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一直是Tik Tok的困扰。随着熟人社交关系链的难以突破,Tik Tok最近的一些调整开始瞄准“陌生人社交”。
据Tech Planet报道,Tik Tok的“最近访客”功能最近开始了大容量的内部测试。不过目前这个功能还是需要官方推送才能开通。
据Tik Tok介绍,目前该功能只显示30天内的记录,用户可以主动选择开启或关闭该功能,以决定在访问他人主页时是否留下记录。但如果用户选择关闭,就无法查看个人主页的近期访客记录。
据报道,Tik Tok最近访客的记录被嵌入新闻页面,只显示别人关于自己的访客信息,而不是自己关于别人的访客信息。即单向访问者显示。
复活访客记录
Tik Tok的这一调整,让“访客记录”这一褪色多年的功能性设计再次被关注。
其实在早期的社交产品中,访客功能也是很受欢迎的。大部分都是基于加强用户之间的互动而设计的。在PC时代,专注熟人社交的QQ空 room和Renren.com都有这个功能。
在QQ空和Renren.com这类基于社交关系的内容社区平台中,访客之间的互动多以好友为基础。出现频率较高的来访者是那些在现实中建立了联系的人。所以QQ空和人人网的访客功能是双向展示的设计(谁见过我/我见过谁)。其作用是保证内容社区的活跃度,增加用户粘性。
但在移动时代,用户可以随时打开产品,不再被PC时代的使用场景限制所困扰。依靠访客信息促进产品粘性的意义大打折扣。而且,其实在熟人关系中,这种产品设计一直在通过制造社交压力来提升互动和粘性。
所以有了即时通讯的基础功能,就可以获得足够多的用户粘性微信,不需要通过最近访客的信息来促进用户之间的社交。另一方面,在微博的个人主页标签中,虽然也有“我的经常访问”的记录,但只显示用户近期访问和经常访问其他人的单方信息,并不显示其他人对自己的访问——更类似于为个人用户打开一个经常观看的入口,其功能其实更像微信的定期阅读订阅号,方便了优质博主和普通用户的内容连接。
眼看访客记录的功能设计即将被遗忘,Tik Tok这次用了一个完全相反的逻辑让它“复活”logic to对访客记录的期望仍然是建立在增加社交的基础上,但其最近访客只向受访者展示访客信息,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是一个指向陌生人社交的功能。
打算与陌生人交往
对于Tik Tok来说,由于内容获取的渠道主要依靠平台算法推荐,实际上用户之间的联系大大降低:
即使Tik Tok有关注列表,但单栏信息流的展示逻辑仍以算法推荐为主,用户主动选择内容的权力有限。这种算法驱动的逻辑,可以提高用户与内容的匹配效率,也可以避免后来者因为头部KOL力量太多而曝光机会减少、平台尾巴太大的情况,但也让Tik Tok因为内容分发忽视了人的属性,缺乏了社群文化积累带来的“人情味”。
这也导致了Tik Tok上用户粘性的建立,而用户粘性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算法的准确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然而,一个正在进行的现实是,随着Aauto Quicker、哔哩哔哩、视频号等平台用户的不断扩大——从各家公司公布的用户数据来看,Tik Tok并没有真正摆脱这些对手——Tik Tok的优质内容生产者,还会将内容搬到其他平台。
在这种背景下,相比产品的粘性优势,Tik Tok社区的弱点更容易暴露。
所以,Tik Tok不是为了社交而社交,而是在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需要在算法推荐之外,寻找另一条内容与人的连接路径。
但是,选择不多。
微博的话题发酵是一种方式。但对于微博来说,短、平、快的图文内容在内容制作上成本更低,更容易让用户围绕某个观点表达态度、讨论话题。然而,短视频的制作门槛和话题内容的同质化严重限制了话题Tik Tok的天花板。
因此,社交成为Tik Tok不可避免的选择。
Tik Tok的好友标签是增加熟人社交的一种方式,希望能弥补熟人互动的不足。但用户转移社交关系的成本太高,好友Tab数量太少,无法保证足够的内容展示。根据Tik Tok公布的数据,虽然熟人关系在不断积累,但格局很难改变。
很难和熟人社交,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和普通用户的陌生人社交。
因此,Tik Tok对近期访客的设计,实际上为用户提供了评论区之外的另一个互动社交场。这个功能也让Tik Tok与现有的一些陌生人社交产品有些不同。大部分陌生人的社交产品,平台内容之前都有聊天和社交。在Tik Tok,首先是平台内容,然后是聊天和社交。
虽然这次的产品更新很小,但似乎无法放下社交活动的Tik Tok找到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