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阿里巴巴来我们县了,还在招人。你为什么不试试?”
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汉字“阿里巴巴五河县客户体验中心”成为城南高速路口的地标。楼下人头攒动,几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围着招聘海报说:“我同学在it工作,氛围好,收入高。除了五险一金,还有定期的学习和培训,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在同行的注视下,23岁的姑娘沈带着胸卡进了电梯,刷脸认证,进入工作区。半年多前,她和这些老乡一样,在外地打工,心在家里徘徊。
加入‘客服县’半年来,她通过竞争成为了培训讲师,收入明显高于在大城市工作时,下班回家都能赶上妈妈做饭。“疫情过后,谁不想找一份在家,稳定,渴望的工作!”
吴青年口中的“客服县”,指的是数字经济下的政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这个模式是阿里巴巴集团客户体验事业群在去年疫情期间首创的。当地政府为住在袋子里的人提供了基础设施。阿里在数字服务行业提供人才培训和工作机会,在当地建设县域客户体验中心。
在“客服县”乘风破浪的归国青年”[S2/]
自去年7月,全国首个“客服县”在江西寻乌试水成功后,该模式迅速在全国复制,已有20多个县签约。
在数字经济给县城带来的就业潮中,“在家就业”点燃了小城镇年轻人的激情,吹响了人才集结号。他们寻找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与数字商业的联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听说阿里巴巴在家里开了“客服县”项目,在外面干了六年。杨勤回到了皖苏鲁豫交界的家乡宿州,实现了人生的“双升级”。一边带着月嫂从零开始学做饭,一边照顾老婆和宝宝;和新同事一起快速成长。他不仅是妻子眼中的“贴心老公”,还是全省首月收入过万的队员。
对于全职妈妈来说,由内而外突破城乡次元墙需要勇气和机遇。芜湖市繁昌区的全职妈妈周玲玲,八年没出去工作,甚至不知道坐飞机旅行是什么感觉。她特别珍惜自己在“客服县”的工作。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她从网上售票的“小白”逆袭,变成了部门业绩第一。我还用自己的工资给女儿报了轮滑班,希望孩子们能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
短短半年多时间,安徽省已建成繁昌、和县、五河、宿州、宿松、阜南6个区县站点,数量全国领先。数据显示,从业人员平均年龄26岁,返乡农民工比例超过60%,最高月收入超过13000元。
产教融合让稀缺人才扎根家乡[/s2/]
近年来,安徽加快新基础设施布局。“十三五”期间,数字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数字江淮”的建设需要“筑巢引凤”,吸引人才回流,让人才在当地扎根。安徽在国内首创了“县级产教数字化融合”的新路子。在政府教育部门的牵头下,一批职业院校率先与当地“客服县”达成产教融合试点合作项目,安徽五河“客服县”迎来首批产教融合实习学生。
“比在工厂实习的收入高多了,还能像正式员工一样参加培训,学习大厂经验和客户第一文化,机会难得。”第一阶段实习生的反馈不错。
毕业季临近,阿里巴巴的“客服县”还计划为在产教融合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开通绿色通道。
数字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胡表示,“客服县”以模式创新创造了源头活水,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还帮助县域补齐了新基础设施的人才短板,为县乡一级打开了数字经济的大门,从人才根源上破解了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他强调,客服管理员是人社部最新公布的全国紧缺岗位之一,从客户体验角度出发的技能培训实践是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急需的,有利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数字平台进入县城,带动周边及配套产业开始繁荣,从而吸引新一轮资金、技术、人才流入,有力推动农村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据悉,2021年,“客服县”建设和招聘规模将翻倍。除了江西、安徽、河南、河北、江苏和山东省,湖北和四川等新站点将在不久的将来开放。未来,“客服县”还将与直播、电商等行业联动,培养更多新农村振兴数字人才。
(图片来自阿里,中国网财经授权)
本文源自中国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