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运营不足之处(农户网络自营产品反而掉价?广东省人大代表吴秀兰点出原因)

南都讯听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电子商务下乡进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和质量安全监管等重点工作,来自基层的广东省人大代表、韶关市始兴县东利昆虫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吴秀兰表示“很振奋,也很开心”,认为这是农民获得幸福感、乡村实现振兴的重要举措。

电商运营阶级之分

韶关代表团,吴秀兰提交了《关于发展粤东粤西粤北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这已经是她连续两年致力于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发展。她在建议中提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上仍普遍存在着农产品物流配送不完善、专业人才匮乏、农产品标准化水平较低、难以形成品牌化营销等问题。可采取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在县(区)组建农产品交易中心、加大对农业生产者的电商培训、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品牌化等一系列举措。

她呼吁,“接下来大家好好干,把种得更好的高质量农产品送进城,增加大家的收入。”

乡村一级缺乏快递物流中心

建议建立物流配送中转站

广东农产品的品种和产量十分丰富,不单解决了省内市民的生活需求,还远销国内外,促进全省农民增收。不过,吴秀兰也发现,广东农村经济整体发展不协调,相较于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相对缓慢,基础设施配备相对落后,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

吴秀兰认为,一方面在于,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种植基地都在乡村地区,但乡村一级物流覆盖率仍较低,且没有快递物流中心的聚集,导致农产品价格走低。不仅如此,农产品运输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也导致了农产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她表示,粤东粤西粤北农村的基础设施配备均相对落后,物流触角延伸不足,无法直达偏远地区,“配送最后一公里”仍成问题。

另一方面在于冷链、保鲜技术欠缺。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而且成本过高。吴秀兰解释称,农产品容易受季节、气候等外部因素影响,不妥善保存容易破碎或者腐坏变质,因此对于农产品的运输、包装、加工等环节都要求极高。“没有冷链仓储,下雨天采摘不了农产品,就容易导致有订单却无法按时发货的局面。”

她提到,许多农产品均是按客户下单后即采摘打包发货,产品的品质难以保障,特别是生鲜农产品易腐烂,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比如杨梅、枇杷等,不能做到在最佳时间采摘保鲜储存,果期延误产品即掉落或腐坏,造成大量损失浪费。

为此,吴秀兰在提交大会的建议中提出了两点建议。其一是加强财政支持,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特别是在建设乡村一级物流配送中转站、农产品冷链运输等方面,如在解决乡村配送中转站建设用地、冷链设施设备投入、运输成本补贴上予以大力扶持。同时,将目前现有的运输、仓库和网络等基础物流设施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完善乡村到城市的专业农产品配体系。

其二是在县(区)组建农产品交易中心,集批发、加工、配送、网上交易、综合服务(实体店、产品展示、售后服务等)于一体,下设加工贮存区、冷链保鲜区、仓储物流区、产品交易区、配套服务区等。

农户网络销售渠道窄

需大量专业电商运营人才带动

近年来,广东大力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大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和5G网络建设,农村互联网使用率逐年提升。在吴秀兰看来,现阶段,农民对于网络的使用以休闲娱乐居多,利用互联网从事农业相关活动较少,大多数农民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并不熟悉。

长期观察下,吴秀兰发现,许多种植户的农产品网上销售量低,部分依靠本地消费群体,网络销售渠道仅局限于微信朋友进行推广。“这就只是把原来卖给传统经销商的产品卖给了本地网络卖家,而且因为相互熟悉和提前预订,价格甚至还会略低于传统经销商的收购价,导致再好的产品卖不到好价位,也难以推广出去。”

她认为,这主要归结于农业生产经营者对电子商务缺乏全面认识,而农村又缺乏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运营人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营和维护、信息采集和发布、市场行情分析和反馈都需要专业人员,然而绝大部分有运营电商能力的有才人士都聚集在全省一、二线城市,没有专业的运营团队进行指导培训,农户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就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此同时,很多地方政府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方面,仅仅停留在一些培训会议上,或在协调层面,各方面支持力度仍需大幅提升。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实施电子商务下乡进村工程和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吴秀兰在建议中写道,要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搭建县(区)的农村电子商务渠道,组建专业的农村电子商务运营团队,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标准电子商务运营体系,推动本地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同时,整合农业、人社、商务、扶贫等部门的培训资源进行电商人才培训,加大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者,鼓励农户通过合作社电商销售或联合电商平台开展公益性推广和众筹活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支持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解决好农产品卖不出、卖不好的主要问题。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摄影:南都记者 董梓浩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