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客服上班时间一般都是几个小时(壹现场丨1点睡4点起 记者直击快递小哥一天配送1200快件)

11月11日24: 00,为期23天的“双11”终于落下帷幕。消费者忙着收快递,更忙的是需要疯狂送快递的快递员...13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来到北京石景山区的一个快递点,快递员们在记者的目光中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凌晨4点起床,1小时内分类。

焦华义,29岁,山西临汾人,是来自ZTO石景山区的快递小哥。

11月13日凌晨4点,天还黑着,闹钟响了。焦华义突然惊醒,按下电话停机,然后蹑手蹑脚下床,生怕吵醒妻子。"她可以再睡40分钟。"焦华义说。

简单梳洗后,他拿起昨晚剩下的烧饼,拿着外套出门了。他说他老婆是同一个送货点的客服。今年正月十五,在她的介绍下,他来到同一个投递点,做快递员。经理很照顾他们,安排了一个情侣间。

他裹好衣服,一边喘着腮帮子,一边带着韧劲嚼着冰凉的烧饼,匆匆赶往配货站。

配电站附近有一间平房。漫漫长路一眼就能看到尽头。昏暗的路灯下,几个人影在晃动,有说有笑。这些人是焦华义的同事。

5点,大家到齐,所有快递员站在传送带两侧,开始准备配送。把集装箱里面的快递打开,整齐摆放,没有空缝隙。配送员站在上面,挑出一个,把快递单号正面朝上放在传送带上。随着一批批快递开始流动,几个“好事”的同事打开音响,开始扭扭捏捏,谈笑风生,赶走睡意。

焦华义说,为了工作方便,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代号。“我的代号是‘02’,所以快递单上所有标有这个号码的东西都是我的。”这里大家也是用代号互相称呼。



半米宽的传送带上堆满了快递,记者试图选择一个具体的单号,但盖着的快递几乎在眼前一闪而过,看了不到1分钟就头晕目眩。“这很正常。一开始会觉得头晕,有时候会漏掉一些东西。习惯就好了。”焦华义笑着开玩笑,几个人有说有笑的整理了一个多小时,然后转身走了,后面已经全是一座小山了。

“今天差不多有700块,比平时多了三倍左右。”焦华义不慌不忙地把快递按区域装袋,然后分类装车。需要爬楼梯的放里面,单位和经销商的放外面...焦华义装上车后,松了一口气,三轮出发。



快递客服需要培训几天

在2小时内跑完40栋建筑。

交化一的主要投放区域是北京石景山区的八角南路小区和八角小区,加上周边的一些学校、商家、公司。

据该公司经理介绍,他们负责的区域包括首钢大部分老居民区,80%的调度任务需要爬楼梯。



焦华义负责的60多栋楼里,只有3栋是装有电梯的高层,其余都需要爬楼梯。

由于前几天的大雪,北京气温骤降,焦华义却依然只是单外套和薄外套。

7点40分,到达八角南路小区。因为是休息日,小区人不多。他一边拿着快递,一边用肩膀打电话,挨家挨户跑。

8点43分,快递车里的快件只送了三分之一,路上还送了几个公司和经销商的快件,剩下的就是爬楼梯的需要了。

焦华义说,“前阵子,各大平台的电商都开始打折了。天气很冷。许多人已经买了衣服。现在都是零食水果日用品……”但他最怕的是在居民楼买水果。

他在车上拿起一箱水果,一边拨电话,一边掏出手机扫码。他说这户人家是个老太太,他想帮她弄起来。焦华义确认老人在家后,拎起箱子就往楼上跑。气喘吁吁的在5楼,敲了几次门才有回应。

就这样,两个多小时,焦华义跑了40多个单元门。直到中午12点半,他还没喝一口水,就接到了第27个提醒电话。

“你为什么不送它?我们一会儿要出去!”电话那头,传来孩子哭泣的声音和不耐烦的催促。跑了一上午的焦华义不慌不忙,回答:“好好好,我马上就来。”

他满头大汗地加快了脚步。最后大部分快递都送完了。

下午1点多,焦华义路过一家面馆。他停下车,点了一碗13元的面条。吃饭前,他把暖水瓶里的水一饮而尽,然后才有时间在等待的间隙继续和记者聊起之前的故事。

他说因为自己没什么文化,以前在老家工厂负责流水线。“我只是在家做木门,没赚多少钱。”之后认识了现在的爱人,结婚生子,然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

因为老婆在北京做了五六年快递客服,有相关经验,夫妻两个也想在老家开店,方便他们照顾孩子,也不用去外地出差。能开这样的网络,光是20万元的转让费就让他觉得窝囊。除了过户费,房租,车钱,家网还有一定的催收任务,压力太大了。

后来听说快递行业缺人很正常,焦华义就带着老婆来北京做快递。他们的儿子女儿留在老家由奶奶照顾,偶尔夫妻俩也能回家看看。

“虽然累,但是比老家挣的多太多了。我们打算攒钱,以后回家做点小生意。”

故事简单讲完,面条端上桌,他三口吃了整整一碗,周围的人都很惊讶。

创下单日发送1200件的新纪录

吃完面,焦华义擦了擦嘴,上车去了八角路小区的快递站。

他一边分拣小包裹、袋装快递,一边不停地扫条码、打电话、入库、写信息、签字。剩下的大纸箱和小盒子简单分类。大的和重的放在下面,小的和轻的挨着放。

14时43分,近180件快件被放上快递架。他拿起手机,通过系统把取件码和信息发给这些快件的主人。他说,刚开始的时候,他对用户并不了解,也没有接触过方式。他在仓库的时候给收件人发了信息。结果经常在扫的中途接到接听者的电话,整个过程中断,耽误了很多时间。

他说,除了收件人家里没人或者不接电话,他不敢轻易把快递放在邮局。除此之外,邮局会从每个订单中拿走将近一半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许多收件人希望将货物送到他们的家,否则他们会收到投诉。“上次寄快件,打电话敲门没人接,就放在代收点了。结果对方没给我打电话,我就直接投诉了。”焦华义还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事实上,我可以给你打电话。”

一直到15点,除了十几个收件人要求下午送外,其他的都送出去了。

他没有时间休息,匆匆忙忙地赶往分配站。下午会有280个左右的送货任务。“今天不送,明天会有更多的货来。”他说,除了下午的这辆货车,双十一21:00-22:00还会在配送站加一辆货车。每辆卡车大概一万块,每个人大概200块。

“11号晚上一直忙到凌晨1点半,估计今天会更晚。”他说,看来今天的量可能要打破一天发1200件的记录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王

编辑/白龙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