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北京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相较于其他群体,更加需要来自于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帮助,这样他们才能享受到快乐幸福的晚年生活。要知道,他们为北京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他们也就没有现在快速发展的北京,所以他们都是“功臣”。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满足他们对于晚年生活的种种需求,这是必须要做到的,从中也彰显出一个城市的温暖。
近些年来,北京也一直在为老服务上下功夫,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提供了非常多的便捷服务,也切实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让老年人享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比如新增养老服务驿站,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还有对社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方便老年人出行。此外,在医疗、交通等方面也都是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情况,为老年人量身定制了服务措施,包括在医院内开通绿色通道,方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进入医院等等。可以说,这些措施都是有着意义的,也正是老年人所需求的,让他们感受到了被尊重。
具体到街道、社区,也都在为老服务上不懈努力,积极为老年人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就好比天宫院街道,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不会使用智能充电柜这一客观情况,专门为老年人量身定制了“老人充电一卡通”,只需要使用卡片就能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再也无需扫码了,这大大提升了充电的便捷性,也为老年人省去了不少麻烦。毕竟现在大多数老年人都不会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也不用使用扫码功能。
不可否认,随着智能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场景都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机,以及扫码这一功能,就比如上街购物,以前都是需要付现金,而现在都是通过扫码就能完成,显得更加方便,效率也更高。不管是对于购物者,还是对于商家来说,这都是一件好事,所以也受到了追捧。在如今的社会里,如果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那么将会带来很大的不便,在许多场合都会遇到阻碍。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不存在问题,他们更加倾向于扫码,但对于老年人这一群体来说,由于接受新事物较慢,对于智能手机和扫码并不是很了解,也不会熟练使用,这就造成了一些问题,会四处碰壁。
就拿智能充电柜来说。当下由于电动自行车日益普及,凭借着经济、便捷等特点,受到了大众的欢迎,逐渐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在现实生活中,电动自行车也因为违规停放、推车上楼等现象而引发的安全事故饱受诟病,成为了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不定时炸弹”。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大的根源在于人们找不到合适的充电场所,所以考虑到这一点,越来越多的社区都开始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区内部安装了智能充电柜,以满足人们的充电需求,当充电问题解决了,那么人们也就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将电动自行车推上楼充电了。天宫院街道也不例外,为了规范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在社区和公共区域安装了一批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设备,有效解决了充电难题。
然而在这过程中,有老年人反映他们不会使用扫码功能,因为智能充电柜都是需要扫码后才能充电的,要是不扫码,也就无法充电。而老年人本就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要是没有人帮忙,就会带来许多不便。天宫院街道通过走访及时了解到了老年人的这一诉求,积极想办法,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决定推出“老人充电一卡通”,以此来替代扫码。当老年人需要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时,只需要刷卡就能充电,再也不用为如何扫码头疼了。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这意味着需要对充电设备进行全面改造,这样才能支持刷卡,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年人,让老年人哪怕不会扫码也能正常给电动自行车充电。
为此,天宫院街道启动了升级改造工作,经过不懈努力,以最快速度完成了电动自行车刷卡系统并上线。在使用前,老年人只需要配合工作人员完成注册、办卡、充值等环节,之后就可以凭借这一张卡,通过刷卡轻松完成充电,省去了之前扫码、认证、支付等繁杂的充电流程,给老年人带来了更多便利,也真正将实事办到了老年人的心坎上。
老年人因为情况特殊,难以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由此给生活带来了不便,这就需要政府引起高度重视,要切实采取措施弥补这一缺陷,让老年人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也能享受到智能化社会带来的便捷,这样才能让老年人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