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人节是哪一天(网络中国节·元宵|元宵节才是中国情人节?中国古代到底有几个情人节?)

顶级记者张毅

“去年大年三十,花市里灯火如昼。月亮升到柳树上,黄昏时他和我幽会。今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月光和灯光还是和去年一样。去年不见人,泪湿袖。”

北宋学者欧阳修于1306年正月十五所作的《生岔子元西》,贯穿了不同时代空的场景,写下了一个女人悲伤的爱情故事,成为流传近千年的经典。

中国情人节

你可能会问,在阖家团圆的元宵节,为什么恋人们要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见面谈心?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那么中国古代的“正宗”情人节是什么时候呢?

七夕不是情人节,而是“女生节”?

每年的2月14日是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也是现代年轻人庆祝的情人节。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是古代的情人节。但也有观点认为,古人谈恋爱,不是在中国的情人节,历史上的七夕真的和情人节没有关系。



△古画中的乔奇节

“七夕”准确地叫“乞巧技能节”,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它的起源当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牛郎织女传说。

但这个传说只是关于牛郎织女之间的爱情,而不是庆祝牛郎织女的“鹊桥会”,与大家理解的男女之爱无关。

在古代,中国的情人节,未婚少女们会成群结队地玩耍,向星上的织女星空乞求心灵手巧,举办各种女工比赛,这是姑娘们和姑娘们一起玩耍的节日。

用现在的话来说,七夕应该是“女生节”,和闺蜜相聚的日子。

古代青年男女在元宵节相遇

既然七夕不是情人节,那么古代有情人节吗?答案是,对,就是元宵节。



乞求仇英(1482-1559)

元宵节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也被称为“上元节”。元宵节期间,政府会下令特准开放广场大门,禁行三夜,让民众彻夜狂欢。

平日待在室内的女性在这一天可以出门赏灯,这也为青年男女提供了见面的机会。可见,元宵节给人们创造了一个表达感情的好机会,也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虽然元宵节的由来不是为了男女搭配,但按照习俗,元宵节更像是“七夕”而不是中国的情人节。

王国维曾在《人间花刺》中说,古今一切大业、学者,必经三界:“昨夜西风凋碧树。上高楼,看世界末日。”这第一个条件也是;“衣服变宽了我不后悔,但是因为伊拉克我累死了。”这第二个环境也是;“众人寻他千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元小吃太平公主遇上薛绍

现代电视剧中,也有元宵节男女相会的描写。在大词中,有太平公主袁夜宿见薛绍的一幕。

古代“正宗”的情人节是什么时候?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以“情人节”为内涵的元宵节不止一个。

每年三月的第三天,被称为上巳节。在古代,上巳节到来时,不仅男女青年要去郊外春游,政府还鼓励男女见面。早在周朝,“三月三”就有了法定情人节的地位。

《李周帝冠传媒家世》记载:“仲春月,男女会相会,故同时,跑者不可忍。”也就是说,没有特殊原因的未婚男女必须参加这个大相亲会,并且在这一天,即使发生私奔等行为,也不会被禁止。



《古风百图》还描绘了先秦时期郑国的民俗:“钟鼓相约于宋河畔,游人乐陶陶。男女穿香草,两情相悦赠牡丹。”最后一个节日,人们会在花丛中漫步,与恋人约会。未婚男女遇到心仪的人,会大胆地许下一生的承诺,送对方一束牡丹花作为约定。

有学者认为,七夕是“七月流火”,此时阳气极盛而衰,而秋天则更常在心头。另一方面,上巳节是万物生长,青春萌动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说,古人把上巳节定为“七夕”,是非常符合历史传统和自然规律的。

宋代以后,理学盛行,伦理道德越来越严格,男女不可过于亲昵,要求女性“张牙舞爪,足不出户”,直接导致上思节的重点项目,如临水厕所、男女聚会、郊游等难以开展。于是,上巳节俗在汉文化中逐渐式微。

但西南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仍流传着男女相会的习俗,如赶上歌会、搭唱摊、举办歌会、男女对唱、抛绣球、做爱等活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