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机构运营与管理(教培机构标准化运营:数据化管理是核心利器)

在培训机构的你们,是否以自己对数据不敏感为理由,逃避数据相关的问题,经常凭感觉做决策,嘴上带的高频词语往往是:“我感觉”、“我认为”、“我觉得”、“应该是”、“大概”“也许”“可能”“估计”…

你的整个团队也都喜欢用经验去判断,凭直觉去执行,可想而知,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差强人意的。


传统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无法匹配。什么样的老师能教好什么样的学生没有数据化,也没有做出数据化的结构。

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记录进行跟踪。无论你是一对一班型、小班班型,还是大班班型,都不能有效匹配学生的学习效果数据图,所以我们就掌握不到学生的认知图谱,也没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资料。

家长续费情况不明确。部分家长对涨价有情绪,续费不理想,对家长信息管理处于模糊化,没有进行系统化管理。

老师批量离职。怕留不住老师,老师薪资逐步提高。

机构发展不错,可以扩大规模开分校了。扩大机构规模,开分校应该算是每个机构运营人的理想,可是理想很丰盈,现实很骨感,以为运营两家机构比一家机构赚钱,结果一家机构不好,两家机构都搭进去。在开分校的时候你有核对现在机构资金情况吗?有考虑到机构是否可以分散精力吗?

造成以上问题的关键因素,是因为很多机构的管理就像是温水中的青蛙,习惯用自己的惯性思维思考问题,而忽略了最核心的问题——数据。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因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数据都是最具权威性的,谈运营就是谈数据,机构运营离开数据那都是空谈,现象会迷惑大部分人,很可惜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看清这一点。


培训机构未来正确的打开方式

“三分技术,七分数据”,今后是数据者得天下。

对此,我们将迎来“培训机构的新物种时代”。新物种的统一特征:All in Data—所有的行为都被数据化。


传统行为

王校长和张校长(执行校长)谈工作

王:张校长,近期家长续费的情况如何?

张:不太理想呀,校长,有一部分家长对涨价有情绪,咱们的老师也是,您说怎么办呀?

王:……


数据化行为

王校长和张校长(执行校长)谈工作

王:张校长,近期家长续费的情况如何?

张:王校,今年我们综合续班率目前是82.5%,同比去年下降2个点。除了刘老师的班都有小幅度提升。刘老师因父亲生病住院,续班率只有75%,拉低了整体比例,我们已经做了调整,由我来帮助刘老师完成一半的家长沟通工作,明天开始做这个工作,只要刘老师的续班率能再提升7.5个百分点,我们就能完成今年的续费率目标了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精准化信息

教培业应从这一刻开始改变,把行为、内容和过程全部数据化标准化。

今天的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以及大量技术使得我们在产品数据、运营数据和服务体验优化上,都能获得大量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将帮助我们优化产品、改善运营、提升服务。

教培行业运营策划公司

所以在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要关心一些基础数据。

1.在扩张发展阶段可以只关心收入、规模,你的核心KPI就是阶段收入、利润和人头,你看到的关注全都是单科单学段的突破。

2.培训机构成长到第二阶段的时候,就需要关心你的网点覆盖,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是社区化运营了,要关心你的网点覆盖,关心网点的坪效,核心KPI就变成了关注坪效、关注满班率、关注续费率,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全科全学段的延伸至扩张。

3.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就需要关心人均收入贡献,因为人均收入贡献二十五万,是考评机构是否达到行业优秀机构非常大的一个KPI,那么这里核心KPI就变成了满意度、客户价值塑造,这个时候可能会变成是全国、多区域、多产品、多模式的扩张。


培训机构数据化管理框架


学术

1.出勤率、当周签单率、新增Demo转化率、流失率...

2.班主任管理人数、家长投诉次数、退费次数、转介绍人数、活动参与人数、兼职教师管理数据、合理开设班级数据、学科成本分析数据...


市场部

每日/每周/每月/每年

1.咨询量总数、有效单总数、有效单成本、带/到访人数、上门人数、转化人数、同业异业合作数据、区域成交量、周边竞争机构收费、广告投放量...

2.有效率、上门率、转化率...


销售部

每日/每周/每月/每年

1.电转率、邀约率、转化率...

2.各类咨询单的呼出量、当签人数、周签人数、微信工作号人数、销售业绩、家长资源利用、推送学科统计分析、转介绍人数...

校长/职能部

1.教室利用率、教师利用率...

2.教师考勤数据、员工流失数据、兼职教师管理数据、家长反馈情况数据、工资开支、房租物业水电开支、办公费用开支、库存数量、采购周期数据...

每一家培训机构都应该基于“数据”进行管理,数据会告诉你真相,会反映出客观结果,根据“数据”来指导自己的决策思路,往往更接近正确的道路。

“数据”从哪里来呢?“数据”从客户中来!我们如果想获得最准确的数据,不需要做太多的繁琐工作,只需要直接询问将面临的问题以及心中的疑惑,直截了当地去询问客户们,当然,收集数据的时候要注意询问技巧,有计划,有准备地去询问,做好相应记录,再养成整理汇总的好习惯,把这几件事情做到了,便可以获得你想要的数据。

当你形成了根据“数据”进行管理运营的思维后,会发现当初认为“自己对数据不敏感”、“数学学得不好”等想法,其实是在给自己偷懒找借口!

“数据”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是对客观事物的逻辑归纳,是用于表示客观事物未经加工的的原始素材。

“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可以是“符号”、“文字”、“数字”、“语音”、“图像”、“视频”等。“数据”和“信息”是不可分离的,数据是信息的表达,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数据本身没有意义,数据只有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数据”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只要去琢磨,“数据”就是鲜活的,是有意义的!如同世界上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