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秦茹楚实习生单芮心彤
“快速治愈失眠,我有你想要的一切。”一名毒贩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挂了一个虚拟商品链接,等待买家。他口中的方法,就是卖第一类、第二类镇静催眠类精神药品,以及混有精神活性物质的“听话水、好水”。
花280元可以通过这个卖家买到十片被称为“摇头丸之王”的精神药物三唑仑。卖家说“一块不省人事,三块不省人事”。至于怎么用,买家不会问太多。
2021年8月底至9月初,花了20多天在报上暗访,发现地下市场疯狂销售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一类、二类精神药品。在百度贴吧、腾讯QQ、闲鱼等平台上,毒贩寻找自称“失眠、抑郁、抑郁”的群体,寻求在网上购买毒品,以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销售一、二类精神药品。
在百度贴吧里,有一个寻找二类精神药品氯硝西泮的网帖。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报纸。
至于药的来源,药商往往声称是让医院或医药公司的熟人带出去,或者冒充病人去医院开药再转卖。
互联网的隐蔽性也隐藏了买家的真实身份。在这些自称“失眠”的网上求药群中,有图片方便不愿意去医院凭处方买药的人;还与吸毒人员混在一起,用易成瘾的精神药品代替毒品或者用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精神药品作为“摇头丸”来达到非法企图。
正规药企生产的精神药品在网上偷偷卖
“想问问大家失眠吃什么药,在哪里买的。”21.9万网友关注百度贴吧“失眠”后,一位网友发帖,很快就在帖子下收到了很多用户的“私信”回复。
在一些贴吧和电商平台,一些不法分子在自称“失眠抑郁症”的网友发布的帖子下留言,非法销售第一类精神药品三唑仑、第二类精神药品佐匹克隆、唑吡坦、咪达唑仑、阿普唑仑、氟硝西泮、氯硝西泮、右佐匹克隆、艾司唑仑、地西泮、劳拉西泮等国家管制药品。
精神药品是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的总称。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兴奋或抑制,持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物。根据依赖程度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第一类比第二类更容易产生依赖性,毒性或成瘾性更强。
举报人收到的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第一类、第二类精神药品。
一方面,精神药品具有较强的镇痛镇静作用,是临床诊疗的必备药物。另一方面,不规范的持续使用容易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如果流入非法渠道,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甚至违法犯罪。这种特殊的双重性决定了国家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
昵称为“西诺左皮大仓”的网友,在贴吧里有好几个“马甲”,活跃在讨论失眠、抑郁、戒毒、求医的社区里。“希诺左匹大仓”告诉记者,他身上有希诺(酒石酸唑吡坦片)、左匹(佐匹克隆片)、左匹(右佐匹克隆片)、氯地西泮、阿普唑仑等第二类精神药品。
记者明确表示需要阿普唑仑片,“西诺左皮大仓”随即给记者发来一个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平台“闲鱼”的链接,产品显示为“电动剃须刀”,价格改为350元。付款后,记者收到来自湖南长沙天心黄土岭的顺丰快递,里面有100片湖南东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普唑仑片,但没有外包装盒。
“西诺留大仓库”告诉记者,他的药是找关系从医院开的,而且要保证安全和质量。失眠患者每晚睡前服用一片阿普唑仑,没有影响,但不能超过4片。副作用是长期服用阿普唑仑片会使他们对药物产生依赖,也就是“成瘾性”。“朋友可以推荐给我,你可以给我打折。”
记者收到湖南洞庭药业生产的二类精神药品阿普唑仑片。
为了证明希诺还在手上,“希诺左皮大仓”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挂了一个二手塑料路障链接。记者付了100元后,送了一盒赛诺菲制药做的希诺,7片。
之后,该报从多家网络售药商处轻松购得一些正规药企生产的管制药品。比如江苏华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氯硝西泮100片,瓶子包装完好,未开封(顺丰快递,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佐匹克隆片12片,每片净重7.5mg(童渊快递,河南新乡市)。这些毒贩在与记者达成交易后,会打着“高端壁纸”、“洗面奶”的幌子,在闲鱼交易平台上临时挂出产品链接,销售管制药品。买家收到货后,会删除这些产品销售页面。
一名毒贩兜售各种受管制的精神药物。付了135元后,他给记者发了一片佐匹克隆。
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专业药师也告诉记者,患者在医院通过门(急)诊开具镇静、失眠二类精神药品,如地西泮片0.33元,阿普唑仑片0.26元,艾司唑仑片0.45元,西诺片2.85元。
这些毒贩通过网络以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高价出售管制药品,拼命牟取暴利。
三唑仑,一种精神药物,也在互联网上任意出售
除了镇静催眠的第二类精神药物,一些毒贩还涉嫌在“黑市”出售镇静催眠作用更强的第一类精神药物三唑仑。
这些卖家为了逃避监管,用一些谐音指代三唑仑进行销售。三唑仑又名海乐神、汉乐欣,是一种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具有催眠、镇静、抗焦虑、肌肉松弛作用。长期服用容易导致药物依赖。由于成瘾性强,这种药物在2005年被我国列为管制类精神药品。除国家指定生产企业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三唑仑,其销售渠道也受到严格控制。
一个疑似崔姓的卖家在闲鱼平台上放了一个虚拟产品:“我有你想要的快速治愈失眠的一切。”感兴趣的用户可以点击底部的“我要”与之私聊。截至9月13日,已有46人点击说“要”。
另一个毒贩在闲鱼货架上放了一个虚拟产品:“我有你想要的快速治愈失眠的一切。”私聊结束后,我们会出售包括第一类精神药品在内的管制类精神药品。
加了微信后,卖家告诉记者,他所谓的“方法”就是卖各种镇静催眠类药物,希诺、阿普唑仑、佐匹克隆、三唑仑等一、二类精神药品都有。记者支付280元后,卖家让负责送货的“尚佳”通过申通快递从陕西省Xi未央区Xi理工大学菜鸟驿站寄出十片用鱼饲料袋包裹的淡黄色药片,声称都是江苏华恩药业生产的三唑仑,从医院取出来的。
记者付款后,另一个卖药的给记者送来了10粒用鱼饲料袋包着的淡黄色药丸,这种药丸叫三唑仑,是医院自制的。
“就吃一片吧。没有Sinox那么快。大概需要一个小时(有效)。三片就会让你不省人事。”卖家特意提醒记者。
另一个卖家自称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服药十多年。他手头有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二类精神药品和三唑仑等一类精神药品。二类精神药品由本人和家里老人从不同医院冒用处方,然后转卖。相比较而言,老年人更擅长开药。一个人一个月能开三四瓶二类精神药品,逛几家医院能开很多。三唑仑在“尚佳”手里,他是经销商。
记者支付600元后,卖家通过顺丰快递从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发来一份快递。快件中有一个没有外包装的白色药瓶,瓶口塑料薄膜的信息显示为“比迪药业”。
还有一个来自河北邯郸的快递,里面包裹着一瓶没有外包装的白色药瓶。瓶口塑料包装上的信息显示为“比迪制药”,这种药叫三唑仑,产自香港。
“淡黄色,忌烟酒,吃完可能会头晕。”卖家称其销售的三唑仑为香港比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瓶100粒,效果好,副作用小。如果记者第一次服用三唑仑,药效会更强,只需要几天就能适应。如果以后想要更多,他可以便宜到400元/瓶。
购买完成后,卖家立即撤回相关聊天内容,并告知记者删除聊天微信和付款记录,称其闲鱼账号已被封禁。
三唑仑无色无味,可与酒精一起服用,也可溶于水和各种饮料中。由于三唑仑半衰期短,药效比普通地西泮强45-100倍,能迅速使人昏厥——只要服用0.75毫克,人就能在10分钟内迅速昏厥,持续时间可达4-6小时,因此被称为“摇头丸之王”。
一个卖三唑仑的毒贩朋友圈,兜售来自香港的“三”,750元一瓶。
在社交平台QQ上,搜索“听话、失忆、催眠、出汗、冲动、色欲”等关键词,弹出数百个社区,成员超过400人。加了一个QQ群后,群管理员给记者发来一份文件,里面有各种“摇头丸、听话水、壮阳水”,价格从200到500元不等。根据说明,这些产品可以添加到葡萄酒或饮料中,使用者会很快失去意识。
在QQ上,有上百个涉嫌销售三唑仑、三唑仑等精神活性物质的社区,比如“听话水、乖张水、失忆水”。
加了一个QQ群后,群管理员给记者发来一份文件,里面有各种“摇头丸、听话水”,价格从200元到500多元不等。根据说明,这些产品可以添加到饮料或饮品中,使用者会很快失去意识。
疑似崔姓卖家表示,普通失眠客户推荐三唑仑片,要“其他用途”使用的客户会推荐专门配制的“听话水、收敛水”。目前有很多顾客从他们那里购买这种药水。至于客户买什么,他们不会问。
崔姓卖家还称,这种药水是掺了三唑仑等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精神活性物质,分三瓶出售,售价680元。每瓶水可以使用两次,直接或混合在水中。
这位姓崔的卖家说,他有一个“家人”,都叫他“医生”,负责把从海外寄回来的或者医院发出来的精神药品加工成“听话水、倔水”,然后让5名业务员销售,每单拿提成。
9月上旬,该报记者将上述调查的所有线索和已购买的精神药品全部移交给警方作进一步处理。
违法犯罪活动的“帮凶”
非法流入市场的三唑仑往往成为一些违法犯罪活动的“帮凶”。
汕尾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9年4月判决的一起刑事案件显示,被告人周以生日宴为名,将已投放三唑仑的泡沫茶给石某艳等3名女性饮用。很快,两名女子就晕了过去,而史某艳则昏迷不醒。侯某艳等两名女子被周的同伙强奸,另一名女子因反抗逃脱。
今年8月,四川绵阳首例走私贩卖精神药品案中,犯罪嫌疑人将三唑仑、咪达唑仑、七氟烷等精神药品走私回国,再包装成“失忆水”等毒品卖给国内买家。服用后受害者会不省人事,然后被嫌疑人侵害。
"三唑仑的非法滥用尤其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一位禁毒大队副大队长告诉该报,这些毒品容易上网,隐蔽性强,不像冰毒、摇头丸等主要在酒吧、KTV、夜店等特殊场合流通。而青少年缺乏判断能力,法制和道德观念尚处于形成阶段,性冲动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周围人影响使用这种摇头丸。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青少年很容易形成小社群,比如吸毒圈、冰毒圈、摇头丸圈,并像滚雪球一样通过一个个来扩大队伍。”副局长说。
他指出,一般毒品主要是使用者用来满足自己的毒瘾。这种警示教育可以直观的看到吸毒带来的危害,可以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然而,三唑仑完全不同。被别人使用,对使用者本身没有生理伤害,更容易被广泛使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犯罪的工具。”上述副组长认为,要加强对男生的性教育,不能让他们的“动物本能”自由发展而忽视人格的培养,从而形成“鬣狗”的残忍性格。
上海市远大律师事务所律师沈也向记者分析,行为人自制的强奸剂、油剂在网上销售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此外,无论是为了推广这类“毒品”还是其他任何目的,告知、指使他人使用相关“毒品”引诱女性,都可能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甚至是“强奸罪”的共犯,将面临3年以上有期徒刑。
多数买家自称失眠,其中夹杂着“瘾君子”
记者发现,在百度贴吧、知乎、豆瓣、微博等平台,通过非法渠道购买精神药品的,除了前述可能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购买者,还有因失眠、抑郁等原因不愿频繁去医院就诊的。另一部分是“瘾君子”把这些精神药物当毒品。
“谁有权利克隆,工作限制,平时不能去医院,太难受了,骗子死了,只收报酬。”张江(化名)在“失眠吧”发帖求药。据其介绍,毕业不到一年,目前在一家制造企业工作。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他患有周期性失眠。“失眠了就不敢睡。”最严重的时候,他连续三天没怎么睡觉,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吃药缓解。最近他的工作时间改成了白班和晚班交替,暂时还不能适应,所以希望能买一些精神类药物来帮助调节自己的“生物钟”。
但由于工作强度大,他没时间去医院开药,只能通过网络私下购买。主要服用右佐匹克隆片和佐匹克隆片两种二类精神药品。“睡前最多吃一粒。前者比后者快。”他介绍。
但张江之前的购药经历并不顺利。他告诉报社,自己之前微信转账后不发货被骗了几十块钱,收货时出现了一些包装问题。所以他现在买药很小心,只接受货到付款。
“主要是方便,不用经常去医院。”从事销售工作的童军(化名),常年在外出差,吃安眠药几十年,是个“老药罐”。以前他定期去街道社区医院发药,药品选择比较固定——14片沙丁胺醇(艾司唑仑片),15片氯硝西泮。一次偶然的机会,童军看到有人在网上出售精神药物,于是他下单购买。
他说,虽然网上购买的药品价格涨了几倍甚至十几倍,但省去了去医院的时间,他认为划算。
“方便”和不用经常去医院是很多人网上求药的原因。多位精神科医生对本报表示,根据《处方管理条例》和患者适应症的评估结果,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按7天单剂量开药,部分长期服药的慢性失眠患者会适当放宽,但剂量不得超过1个月。如果要长期服药,确实需要多去医院。
除了“方便”购药,一些抑郁症群体还试图通过网上购药来“麻痹自己”。在记者的采访中,有很多年轻人因为失恋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抑郁症,在网上从非法渠道购买管制药品。但他们低估了精神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精神科一位匿名医生向记者讲述了她第一次服用外运后的致幻情况,以警示读者。
医生介绍,有一天凌晨两点,她在完成一个紧急加班任务后,完全昏昏欲睡,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正常工作,服用了小剂量的希诺克斯。吃完饭十分钟后,她开始梦游。“我一直在摸墙上的画,用手在空抓东西。”我隐约看到的世界变了。“还是有小人在抖。”第二天,当她丈夫告诉她前一天晚上的行为时,她似乎在脑海中有了一些印象,但整个事情仍然很模糊。“大脑失控的时候,很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赵敏教授对本报指出,绝大多数在网上购买镇静催眠药物的人并不是单纯治疗失眠。比如一些吸毒人员滥用它作为毒品的替代品,或者利用镇静催眠药的特性实施抢劫、强奸等犯罪。
编辑:崔璇
校对: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