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之前小米手机最讨厌什么,就不得不提系统里的各种广告了。
至于这些小广告,如果你只是静静地呆在角落里,那就算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有些App推荐的广告,你误点了,它二话不说就开始开心的下载安装,感觉就像被人在你肩膀上跳舞一样。
你能做的就是在安装包下载并自动跳转到安装界面时,退出安装界面卸载安装包。
强行跳转,更不要说未经用户同意直接花流量下载软件,实在是让人无法忍受。
有网友的解决办法是换其他手机,比如iPhone。虽然他们有时会遇到App推荐,但即使点击,也只是跳转到App Store,不会被强制下载。
毕竟,既然你让我心烦,我就不需要你了。
然而,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范却不这么认为。他直接把小米公司告上了法庭。
范称,该软件广告过多,标识不明。一旦点击就会自动调用流量下载,直接侵犯了用户的财产(流量)。
于是起诉小米立即停止广告,并赔偿其1元流量费。
嘿,你猜怎么着,这场官司真的赢了。这些天才公布了判决。
嘿,别激动,机器朋友们。虽然我们赢了,但并没有完全赢。
法院认为,小米推送的广告并未损害相关用户的权利,因为用户可以更改设置关闭广告,但原告(范)并不知情。
而小米的广告链接提供点击下载,在没有事先取得用户下载许可的情况下,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
所以最终结果是1元赔偿。
广告,还是得继续看下去~
但是,一块钱虽然不大,却是极大的侮辱,网友们纷纷表示,这个世界已经苦了很久了,要争取自己的权利。
这个案子让季哥想起了之前的一件事。成都一位老魅友因为手机保修问题,将魅族售后告上法庭。
据这位魅友说,前一天晚上他的手机还正常,第二天起来发现屏幕没亮。由于手机仍在保修期内,他将其带到售后服务中心。
但售后鉴定为人为损坏,没看手机就拒绝保修。。
兄弟,先跟你说说,具体什么是人为破坏~
比如手机硬件设备损坏,没有明显外力作用,一般认为是非人为损坏。
但是进水、人为碾压、手机掉落、自拆等情况。一般都是人为的破坏。
总之,非人为损坏是手机本身的问题,不是用户造成的,是产品本身的问题。
在魅友的坚持下,让售后机器拆机检查屏幕。结果发现屏幕既没有损坏也没有漏水。
售后改成了手机有明显的划痕和擦伤,这是人为损坏的依据。总之,魅友要自费修复。
当然,吉格认为魅族不应该这样“逃避”售后责任,但实际情况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手机的损坏,不同售后点的服务水平,甚至售后人员的个人因素。
但不管怎样,它确实发生了。
这样的售后服务,我相信很多机友只能默默承受,所以要付费。
但这位魅友并没有妥协,后来又试图让12315介入,但售后依然拒绝保修。
最后他忍无可忍,就不用再忍了——
将对方告上法庭,要求对方保修自己的手机,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金1元。
但售后回复仍表示原告(网友)手机有明显磕碰划痕,内屏破碎,属于人为损坏证据。
这位魅友还要求法官现场查看手机情况,这种人为损坏的划痕根本站不住脚。
后来魅族售后私下联系这个魅友,说愿意担保但要求撤诉。
但是麻烦已经到了这种地步,魅友自己都说已经不是保修问题了,就为了一口气。
但是法院也很难判断,因为这个手机还需要专门的技术鉴定才能下结论。
经过近半年的“车轮战”,法院终于宣判。
法院要求售后为网友保修,但法院不支持赔礼道歉并赔偿1元的诉求。
因为这件事本质上是售后没有尽到保修义务,道歉赔偿没有法律依据,所以不予支持。
但是,惩罚这些不负责任的售后,也算是一种解脱吧。
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有很多用户是苦逼公司的案例。
不是,巴西的一个老哥起诉了苹果。
为什么?众所周知,从iPhone 12开始,苹果就已经停止给手机配充电头了,但这已经不是苹果第一次这么做了。
充电头不送人的事情还在掀起轩然大波。反正就是环保~
国内外网友纷纷在网上“攻击”苹果,声势之大,吉哥认为此人明天会“杀”去苹果总部与库克对峙。
结果,好像这个巴西哥比较认真。他指责苹果在没有充电器的情况下“捆绑”iPhone。
简单来说:不能送人,但也不能卖。消费者还是需要买一个充电头,另外买的充电器不会污染环境。
结果最后还是我赢了。
法院要求苹果公司在10天内免费为这位哥哥补一个充电器,超过的每天罚款200巴西雷亚尔。
兄弟算了一下,大概是人民币247元。也就是说,超期一天的违约金高于充电头本身的价格。
好家伙,苹果不是输了几千万的官司,而是输给了一个149元的充电头。
不知道是不是苹果根本没重视,因为苹果什么都没说。
也...吉哥也觉得一个充电头只是全球几亿部iPhone中的一滴。如果吉哥是苹果,懒得跟他斗,直接送一个就好了。
但总而言之,无论是范还是老魅友,他们的成功故事都可以说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
解决不了的事情,法庭上见~
这些大公司没想到,今年消费者的操作如此不可预测,在法庭上也能轻易看到。他们估计和之前的线下“拉”没什么变化。
所以我要告诉这些大公司:大人,时代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