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6日,ContextLogicInc。美国电商平台Wish的母公司,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WISH”。Wish此次IPO发行4600万股A类普通股,融资规模11亿美元,按发行价计算市值超过140亿美元。
愿望有多火?在美国和欧洲,Wish的应用下载量甚至超过了亚马逊。过去三年,Wish一直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购物APP。凭借廉价的家居用品和服装,Wish收获了大量美国农村消费者。就销售额而言,Wish是美国第三大电子商务平台,仅次于亚马逊和易贝。
Wish因其在低收入人群和下沉市场的成功,被誉为“美国版拼多多”。截至2020年9月,Wish平台月活跃用户突破1亿,日均售出商品达180万件。
美国版拼多多的崛起:94%的卖家来自中国
Wish于2010年由中国张生人和加拿大人Peter Sulzewski创立。
(英文名Danny Zhang)是潮汕人,在广州长大。2005年毕业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创业前在雅虎工作了四年多,主要做大数据广告。Peter Sulzewski是张生的大学室友,波兰裔加拿大人,创业前在谷歌做搜索算法。创业后,彼得·苏尔寿斯基成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张生是首席技术官。
在创业之初,Peter Sulzevis将公司的方向定为移动广告的技术服务,这是根据他们在雅虎和谷歌的技术背景选择的。但在2011年,他们推出了一个导购网站,也就是Wish的前身Wishwall.me
当时的美国& # 34;消费分层& # 34;现象已经开始出现。与硅谷和华尔街的繁荣,与广大中西部和“锈带州”的破败形成鲜明对比。普通美国人的收入增长停滞了十多年。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存在巨大的“下沉市场”(虽然美国不用这个词)。Peter Sulzevis喜欢引用的一个数据是:“41%的美国家庭没有价值400美元的营运资本。”
从一个导购网站起步,Wish进入了电子商务领域。当时它的目标其实是中国的淘宝。2013年,GGV在加州的合伙人遇到了彼得·苏泽维斯。他发现,Wish的大部分消费者并非来自纽约或加州,而是来自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和美国中部。于是他马上想到了淘宝:淘宝只在中国,愿望是服务全球的手机淘宝。
那时候拼多多还没出生空,淘宝还是廉价白货的代名词。以今天的眼光来看,Wish和拼多多更像是一个物种。比如Wish还专门做手机app,尽可能降低下沉市场的用户门槛。同时,Wish也是“单品为王”,淡化店铺。这些都是品多多后来的核心风格。
和拼多多类似,Wish很聪明的抓住了当时还方兴未艾的社交网络红利。众所周知,来自微信的流量在拼多多崛起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样,愿望举行了脸书的大腿。Wish平台发展初期,90%以上的流量来自脸书。
值得一提的是,当主流电商平台仍以用户主动搜索产品为主要销售模式时,Wish相当提前地提出了“用算法驱动购买”的理念,坚持通过对用户信息和行为数据的深度学习,主动为用户推荐产品。到目前为止,Wish平台上70%以上的销售不涉及搜索查询,而是来自个性化推荐。这是Tik Tok的购物版。
当然,这些还不够。Wish真正的爆发要等到2013年发现跨境电商的大蓝海。正是因为来自中国的海量廉价商品,才有可能支撑起一个以廉价为卖点的电商平台。4美元的手表、17美元的风衣外套、22美元的运动鞋、49美元的手机,这些超出美国人想象的超低价格,一举击溃了美国消费者的心理防线,也让Wish平台一举爆红北美市场。
美国统计机构MarketplacePluse的数据显示,Wish平台上94%的商家来自中国,其中27%为广东卖家专属。可以说,Wish崛起的关键在于,它打通了中国广大小卖家和美国广大农村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让他们可以直接跨越太平洋进行交易。
月收入将超过1亿美元,营收将超过20亿美元。
自成立以来,Wish的用户数量、交易量、收入等指标均保持高速增长。现在Wish已经不局限于北美市场,而是一个全球性的电子商务平台。
统计显示,2015年,Wish月活2100万,2019年增长到9000万,2020年突破1亿。根据Wish招股书,Wish目前在100多个国家或地区拥有超过1亿的月活跃用户。Wish平台上有超过50万家商户,1.5亿个品类的商品。
Wish的核心收入是交易费,目前Wish每笔交易收取15%的交易费。招股书显示,2019年,Wish核心收入达13亿美元,其中43%来自欧洲,42%来自北美,5%来自南美,10%来自全球其他地区。
除了交易费,Wish的另一个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工具ProductBoost。2020年,约30%的Wish商家使用了ProductBoost广告工具。2019年,ProductBoost为Wish带来了约2.5亿美元的收入。
此外,Wish还有来自物流服务的收入,2019年约为1.3亿美元。
随着用户数量和交易规模的不断增长,Wish的收入也在高速增长,近年来保持30%以上的增速。招股书显示,Wish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11亿美元、17.28亿美元和1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2020年前9个月,Wish总营收为17亿美元,同比增长32%。
虽然不能与拼多多的翻倍增长率相比,但考虑到主要竞争对手易贝已经基本停止增长,Wish的这一增长率无疑会吸引投资者。
转变品牌,撕掉“假冒”标签
拼多多以低价策略占领下沉市场后,立即“农村包围城市”,祭出“百亿补贴”进攻一二线城市。Wish的做法也颇为相似,早两年就开始向品牌化发展。
随着市场趋于饱和,竞争越来越激烈,从2016年开始,中小卖家开始觉得Wish上的生意不那么好做了。2018年4月,Wish对流量推送和产品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淘汰了大量中小卖家。2019年,Wish进一步强调“品牌化”和“合规化”,重点引入了一批品牌商家。在2020年招商大会上,Wish再次明确表示,将加快知名品牌入驻平台的步伐,鼓励其上传更多优质品牌产品,并对独家品牌推广接口给予流量支持。
由于长期以最低价中标,Wish被贴上了和拼多多一样的“假货”标签。为了整顿商品质量,Wish一直高举罚款的大棒,号称“一罚到底”,为此一直与卖家冲突不断。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发生了多起大量卖家聚集在Wish上海总部维权的事件。常见的原因是,商品被Wish大面积判定为“仿制品”,受到严厉处罚。
一定程度上,向品牌化转型是Wish现阶段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低价商品不足以让Wish盈利。
其实和拼多多一样,Wish一直在亏损。2017年、2018年和2019年,Wish的损失分别达到1.47亿美元、2.23亿美元和1.44亿美元。2020年前9个月,Wish亏损1.2亿美元。换句话说,Wish目前还是个烧钱机器。
Wish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营收无法覆盖流量成本。如前所述,Wish的崛起依赖于脸书的流量,而流量是不免费的。2020年前9个月,Wish总营收17亿美元,毛利11亿美元,同期销售和营销费用高达11亿美元。也就是说,扣除流量费后,愿望就白来了。
根据Wish招股书,营销主要包括社交媒体渠道的数字营销(如脸书)和搜索引擎优化(如谷歌、必应和雅虎!)。历史上,该公司通过脸书和谷歌的数字广告获得了大量用户。在可预见的未来,“销售和营销费用将继续占我们整体运营成本的绝大部分。”
在可预见的未来,Wish将继续为脸书和谷歌工作。
VC/PE追捧,上市前融资16亿美元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商平台之一,Wish在上市前已处于H轮,融资总额16亿美元。投资者包括知名机构,如GeneralAtlantic Investment、淡马锡、JD.COM、君联资本、GGV、DST和Founders Fund。
得益于Peter Sulzevis和张生在创业前积累的专业口碑和人脉,Wish在融资上基本是一路绿灯,各路大牌都加入进来。成立之初,Wish就获得了雅虎创始人杨致远旗下基金AMECloud Centures的天使投资。翻翻Wish的股东名单,还能找到《从0到1》的作者、风险投资教父彼得·蒂勒(peter teale)的名字。
在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也就是2019年泛大西洋投资的H轮,Wish的估值高达112亿美元。G轮融资,Wish估值97亿美元;D轮融资4亿美元。估值的稳步提升也反映了市场对Wish发展的认可。
上市前,舒尔茨基持有Wish 18%的股份,而已经离开Wish的张生仍持有4.2%的股份。Peter Sulzewski是福布斯2019年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加拿大最年轻的亿万富翁。Wish上市后,彼得·苏泽维斯的净资产将达到25亿美元,张生的个人价值将接近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