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内容平台如此丰富多彩,无数人半夜抱着手机,不想睡,也“舍不得”睡。探讨了内容平台上瘾的原因和流量变现的方式,提出了内容平台未来可能的发展策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Tik Tok报道日活已经超过7亿,几乎等于9亿微信的日活。
小红书、哔哩哔哩、知乎这些垂直人群的日活也达到了数千万。
Tik Tok、知乎、哔哩哔哩和小红书都可以称为内容平台。内容平台的本质是帮助内容消费者高效获取感兴趣的优质内容。
不仅如此,艾瑞咨询表示,用户每天有38%的时间花在这些内容平台上,也就是说,内容平台的用户平均每天花9个小时浏览这些平台上的内容,而人均睡眠时间为7.5小时。
所以用户刷内容的时间比睡觉的时间还多!
作为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爱思考(吐槽)考试(槽点)的产品经理,我不禁好奇:为什么用户宁愿少睡点,也要花时间在内容平台上?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内容平台为什么会让我们“上瘾”,它的商业模式,它的未来。
一、上瘾源头:马斯洛需求金字塔比如Tik Tok为用户提供短视频内容,小红书为年轻女性提供图文内容,哔哩哔哩为青少年提供中长视频内容,知乎为用户提供优质问答内容,这些都属于内容平台。
当我们打开一些音乐、小红书、哔哩哔哩、知乎,会发现这些内容平台几乎涵盖了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中的所有需求。
1.生理需求层:通过观看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吃喝玩乐),让用户获得基本的精神满足;
2.安全需求层:精准推送用户想知道的信息,帮助用户了解天下事,获得安全感;
3.社交需求层:通过关注动态,让用户与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联系,成为朋友;
4.尊重需求层:通过点赞、评论等功能,帮助用户和创作者获得尊重和认可;
5.自我实现需求层:通过内容分发,通过内容影响他人,帮助创作者实现自我,满足创作者“被看见”的高层次需求。
内容平台满足了各个层次人群的不同需求,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可持续生存能力。
二、商业模式:流量变现内容平台的本质是凭借优质内容获取大量用户,最终通过流量(用户)实现广告变现、电商变现、直播投放等多种变现。
内容平台的主要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内容是链主,连接上下游,控制流量和用户标签,制定“游戏”规则。
如何衡量一个内容平台的商业价值?
构建数据指标体系,从内容、分发、商业化、用户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平台的未来会怎样?
通过以上商业模式分析,我们会发现内容平台的核心是用户留存、用户日均收入、用户日均运营成本和获客成本。
根据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种发展战略:
1.内容概括
如何增加用户数量(新增)?
回答:内容概括。
哔哩哔哩、小红书、知乎目前都在做内容泛化,试图吸引更多不同的用户群体。他们曾经细分过垂直内容领域,比如二次元、女性社区、高知社区。现在都在拓宽品类,往大而全的方向走。
这一战略是一把双刃剑。从垂直领域发展而来的内容平台在用户心目中的定位很难改变。一旦平台花费大量精力调整内容,最终可能得不偿失。老用户可能会离开,去更垂直、更小的内容平台(竞争对手)。
2.精细化操作
如何在控制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用户日均收入?
回答:精细化运营。
如果第一步做了内容概括,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老用户和新用户的需求冲突。平台需要根据用户画像进行精细化运营,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人群活动运营和算法优化。
加强社交互动
如何进一步降低获客成本?
答案:增强社交属性。
社交属性本质上是用户分享裂变。通过提供便捷的创意分享工具,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让用户自己操作。
比如你分享了一个东西,我想买,就跟你沟通,类似于拿东西的社区。
4.出海和元宇宙
以上只是根据内容平台现有的商业模式推导出来的,而颠覆性创新往往不是根据现有的逻辑顺序推导出来的,很可能是破坏性创新。比如颠覆马车的是汽车,颠覆PC的是智能手机。
所以跳出以上三个方向,内容平台的未来可能就是出海。在这方面,字节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论证。然而,Tik Tok和Tik Tok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因为用户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地区、文化、社会、经济和其他环境中。
另一种开发可能性是用一种全新的技术带来突破性的用户体验,比如元宇宙。Meta(原脸书)正在尝试这条道路。
写在最后内容平台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产品,几乎涵盖了马斯洛的需求模型,可以满足人类的大部分需求。其主要的商业模式是流量变现,可以通过内容、分发、商业化、用户增长四个维度来衡量一个内容平台的价值。
根据商业模式中的四个核心指标,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或现在,它将采取三种发展策略,即内容通用化、精细化运营和社交增强,也可能选择出海或技术创新作为元宇宙。
以上是我对内容平台的思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趣的想法和思路~
作者:小森行为设计师,热爱心理学的产品经理,行为硕士,做过运营,也创造过事业;微信官方账号:小森行为设计师
本文由@小森行为设计师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