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家水果超市(万亿水果市场,为何没有一家上市企业?)



作者纪素敏

编辑郁芳

图片|图片网

中国的水果消费市场已经达到万亿元,但是至今还没有一家上市的水果品牌企业。

此时大约是一年前,也就是2021年2月底,水果零售企业百果园被曝将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几天后,其“老对手”先锋水果也传出新的上市进展。水果供应链企业红九水果制品于2020年8月与CICC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

这意味着,被称为“南白果、北鲜丰、西虹九”的三大水果巨头开始争夺“水果第一股”。

当时市场人士非常看好这些公司,认为水果行业将迎来上市热潮。不过现在看来,2021年上半年是生鲜行业最后的亮点时刻,水果品类也不例外。

如今,一年过去了,传闻中冲击IPO的三家果商无一成功登陆。截至目前,只有红九水果在2021年10月向HKEx递交了招股书,但百果园和先锋水果的上市计划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曾经被资本看好的赛道为什么第一次没有露面?如今面对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强势后来者,老牌果商冲击IPO的几率有多大?

开水果超市赚钱吗



老牌水果商和背后的资本局

回顾三家果商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三家公司是在同一时期创立的。

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百果园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全国水果店。同年,重庆红九水果制品公司(红九水果制品公司的前身)成立;2004年,鲜丰水果在杭州开了第一家水果超市。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三家公司都从原来地区的小果商成长为覆盖全国的水果龙头企业,走过了不同的经营道路:百果园和先锋水果是主要的连锁零售业务,红九水果制品是主要的水果批发和配送市场。

所以百果园和鲜果的竞争是最直接的。当他们从该地区走向全国时,他们也开始利用和扩张张之路。无独有偶,2015年前后,互联网流量红利告一段落,新的行业模式开始出现。

两家公司都经历了几轮融资。几乎从宣布首轮融资开始,百果园和险峰水果就在暗中较劲。2015年4月,鲜丰水果率先获得天使轮融资;5个月后,百果园宣布获得4亿元A轮融资。到2018年初,双方几乎同时表示完成了B轮融资,仅相差半个月。

截至2020年3月,百果园已进行了多达8轮融资,汇集了CICC资本、前海母基金、CICC容晖、深创投、招商资本、天途资本等20家资本。虽然鲜果的融资轮数很少,但是背后有很多知名的基金,比如红杉基金、前海吴彤M&A基金、麦星投资、九鼎投资等等。

当然,水果行业的想象力空不仅仅在于像鲜果、百果园这样的零售商,在资本市场上,供应链企业也是有吸引力的。

洪九国产品从2018年A轮融资开始,IPO前共6轮融资,引入了阿里巴巴、中国农垦、CMC资本、阳光人寿、金宇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其中阿里巴巴持股8%,是其第三大股东,也是IPO前最大的外部股东。

得益于众多资本加持,三家水果商也开启了全速扩张模式。

百果园用6年时间从2015年的1000家店扩张到2021年的5000家店,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水果连锁零售商。

鲜果在连锁店数量上仅次于百果园,目前全国有2000多家店。

洪九国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自有品牌水果经销商和中国最大的东南亚进口水果经销商。

持续融资,大规模扩张,登陆资本市场,这个过程对于这三家果商来说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他们身后的几十个资本家也在等待收获。

天图资本2015年投资百果园时,曾对媒体表示,“要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摆脱竞争对手,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中国第一水果连锁。”

另一方面,与蔬菜、肉类等一日三餐高频易磨损品类不同,水果的主要市场份额仍掌握在传统菜市场和个体水果店手中,品牌连锁店在万亿市场规模中占比不足5%,即市场集中度较低。也就是说头部企业还有很多发展空的日子。

然而,得到众多资本加持、已经盈利的三大水果巨头的上市过程却颇为坎坷。

百果园已多次报道上市消息。上市地点从纽交所换到HKEx,最后换到深交所创业板。但2021年5月发布第二份辅导报告后,至今没有新的进展。

鲜果的目标也是成为“中国水果零售第一”。2019年12月,中信证券与咸丰水果签订上市辅导协议。但经过四次上市辅导后,双方于2021年1月终止了上市辅导。10多天后,险峰水果将教练团队换成了中信建投证券。最新进展是2021年7月完成第二期辅导。

洪九国品2019年与东兴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拟在a股上市。但2021年9月,公司终止a股上市辅导,转投港股。



市场难测

在传统生鲜零售中,卖水果比卖菜容易,水果品类的效率相对较高。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普通的社区商店里,卖菜基本都是伴随着卖一些水果,而水果店通常很少卖菜。

对此有两种解释:一是价格锚定效应,蔬菜的平均价格低于水果,在蔬菜店卖水果会让消费者觉得蔬菜价格不高,而在水果店卖蔬菜会让人觉得水果很贵。

另一方面涉及到商品的周转率。水果比蔬菜更耐储存。如果同时卖水果和蔬菜,需要提供商品的周转率,会增加操作难度。

百果园和鲜丰水果作为终端导向的水果零售企业,通过加盟快速扩张,不断获得更大的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使水果业务规范化、规模化。

但是在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经营难度也在增加,包括成本增加、人员培训、连锁经营、门店扩张等等。

另外,对于水果店来说,卖水果有利有弊。好处是可以专业深入,甚至可以品牌化。但是太专业,品类单一,单店利润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规模大,但在经济效果上没有优势。

以百果园为例。2015年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随着快速发展,公司在资金、经营和管理上的负担越来越重,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引入了外部资本。

百果园创始人余慧勇在2016年定下了“2020年开店10000家,年销售额400亿”的目标。但相关数据显示,百果园到目前为止有5100多家门店,是原定目标的一半。

这些情况从洪九国的招股书中也可以看出。根据其招股书,经过快速扩张,公司收入已从2018年的12.26亿元扩大至2020年的57.71亿元,并于2021年上半年超过54.17亿元。

然而,在看似高增长的背后,红九水果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其经营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常年为负,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分别为-4.67亿元、-4.5亿元、-8.04亿元和-7.43亿元。

洪九国品也在招股书中表示,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保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将更加困难,因此无法保证维持消费者对公司品牌的信心。如果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公司品牌价值可能受损,对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百果园和先锋水果上市难,更大的原因可能来自行业。

艾格农业咨询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水果行业发展与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水果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1.28万亿元,传统渠道占比78%,2016年网络零售占比8%,2021年占比22%。

这意味着对于线下水果商家来说,竞争不仅来自于过去传统的超市、夫妻店,还来自于所有线上卖水果的模式。

首先是以淘宝和JD.COM为代表的综合电商,拼多多,可以通过产地直接发新鲜水果;其次,有每日生鲜、购物等前置仓,也有盒马等新零售,可以即时送货到家;疫情过后,来势汹汹的社区团购,在互联网巨头的加持下,对水果零售商是一记重拳。

因此,进入资本市场更为迫切,上市后获得更为充裕的资金和资源是迎接挑战的重要保障。

然而,市场是不可预测的。2021年上半年,一度被资本追捧的生鲜电商天天买菜,上市以来股价一路下跌。曾经狂热的社区团购正在强监管下迅速降温。

然而,线下水果连锁所属的传统零售行业,二级市场同样不容乐观。近几年几乎没有零售企业上市。2021年初决定第二次回归香港的物美,招股书到期后一直没有更新。

有行业分析师曾对《创业》表示,2021年生鲜电商将会非常火爆,百果园、鲜丰水果在这个时候会被投资人接受,因此可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生鲜行业获得更多的生存空。

业内也普遍认为,上市越晚,水果连锁零售商的压力越大,生鲜电商不同模式造成的侵蚀也越明显。

当生鲜零售不再是资本市场的热门行业时,这三家果商在2021年登陆二级市场失败,2022年继续冲击IPO可能更加困难。谁也无法预测新的一年有哪些变数会影响他们的上市进程。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