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陷入了一个怪圈:自研电商项目难逃“两年之痒”。
2022年2月22日,腾讯表示,基于战略重点,PCG事业部调整内部孵化的小鹅新业务。这项业务于2020年4月推出。
此前,2021年5月,腾讯宣布关闭“微信圈”,这被视为微信在电商领域的重要尝试,于2019年初推出。
2019年9月,腾讯在QQ上的自有电商品牌“鹅侠U品”下线,这款产品2018年5月才上线。
还有2006年的Paipai.com,2010年的QQ商城...十几年过去了,腾讯为什么咬不动电商这块硬骨头?
01
鹅拼,标杆拼多多
2月22日,有消息称腾讯重要电商业务“鹅斗”将关停,引发关注。但是“鹅斗”之前并没有走出圈子,甚至有网友评论:“如果不是这个新闻,我也不会知道这个事情。”
事实上,“鹅斗”曾经是腾讯推出的对标拼多多的重量级产品。
而之所以不够出圈,可能确实是因为过年太轻太早,留给外界知道的机会太少。如今,“小鹅斗”还不到两岁。2020年4月29日,腾讯PCG事业部在微信上推出“鹅拼图”微信小程序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意图进军社交电商市场。
不仅“碰瓷”品多多这个名字,鹅拼多多的购物模式也和品多多类似,以社交为切入点,拼团模式为主,以价格低廉、交通便利的日用品为主;同时以援助、补贴、好评等方式吸引用户。
起初,“鹅斗”的发展还算顺利。上线两个月后,鹅斗还增加了“团店”功能。用户进入“鹅斗”小程序,点击下方中央的“团店”,门户链接即可分享给亲朋好友。当群友点击链接时,用户就打开了自己的“群店”。之后,群主不仅可以获得无门槛红包,还可以在群友购买返利时获得额外收入。同时,集团店还可以帮助商家建立稳定的电商私域场景。但目前在“一起小鹅”小程序中,还没有找到“群店”的入口。
据知情人士透露,2021年初,鹅斗还得到了腾讯内部首席运营官的表扬,说明这款产品受到了腾讯官方的重视。同年5月,“鹅拼”推出同名独立APP,推出“种草号”,用户可以在里面释放自己对商品的使用感受。
“鹅斗”在运营过程中也推出了“鹅斗516周年庆典”、“鹅斗双十一”、“鹅斗618团购节”等活动,但并没有引起太多波澜,在市场上的存在感几乎为零。一个曾经做过小鹅销售员的人说,平台没有推广渠道,运营无从下手。开店半个月,依然保持0成交。
目前,“鹅斗”独立APP已经在几家主流应用商店下架。2月22日,“鹅斗”微信小程序仍可提供商品购买服务。在小程序中,页面非常简洁,首页推荐的商品也集中在盲盒、手工、模型、宠物等细分赛道。商品种类有限。记者点击商品链接,发现大部分商品只有寥寥几条评论。然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小鹅打架”收到485起投诉,涉及“虚假发货”、“诱导欺骗消费者”、“售假”等诸多问题。而且不仅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还收到了很多商家的投诉,比如“无法退店”、“霸王条款”等。
但在23日,在“鹅斗”小程序中,也发布了“鹅斗停止运营公告”,正式宣布这项业务失败。
公告中提到,2022年2月23日零时起,高斯林将停止运营,不能再下单购买商品;2022年4月30日起,鹅所有小程序停止所有服务。
对于业务裁撤后的员工,提出了内部解决方案:相关团队可以通过“活水”制度在集团内部重新选择匹配的岗位,即用人部门与意向员工的双向选择,既让员工在公司内部自由寻找发展机会,又满足了业务部门的用人需求。据了解,这个解决方案将于本周启动,项目负责人和员工会进行沟通。据媒体报道,“之前几乎所有的品类外包员工都退休了,全职员工已经在争取内部调动或者寻找外部机会了。”
02
腾讯糟糕的电商之路
腾讯的电商梦,有点“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2006年,为了对标阿里,腾讯推出了电商交易平台拍拍。com,并首次试水通电。但是,相对于淘宝的快速增长,拍拍。com在模式上既没有太多的创新,也没有太多的资源和精力,只是把它当成了腾讯的增值服务。当腾讯最终意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时,Paipai.com已经无法对淘宝天猫构成威胁。
2011年,为了进军电子商务,腾讯收购了Yixun.com、Maimaibao.com等B2C平台。
虽然当时腾讯还在做很多努力,但是电子商务的布局根本没有起色,只好把长期亏损的QQ网购和拍拍网卖给JD.COM,换取JD.COM的大量股份。同时,JD.COM获得了腾讯的流量入口支持和在线支付服务合作。然而,2015年,JD.COM宣布停止拍拍网的C2C平台服务。
但是,和腾讯一样固执的它,依然没有放弃电子商务。
一方面,腾讯选择了“曲线救国”,投资了很多电商领域的公司,包括现在占据电商领域第二、第三的JD.COM、拼多多,还有美团点评、唯品会、58同城、微店等等。
另一方面,自研电商平台嵌入微信、QQ,依靠众多用户引流。目前,腾讯自主研发的电商平台有腾讯汇聚、QQ商店、微信商店、鹅斗、鹅享团、云游等。这些平台大多会在2020年左右上线,但到现在基本都是响应,甚至有的已经悄然下线。
2018年5月,腾讯通过QQ推出自有电商平台“鹅侠U品”,以QQ年轻用户为核心,打造腾讯在泛二次元文化领域的核心衍生生态平台,推出独立app和小程序。然而,“鹅男U品”终于在2019年9月下线,并被并入QQ微信官方账号“手表买买”。
在“鹅斗”之前,腾讯也推出了“微信圈”。“微信圈”最初是从“好物圈”发展而来,逐渐从基于社交关系的产品推荐转变为内容社区。然而,这种尝试也只持续了两年多。2021年5月,微信圈发布公告停止运营。简直和“小鹅打架”一样尴尬。当时很多网友表示,直到他们停运的消息上了热搜,他们才“第一次听说这件事”。
虽然腾讯也在和其他电商平台合作,可以在微信和QQ入驻JD.COM购物、拼多多、蘑菇街、唯品会等平台,但这种合作更多的是给别人做嫁衣。最终,腾讯自研的电商平台似乎只有两个选择:平庸或者消失。
近日,腾讯在微信内测了一款团购工具“鹅享团”小程序,首次涉足团购赛道,并将于3月1日在深圳举办鹅享团内测交流会。不知道这一次,能不能重燃团购方向的电商梦想。
03
腾讯还有机会吗
市值5000亿美元的互联网巨头,为什么十几年都做不好电商?
可以说,电商是一个只有流量才能做的生意。微信掌握着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流量,已经是互联网时代的顶级流量。微信的用户数量比中国网购总人数还多。有了钱和流量,腾讯在电商上还是有优势的。
然而,尽管屡战屡败,腾讯可能并不是做电商的料。
在腾讯追赶阿里的路上,不断有新贵出现,不仅形成了电商三巨头,短视频平台也开始与电商业务结合,目前的电商格局已经固定。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淘宝、JD.COM、拼多多三大电商巨头分别占电商零售平台市场份额的51%、20%、15%,合计占市场份额的86%。短视频平台Tik Tok和Aauto Quicker排名第四和第五,分别占5%和4%,其余由Suning.cn、唯品会和吴德等平台瓜分。腾讯这个时候想再加入,短时间内很难做到。
其次,这些年来,腾讯似乎总是落后一步。当它最有可能与淘宝竞争时,它错过了机会,然后JD.COM和拼多多赶上了。在这个过程中,腾讯似乎失去了创新的能力,而是依靠模仿和跟随进入电商。以前做拍拍网,腾讯几乎是走淘宝模式,商业模式和目标客户群与淘宝高度重合。今天的“鹅拼图”更像是小红书和拼多多的结合。习惯了“拼一刀”“0元起买”这种套路的消费者,不再被“拼一只鹅”所吸引。反观现在市场上已经站稳脚跟的巨头,JD.COM专注于自营自建物流,拼多多专注于通过采购裂变下沉市场,唯品会专注于品牌折扣产品...这些平台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壁垒。腾讯电商并没有表现出它的独特性。
还有一个问题。作为流量大户的腾讯,缺乏公共领域流量,这也是一个大问题。“鹅斗”上线后,腾讯连接了线上QQ群电商功能和微信群商店功能,用户可以直接在群内购买商品,商品全部来自“鹅斗”,但这种流量有限,无法满足电商业务的发展需求。正因为如此,腾讯的电商APP反响平平。
即使是腾讯擅长的私有领域,竞争也已经很激烈了。网络名人主播和品牌商家都在私域做生意。然而,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有专业人士认为,2022年,电商将迎来大变革,民营电商将迎来更大爆发。据《2022私人电商平台趋势报告》显示,微信小程序是使用最多的交易渠道,日活用户超过4亿,整个微信生态私域触点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超过96%。这一次,腾讯终于领先了。
过去,腾讯错过了以淘宝为代表的古典电商浪潮和以Tik Tok为代表的新型电商平台浪潮。目前民营电商还没有巨头,专注民营流量的“鹅享团”可能是腾讯进军电商的下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