“未来故事”
2014年5月22日,纽约纳斯达克的上市钟声为JD.COM敲响,JD.COM成为中国第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与20年前的“野英雄”不同,今天的JD.COM已经成为集电商、物流、金融、线上线下业务于一体的“正规军”。外界也在期待JD.COM未来的故事。
今年6月,刘用“三条曲线”来形容京东。COM的未来图纸。其中,JD.COM将继续在3C、家电等核心优势业务构成的第一条增长曲线中保持竞争优势。在大客户和健康、医疗、汽车、地产、生鲜等新品类构成的第二条增长曲线中,将保持高速增长;由智能供应链、数据服务和门店技术驱动的零售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推动JD.COM集团未来业绩持续增长的第三条曲线。
用刘的话说,“大约两三年后,将进入第三条增长曲线”。然而,事实证明,JD.COM的第三条曲线正在加速,JD.COM的未来故事越来越清晰。
打开
挑战电子商务的新鲜问题
王孝松:从3C老炮儿到新兵
“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用户想要什么,用最低的成本精准触达用户,是我们下一阶段努力的地方,”JD.COM集团高级副总裁、JD.COM商城大快消事业群总裁王孝松表示。
王孝松长期掌管京东。COM的“王牌”——3C业务部。他做了JD。COM的3C业务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一。在此之前,他还参与了JD的筹备工作。COM的家电业务部门。
已经是JD.COM元老级人物的王孝松,在2016年选择了抛开过去的辉煌,从零开始。
“生鲜是电商行业的哥德巴赫猜想,是电商皇冠上的明珠,”王孝松说。世界上没有一家企业在市场上成功销售生鲜食品,在网上销售生鲜产品并不容易。产品体验和冷链物流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刘这块硬骨头,和都跃跃欲试,小心翼翼。
“有一天晚上,我刚要休息的时候,刘老师发来微信问我,你觉得生鲜是否应该从消费品中单独成立一个事业部,我说有必要。”王孝松认为新鲜食品是一个困难的行业,需要足够的资源来做。
刘接着问他谁来负责,想了很久。“好像没想到自己心目中有一个特别合适的人。我当时有点冲动,就说:“要不我试试?"这条微信让每秒钟都在回复信息的刘沉默了30分钟,而却从来没有睡在那里等待。后来,刘对说好。
2016年,王孝松正式离开掌舵近十年的3C业务,开始接手生鲜事业部。
接手生鲜业务近两年后,2017年12月底,由王孝松领衔的生鲜超市7FRESH开始运营,试图在JD.COM探索线上线下供应链共享,通过智能科技和开放服务,重构人、货、市场关系的可能性。2018年1月,JD.COM三大事业群之一的快消品事业群,王孝松被任命为总裁。(由原生鲜事业部、消费品事业部、新渠道事业部组成)
快消事业群承载了JD.COM平台上最多的品牌商家和最多样化的品类。通过技术的开放,将JD.COM打造成品牌商的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为品牌商提供从营销到运营的全生态链的零售基础设施服务。
“现在公司大了,过去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需要转向精细化运营,”王孝松说。无论是家电还是7FRESH,我们的逻辑都是充分发挥京东的价值。COM的供应链。一方面需要好的产品,另一方面需要精准的运营。“未来,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留住京东。COM的创业激情,当机立断,还要用好JD。COM的资源。”
技术
技术!技术!升级!
周博文:JD。COM全链条业务系统性落地AI
“未来12年我们只有三样东西,技术!技术!技术!”2017年初,刘转达了JD。COM公司未来12年的战略。他表示,JD.COM集团将向科技转型,用科技来改变JD.COM在最初12年建立的所有商业模式。
在技术转化的道路上,人工智能无疑是JD.COM技术研发的一条极其重要的赛道。2017年9月12日,原IBM沃森集团首席科学家周博文正式加盟JD.COM,担任JD.COM集团副总裁,负责JD.COM AI平台和研究部门相关业务。
“每天工作18小时,每周工作7天,”一直专注于AI和深度学习基础研究的周博文说。加入JD.COM后,“忙”成了关键词。
从美国到中国,从IBM到JD.COM,周博文感受到的最大的不同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最多的互联网用户和数据量最大、场景最丰富的互联网公司。痴迷于技术的周博文,对于能够重返这个数据富矿感到非常兴奋。
“一个系统地、大规模地、全过程地,而不是孤立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潜力最大。”周博文认为,JD.COM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公司,拥有全行业价值链中最长最优质的大数据,对云计算的利用也是最彻底的。从用户的交互感知、交易、售后,再到供应链端的商品选择、商品流通、线上线下,“这个往返的链条,如果做好系统化的工作,前景不可估量,也是京东的技术核心。COM未来的对外合作与赋能。”
周博文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情。“从技术到商业,JD.COM所有的链条都打通了,形成了一个闭环。”这样的闭环,一方面让一线R&D人员在体验研究成果价值时有更强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让企业加速技术的迭代和转化,提高科研效率。“这是我们AI的核心价值和魅力。”
在JD.COM的一年里,他觉得JD。COM对技术战略地位的提升和资源投入的倾斜是明显的。同时,组织文化中对技术人员的尊重已经形成。“AI研究院的科学家可以全身心投入专业研究,做深度思考。”
科学家周博文不屑炫耀肌肉。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全链条、全场景的落地,往往并不被用户清晰感知,但确实创造了价值。
“我们的定位很明确,就是用最先进的AI算法,做出最接地气、最实用、最接地气的AI应用。”周博文表示,忙碌的背后是JD.COM AI一年来的实际进展,在语音识别与合成、计算机视觉中的人类感知与意图识别、跨越数百个商业场景的技术平台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
“能够意识到你所想的就是你所得到的,这就是技术的魅力,”周博文说。更重要的是,JD.COM能否真正成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取决于落地。
国际化
是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王振辉:京东物流和成千上万的客户取得了共同的成功。
“JD。COM商城成就了京东物流这个品牌,京东物流也成就了今天的JD.COM。”在JD.COM自建物流十年后,JD.COM于2017年正式成立京东物流子集团,由原JD.COM商城运营体系负责人王振辉出任京东物流集团CEO。
经历了2007-2009年的探索阶段和2010-2015年的快速发展阶段,京东物流从2016年开始逐步开放。
长期以来,物流能力作为JD.COM的核心竞争力,使JD.COM在中国市场取得快速增长。如今,随着京东物流能力的逐步开放,JD.COM正试图让自己多年积累的全链条供应链能力成为更多商家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同时,这也使JD.COM的未来充满了可能性。王振辉说,“无论是JD.COM商城还是我们目前开放的商业客户,我们都希望实现共同的成功。”
同时,在今年6月18日期间,刘确定了未来10年的国际化方向,即以物流为主导的供应链服务全球化。“未来10年,我们的供应链服务也将大力输出到全球市场。”
在日前举行的2018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王振辉宣布,京东物流将携手航空空、铁路、航运、仓储、配送等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建设,构建布局全球的“双48小时”通达网络。
从开放到国际化,从个人业务到冷链快递等新业务,这些关键词的背后是京东物流未来的成长曲线。“JD。COM供应链(综合仓库和分销业务)是我们增长的核心基石。京东快递、JD.COM冷链、JD.COM快递、JD.COM跨境、京东云仓以及我们的个人快递业务将是我们新的增长曲线。第三条增长曲线是物流技术。”
近两年,无人驾驶技术成为JD.COM讲述未来故事的“利器”。从无人仓、配送机器人、无人机到无人车,京东物流越来越清晰地向外界描绘了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未来。
王振辉表示,目前已经有超过20个不同层级的无人仓落地,双11期间这个数字将达到50个,这是在引领效率的持续优化。在2018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JD.COM无人科技宣布将全面开放,依托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无人超市等一系列自主研发的黑科技,为合作伙伴提供多场景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定制化无人系统解决方案、无界零售解决方案等。,推动各行业成本优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
王振辉坚定地将“成本、效率、体验”作为自己的准则,坚信开放和技术是正确的方向,而同样让王振辉关注的是京东物流基层配送员的变化。
“我们Xi安的一个配送员,刚做快递的时候不敢跟亲戚说,觉得没面子。但在JD.COM工作了一两年后,他说他感到特别自豪。“让王振辉骄傲的是,无论是JD.COM还是顺丰,这些企业都把快递小哥做成了一个比较正面的名字,有温度,甚至有点酷。
新京报记者杨莉实习生朱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