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推送规律数据埋点(抖音短视频的推送算法机制)

最近明显感觉到一种“Tik Tok/Aauto更快全民”的趋势,这和2014、2015年小老板发展服务号很像。

虽然没有像魏梦、有赞和柯凡这样的模板服务提供商,但有很多很多人在Tik Tok接受培训,在Tik Tok有导师。很明显,Tik Tok和Aauto Quicker的带货能力让小老板看到了希望或者焦虑,陆续入局是好事,但我还是建议你摆正心态。

【重点】1。别人火了,你再抄袭或者简单调整思路,可能也火不起来;

2.就算火了,别人能拿货赚钱,你不一定能拿货赚钱;

3.短视频导师知道怎么做一个短视频或者账号,但是他们不能告诉你怎么帮你赚钱,因为他们很少知道你的店是怎么赚钱的;

4.短视频不仅仅是做内容和服务的思路,和做微信官方账号完全不一样,所以有微信官方账号经验的人不一定能做好短视频。

5.在做Tik Tok之前,强烈建议你了解一下什么是“算法分布”。

【正文】1。先说“算法分发”,这是短视频,尤其是Tik Tok和微信官方账号的重要区别。以前你做微信官方账号的时候,粉丝数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东西,因为有了粉丝,你在微信官方账号发布的文章才有机会被阅读和分享。

如果没有粉丝,只能靠作者分享给朋友和微信群,能接触到的人数极其有限。但是当你到了Tik Tok,你就不用再担心粉丝了。系统会根据你发布的短视频内容的特点,自动将视频“分享”给它认为会喜欢的人。

即使你的账号里没有粉丝,视频依然可以通过系统被上千人分享。所以你做视频首先要注意的是,如何让系统识别出你的内容是什么;

第二个要注意的是,如果系统识别正确,会和什么样的人分享,这样的人有多少,在什么情况下会买你的东西或者关注你。

PS。正如头条好友提醒的那样,头条的推荐算法主要是“协同过滤”,即按照“相同好友”进行推荐。但是它也需要一个清晰的标签系统。关于算法分发的详细了解,可以阅读由资深产品经理颜撰写的《进入内容推荐时代》。

2.短视频是新媒体吗?很多人会打这样的比方:最初在广告牌/报纸上做广告,然后是电视,几年前在微信上,现在在Tik Tok。

这个类比的逻辑是,平面广告-电视广告-新媒体广告-短视频广告,换句话说,纸媒-电视媒体-新媒体-短视频。

其实短视频和微信/微博其实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比如秒拍、美拍都是短视频,但并没有成为和微信微博竞争的新平台。2012年,Aauto更快地转型为短视频社区。

他们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平台,与去年才提出的双威竞争。但是能够竞争的原因不是他们,而是Tik Tok。所以如果我们想在短视频领域有所作为,我们应该学习Tik Tok,而不是短视频。短视频之所以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新媒体,而是因为Tik Tok这种带来新玩法的产品。另一个可以印证这个推论的例子是,微视也是短视频,也是和Tik Tok一样的“算法推荐”。它甚至拥有比Tik Tok更好的用户基础。为什么没着火?

3.那么Tik Tok的核心游戏是什么?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当时Tik Tok制作的“现象级”爆炸视频的游戏性。起初,Tik Tok聘请了数千名(据说有3000名传媒大学学生)专业舞蹈音乐人拍摄视频,发布的内容都是官方指定的话题,话题相似但各有特色。

用户在Tik Tok端“刷”的内容是一段时间内同一个话题的不同版本,被有代入感的音乐洗脑,然后模仿形成屏幕。

如果你是早期的Tik Tok用户,你应该能明显感觉到Tik Tok上的内容是“波浪式”的,即一波话题达到顶峰后,马上会有新的话题出现,此起彼伏。比如从“手指舞”到“小哥哥,我发现你要么”到“泼一碗酒”到…

这种中心化推动一些话题在平台上流行,实属罕见。即使是现在,Tik Tok官员也会通过向MCN组织分发任务包来推动一些话题变得流行。

这种“强运营介入+算法分发”的手段,很容易制造现象级话题。这是Tik Tok的核心机制,其他的爆炸都是由它衍生出来的话题。在这种机制下,如果你去Tik Tok做0基运营的时候没有能力自己做爆款,“顺势而为”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强运营”是Tik Tok的第一特点,“算法推荐”是其第二特点。

现在解释一下算法是如何工作的:算法没有任何人复杂,他也不可能像我们一样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它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数据。一个视频符合什么样的特点,推荐给什么样的人,有多少播放、点赞、评论、转发,推荐给多少人,这些都是很早以前写的算法。

根据我之前的研究,第一批视频发布系统大部分会推给500人左右。这个视频的完成率、播放次数、点赞、评论达到一定标准后,会继续推荐给更多人。如果没有,算法会认为用户不喜欢你的视频,进而放弃推荐。

这就是你在各种知识付费课程中学到“让视频快速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原因。了解了《Tik Tok》的核心玩法特点,就可以利用在各个班级和学院里学到的知识,做出自己品牌的“爆款”。

4.怎样才能做出一款受欢迎的可以自带商品的Tik Tok?先把这个标题分解一下:一个是“热”,一个是“带货”。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因为热不代表带货,带货可能不需要热。先说“热”。人气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视频被赞、被评论或被抬高,甚至被其他用户模仿。我们来深究一下这个表面现象:观众为什么喜欢评论?

或者反过来想:当你喜欢一个视频的时候,你在想什么?总结以下心理过程:①我同意你说的。

②我也是这样

③感谢分享。

你让我很开心。

我希望成为你。

当然还有更多原因,但这五个心理过程对我们来说差不多就够了。让你的内容在受众看完之后产生上述心理,你就可以制造爆款了。

请记住:

如果你想做一个IP(也就是有自己特色的账号),最好只用这几种方法中的一种。

不要自作多情,记住信息差,让自己的注意力有这样的心理活动,而不是自己产生这样的心理活动。这需要在选择账户方向时做好定位,保证和你的受众有足够的信息落差(上一题关于选择的那种)。如何利用这些心理制作视频,不在本次分享的范围内,就不说了。

或者,你可以根据你在其他课程中学到的方法,结合这些心理因素。然后说“带货”。做Tik Tok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做品牌推广的,KPI就是让人看到,对自己的品牌有好感;另一种是卖货,让看到的人有购买的冲动。无论是开店还是引水到微信官方账号,都可以算是“带货”。目的都是一样的:让看你视频的人信任你或者对你感兴趣,让他们“任你摆布”。

所以谁也看不起谁。最低本能原则的应用我们就不说了,比如色情分流。先说两个带货心理:

(1)人的本质是复读机。“你买了这个,就跟我一样了”;

②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这个东西可以给你附加情绪,比如让你开心,兴奋或者不悲伤。”篇幅有限,就不说了。我会自己搜索“种草心理学”。

抖音推送规律

所以你会发现人气和带货的心理逻辑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指望一个爆款视频能给你带来多少货。先说以上两种囤货心理。

(以下内容摘自华映资本关于种草心理的研究文章)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曾在《模仿的法则》一书中提出了模仿的三大法则:

衰落定律:下层阶级的人倾向于模仿上层阶级的人;

几何级数定律:模仿一旦开始,就以几何级数增长,迅速蔓延;

内法先于外法: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的模仿和选择总是优先于外来文化及其行为。说的“种草”也可以和以上三个模仿定律无缝衔接:

人们倾向于模仿社会地位更高、时尚品味更好的人;

“种草”往往从跟风开始,时髦的“种草”总是自带爆点和流量;

在人们更熟悉的领域,人们对那些认同度更高的人或事的“种草”意愿更强烈。带货或者导流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给你的粉丝/观众“种草”。

5.短视频的核心是内容互联网。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流量”二字始终是根本。获取流量的手段变了一点。最早的博客建站时代靠的是内容,到了微博时代,还是靠内容。最近两年只改变了一点点,变成了内容和服务(服务号&小程序)。短视频虽然是个新玩意,但还是只能靠内容获取流量。

靠内容获取流量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定位-输出-美化-迭代。

①定位有个性化的RCSC模型,可以自己搜索。定位后表示“复制”。找和你定位一样的尺寸。面对别人的内容研究,类似的数据网站还有很多。比如toobigdata就很不错。当然也可以做差异化,但是要保证自己能有足够的内容输出。

②做好竞品的定位和学习。剩下的就是输出自己的内容了。

【要点】视频的内容不同于图片和文字。视频的“时间轴”更清晰,必须按顺序完成。不像图文,读者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

视频内容输出最好的团队是央视。他们播出的节目,14亿中国人都能看懂。没有人太快或太啰嗦!永远记住输出内容中的“时间线”,让观众看懂了才能喜欢。

美化很重要。当你做微信官方账号的时候,你知道你需要分段,加粗,红色,甚至添加各种背景和边框。为什么不记得剪辑美化短视频?要注意视频和BGM节奏的协调,场景切换,人物美,滤镜美。因为你不是在《Tik Tok,记录美好生活》,而是在赚钱…

④迭代是一个复利的过程,定位的时候就说过,要能持续产生内容。另外,迭代要反复:系统有没有推荐你的内容?推荐的观众允许吗?观众有什么反馈吗?什么反馈?这些问题要落实到纸面上,每一个视频都要记录下来,整个Excel都要写得洋洋洒洒。

6.Tik Tok的视频应该是什么样的?去年,我写了一篇关于Tik Tok背景音乐的文章。你的Tik Tok不受欢迎。也许背景音乐不好。从产品的名字就能看出音乐的重要性。视频是视觉+听觉双重刺激的媒介。

在讨论Tik Tok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我们关注的是“短视频”,而忽略了“音乐”的潜移默化。你可以回忆一下,或者打开Tik Tok体验几个爆炸视频。大部分都给你很好的听觉体验,即使是那些画面很普通甚至很常规的视频,只要画面的过渡符合背景音乐的节点,都会给你很好的体验。

所以,好视频的第一要素是“合适的背景音乐”。只要打开一个音视频编辑软件,把音乐拖入音轨,就可以看到声音的波形图。那些峰值是画面的切换点。在Tik Tok的背景音乐编辑界面,Tik Tok也非常人性化的给出了音乐的波形图,方便你在屏幕的切换点匹配合适的音乐节点。


五个重要的建议要素:

表演学校

多人视频

参与挑战

原始声音视频

外部视频

这些话题,对于你们这些以营销为目的(而不是记录美好生活)的人来说,很难达到可持续的生产力。只有牺牲一些“优质”元素,才能同时达到产能和批量操作。

先说一下即使量产也应该达到的底线:

(1)画面清晰,关键信息突出,背景颜色不要和主要内容冲突,否则会显得很low,不利于带货;

②视频不能小于15M,因为Tik Tok下载的视频是5M,太低会被误判为“处理”;

③尽量让主要人物和故事线落在黄金分割上(这个你自己百度,或者看看这个场库)④不要有明显的logo曝光,尤其是方框和圆框,小心误判广告曝光限流;

⑤买个好点的相机,或者三脚架头。

7.一些操作工具

①数据监测主要是找竞品,看看别人的数据。http://www.toobigdata.com、http://www.doudada.com和飞瓜表现不错。怎么用?

几个小点:

观看分钟级监控的竞技视频爆发曲线,多看,了解相似题材的爆发时间线,熟悉观众的作息时间或者算法推荐习惯,或者对比自己的数据进行自查,放弃起不来的视频。

看评论,找出主题相近的受众的关注点,就可以了解受众,甚至提供话题。

看黑马账号视频,看热点话题,蹭热点!Tik Tok的操作和推荐部分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②斗+这个是官方的。投资加强推荐也无妨。具体效果没测试过(主要是没钱)。

③社区微信群很有用。所有的提问,资源共享,信息同步,甚至一些小道消息都是通过群里得到的。我在Tik Tok加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相关群。我每天都定期去看他们,收获很大。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