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过去,人们必须去超市和菜市场买菜。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已经实现。这篇文章的作者和大家聊了一下网上卖菜的事情。让我们来看看。
1.以后除了诗和远方,还有杀鱼送葱。
近年来,互联网巨头开始卖菜。他们快速占领市场,高额补贴,我们薅羊毛人欣喜万分的同时,也开始好奇,一向以创新技术发展的互联网公司,怎么盯上了卖菜杀鱼的生意。
其实最核心的原因是互联网已经高度饱和,用户红利消失,互联网公司寻找新的增长点,于是盯上了高频买菜这一民生业务。
2021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0亿,占网民总数的99.6%。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没有快速增长的预期。如何在股市中抢夺用户数量和使用频率变得尤为重要。
生鲜市场一直是互联网公司看到的大蛋糕。日常买菜做饭的需求决定了用户基数和使用频率不会低。尤其是近两年,疫情加速了用户消费场景的转移。用户不再外出聚餐买菜,在家做饭,网购需求和频率增加。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加大资金投入快速抢夺用户,不断进化新业态加入零售战场。
然而,2021年,生鲜电商在生鲜零售额中的占比不到10%。互联网公司巨大的资源投入未能改变现有的生鲜零售格局,生鲜电商宣布退出。生鲜电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卖菜咋这么难1.卖菜不光要花钱。
企业传统的互联网流量思维,喜欢通过资金补贴来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市场寡头,就会响应收割用户。然而,当他们进入生鲜零售后,发现这个游戏失败了。用户一旦没有补贴,就去外地买菜。
这是因为生鲜零售天然的商品属性和众多的消费渠道,互联网巨头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抓住用户心智,生鲜零售的电商化需要长期深耕供应链和渠道。
一直都说零售离不开人货场。互联网公司匹配用户需求和消费渠道并不难。生鲜电商在于商品。
生鲜商品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底层问题,不规范的份额,固化的消费习惯,冷链运输要求高,毛利低,导致线上生鲜难以实现。
非标准件:生鲜商品都是活的,非标准化生产,各种各样。
【/s2/】消费习惯很难培养:【/s2/】生鲜商品很有地方特色,产地和消费习惯都比较固定。
冷链运输需求高:生鲜商品寿命短,易腐,储存条件高,冷链运输成本高。
商品毛利低:生鲜商品品牌化程度低,单价低,附加值低,用户对其价格高度敏感。
进一步分析,其实中国农业发展形成的传统保鲜产业链(典型的供销两端大、中间流通环节多的格局)造就了保鲜零售多渠道竞争、毛利低的局面。
从上游看:土地制度导致农业供给分散,农业生产相对落后,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
来自中游:生鲜产品通过农业经纪人或合作社等整合供应。,通往生产和销售的批发市场进行大规模分销,并以层层加价的方式运输到餐馆或零售点。
从下游看:渠道落后分散,需求无法大批量收集,定制产品和议价能力有限,产品质量稳定,毛利空较弱。
所以生鲜供应链的理想格局应该是供销端小,中间流通端短。这不是资本短期能解决的。农业需要长期的持续耕耘,生鲜标准化、产业链数字化信息化、上下游末端规模化的问题才能解决,才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三、卖菜整出的4大模式1.每家都有自己的经营经验,不断尝试迭代新的模式。
生鲜零售渠道不断变化。从传统到现代的渠道经历了30多年,传统渠道依然占据主导,新的业态层出不穷。
1985年开办生鲜业务,农贸市场占主导地位。2002年,农业与超市对接后,供应链优化,超市开始经营生鲜产品,消费者消费拐点初具。2005年,生鲜B2C电商开始艰难探索,拉开了生鲜B2C电商的序幕。2013年,随着房地产的大规模开发,大量的社区生鲜店顺势开业。
2015年,生鲜020概念盛行,店仓一体化、前置仓、社区生鲜店接入线等多种形式全面开花。
2016年,社区团购出现,全面更快更轻的铺开,引发大量社会关注。2020年,疫情爆发,餐馆歇业,生鲜需求转向家庭消费,大量渠道关闭促进线上买菜需求,生鲜电商渠道加速线上渗透。
在激烈的零售竞争驱动下,消费者的便利需求凸显,推动了生鲜电商业态的进化迭代,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最后3KM-1.5KM-800M等。)不断刷新,产生更深层次的买卖关系链接,满足用户对更高便利性的即时需求。
目前生鲜零售的主流业态主要是四种模式。迭代逻辑主要从增长规模和盈利模式考虑,最终追求的是规模效应形成品牌知名度,成本控制形成规模盈利。
根据前仓的业务模式,了解各个业务模式。从订单成本拆解来看,前置仓最重的成本在于配送、营销、人工和损耗。
因为前置仓属于仓到家的模式,存储容量有限,可销售的SKU数量有限。用户用客人订单买吊顶,没有线下自然客流和结算渠道,每笔订单都需要配送。只有增加订单数量,摊薄固定成本,才有机会实现盈利。
目前互联网巨头都看好社区团购业态,以固定销售为基础,第二天统一配送,利用头部配送解决客流,避免店铺租金。最终的成本是在盈利和营销费用方面解决了行业内最重要的配送、损耗、店面租金等成本,并且可以快速传播和复制。在以上各种权衡下,确实是目前最好的格式模式。
同理,我们可以根据前仓经营模式来理解社区生鲜店和综合店仓储式店。这里就不做深入分析了。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立足点和商业生态考量。最终谁会问鼎这个江湖的头把交椅,还需要继续拭目以待。
四、卖菜的终局1.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生鲜电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长期深耕供应链,提高运营效率,了解并满足用户的服务需求,提供更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渗透用户。只有坚持,才能生存。
卖菜结束,我判断线上份额会继续增加,但会有一个极限。毕竟用户需要走到线下才能享受购物体验,线上份额预计不会超过50%。另外,目前各种业态已经进入粘合模式,比拼的更多是续航能力,不断的渗透不断抢占用户心智,笑到最后才是最后。
本文由@阿哲罗杰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