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人节的由来(情人节其实是中国元宵节?古今元宵节都怎么过,为何称为情人节?)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在古代,元宵节不仅放假,而且至少开始三天。中国的情人节不是七夕,准确的说是元宵节。2020年,韩国再次成功申办“元宵节”。汤圆和元宵都是从一个“祖宗”演变而来——“油锤”。元宵节应该是“热闹”的,有灯笼、烟火、猜灯谜、踩高跷、舞龙舞狮。感兴趣的朋友关注赞一下,我们马上开始。



闹元宵

与春节的“合家欢”不同,元宵节强调的是“普天同庆”。元宵节的起源涉及庆典、祭祀、宗教等诸多传说,但其目的却离不开“灯笼”。孩子们提着代表月宫玉兔的兔子灯笼。黄淮地区的人们还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灯笼,挂起来的灯笼还会在灯笼活动上用来猜谜语。

中国情人节



这是一个高雅和大众口味的节日。我们现在说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景描写。有明确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用灯笼装饰的习俗。到了唐朝,在正常的日子里,国家实行宵禁,晚上不允许人们外出。但元宵节会临时取消宵禁,男女老少都会出门逛街看灯笼。宋代元宵达到万人/【明代,更甚。“工作狂”明太祖朱元璋大笔一挥,直接下令元宵节放假10天,好让大家过个痛快。正月十五,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正月次日,这是由于道教的“三元论”,天、地、人分别掌管上、中、下元。



据说韩国已经成功申遗“元宵节”了。这个所谓的元宵节比元宵节小了不止一点点。作为一个没有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它拼命想输出文化。这个元宵节主要和佛教中的释迦牟尼有关。如果有什么可以申请的,那就先申请每一道中国菜。中国的元宵节是中国唯一以食物命名的传统节日。这一天自然少不了谈吃。

汤圆/元宵

元宵和汤圆的祖先,即“油锤”和“绵蚕”,都是用糯米做的。到了宋代,又进一步发明了用馅料包裹糯米,放在锅里煮。当圆圆的糯米球成熟时,它会浮到水面上,因此得名“漂浮紫苑”。



后来在实践中,南北方分成了两派。北方吃饺子,把准备好的馅切成小块。蘸水后,在盛满干糯米粉的容器里卷成一团。皮肤略粗糙,成品更结实。也可以做成煎饺。在南方,类似于包包子的方法。馅料包起来手工卷成球,皮黏滑。与北方的甜馅不同,南方的元宵也有咸味。后来有了没有馅的小笼包。就储存而言,北方的饺子大多采用速冻包装,而南方的饺子则是现场制作。单纯谈销量,自然是饺子更好。吃了圆圆的元宵也预示着春节最后一次团圆结束了,大家又要准备过年了。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元宵节习俗。比如湖北的“元宵节迎紫姨”,传达了人们对弱者的同情。广东人吃生菜,取“赚钱”的谐音。还有吃面的江北人,吃包子和麦饼的浙江人...当然,随着中国的发展,地方交流越来越频繁,东西南北也无法达成一致。没事的。



也许你不知道。其实元宵节才是正宗的中国情人节。这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牛郎织女聚会。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传统的七月初七“乞巧技节”主要是祈福,但也和爱情关系不大。

末元节真正的爱情色彩,远不止七夕。“人在千百遍找他,回头看,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名句出自辛弃疾的《元熙玉案》,前面部分的诗句也很精彩,把元宵节的风土人情在短短几十年里写到了极致。在古代,尤其是唐朝以后,女性受到严格的礼仪制度的限制,未婚少女平时不得随意外出,但在元宵节,她们可以自由地在一起玩耍,少男少女通过赏灯来寻找自己的爱情。现在的年轻人都爱去酒吧和迪厅释放情绪,追求刺激,向往邂逅。



想象一下,在皎洁的月光下,到处都是挂着灯笼的各式各样的灯笼,街上歌舞表演,熙熙攘攘的街道,人们穿着兽皮,男人穿着女人的衣服,整个人彻夜狂欢,热闹非凡。“月上杨柳,人约黄昏后”。细数中国有多少关于爱情的民间故事,真实的故事都来自上一个元宵节的偶遇。有人说中国人的爱情不善于表达,朴实无华,柴米油盐.....众所周知,说到浪漫,我们古代人可以在国外留几条街。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么一个历史悠久、意义非凡的节日却不是法定假日,或许只是因为离春节假期太近了吧?其实不管是不是法定节日,都不会改变元宵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最后给你出个灯谜。谜语:“中国男球守门员”,谜语:打一个字。嗯,世界很美好。谢谢,赞,关注。我们下次再见!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