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做什么生意(案例解读:花样菜场如何做农贸市场的“大生意”)

对于朝九晚五的我们上班族来说,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无非是费时又耗力的事了。我每天下班后要去超市、菜市场等一些地方去买菜,回去做饭,可是但凡有一点生活经验的人士都知道,晚上的菜是最不新鲜的,而且都是别人挑剩下的一些烂菜,或者有些店已经关门下班了。这就让我们这些上班族,心里不爽。想要吃个新鲜菜都没有,要么就是早点起,要么就是周六日买一堆,放在家里“备用”。

可是如今,不同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只要一拿起手机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如果在“生活圈”内,分分钟就能到家,拿到手里的都是新鲜菜。这就为我们上班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几年,生鲜电商也是非常火热的。

杭州的“花样菜场”就踩到了这样的“风口”,花样菜场也是一个生鲜电商平台,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方便,那些上班族能够吃到新鲜的食物。那么花样菜场到底是如何做的呢?下面就一起看看吧。

花样菜场如何“牛”

2015年,王永智和合伙人黄欣一起创办了“花样菜场”。用户(主要为家庭用户)可购买日常蔬菜。菜品由平台合作的农贸市场摊户提供,用户下单后,系统匹配配送员(农贸市场闲置人员,如管理员、保安等)接单。

近日,花样菜场联合创始人兼COO王永智透露,已于去年9月份获得来自天使湾的300万元天使投资。目前,“花样菜场”仅在杭州地区推广,微信公众号粉丝15000人。平台接入16家当地农贸市场,日单量400,平均客单价55元。

据了解,花样菜场隶属于杭州当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13日,COO王永智此前从事互联网行业,曾在腾讯、凤凰网任职,另两位合伙人此前均从事传统行业。“网上菜场”这个词汇已并不新鲜,和较常见的自建仓储、自建物流的重模式不同,花样菜场从中间环节切入,选择和传统的农贸市场进行合作,为C端用户提供服务。

花样菜场在农贸批发市场中是如何做的?

农贸市场有大量的闲置人员,如卖菜的、小工、保安以及菜场的管理人员。他们往往工作时间集中,工资不高。一般是上午10点、下午4~5点比较忙,其余时间很闲。有时候去买菜,很多摊主都在嗑瓜子或者睡觉。

花样菜场和农贸市场签署独家协议,挑选菜场里的优质商贩进行合作,从中抽取10-15个点的分成。在配送上,花样菜场利用农贸市场里保安、保洁、小工等人员的空闲时间进行配送,每配送一单给予5块钱的补贴。和商贩、配送员之间,花样菜场均采用月结的方式,这是通过利益挂钩的方式来保证菜品和配送服务的质量。

传统农贸市场也正面临着互联网的冲击。“许多白领都是5~6点下班,到家后,菜市场可能就关门了,只能去家边的超市或者小门店买菜。”而对于一些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也往往会去离家近的超市买菜。

于是近几年,一些网上菜场、生鲜电商等风生水起。它们往往自建仓储和配送团队、对接B端(餐馆、酒店等)和C端(家庭用户等)。

而王永智认为,自建仓储没有必要。“农贸市场的布点有其科学性,一般都是政府根据人口、小区的密度以及地理环境布点。它们在菜品进货、保存、配送等方面经验丰富,相当于一个天然的仓储。”

在对接B端时,传统农贸市场也有优势。许多平台(如“链农”等)直接面向B端,推广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很高。而传统农贸市场的一个摊户,往往有7~8家餐馆资源。“以杭州为例,一个市级农贸市场,一年的营业额在1.5~2亿,其中35%来自散客,其余全部供应给商家。”

不仅如此,传统农贸市场配送更加机动。“餐馆存在补菜的问题,比如我今天在你的平台预订了100斤白菜,第二天临时需要补订50斤。这种情况下,自建仓储的平台很难及时做出反应,而农贸市场能轻易地满足这个需求。”

菜市场做什么生意好

“花样菜场”微信端上线后,平台对接4家农贸市场,日单量60~80单。“那时产品很粗糙,连搜索功能都没有,用户(餐馆、个人等)使用也不太方便。”

王永智不断签约农贸市场。平台和农贸市场管理方谈好合作意向后,后者为平台推荐优秀摊主。“农贸市场有一个评级机制,我们把优秀商贩召集在一起,大家现场报名。每个品类(蔬菜、水果等)选一个商贩,收取10%~15%抽成,并对其进行培训。”

农贸市场有大量的闲置人员,如卖菜的、小工、保安以及菜场的管理人员。他们往往工作时间集中,工资不高。一般是上午10点、下午4~5点比较忙,其余时间很闲。“我有几次闲时去买菜,很多摊主都在嗑瓜子或者睡觉。”

平台签约菜场的管理人员、保安等作为配送员,每单补贴5元。“签约的时候,每个菜场配1~2个管理处的人作为配送员。等订单量上来之后,我们再在菜场招募商户或者保安做配送。”

用户通过“花样菜场”下单后,系统经过匹配,由菜市场的配送员接单。配送员从合作摊户处将用户的菜收集齐,再进行配送。

当平台单量增加后,配菜将由摊户完成。摊位收到配送信息,直接把菜送到配送点,配送员只负责配送。此外,每个品类的合作摊户也会相应增加。

同期,王开始推广用户。地推主要分两个阵地:一是在农贸市场门口,“来这买菜的都是精准用户,我们主要传递两个概念,1、免费送菜上门;2、菜都是来自于身边的农贸市场,价格和它们一样,还会有优惠活动。”二是在写字楼,“很多白领下班了没时间买菜,可以用我们的平台预订。”

通过地推,平台每天增加700~800用户。平台日单量150单,平均客单价69元。

为何选择和农贸市场进行合作?

首先,政府根据人口的密度、周边的小区、地理位置来布点农贸市场,所以线下农贸市场的布点是具有其科学性的。此外,“传统的农贸市场有自己的内部管理机制,并且在菜品的进货、保存等方面经验十足,可以说是我们天然的仓储。”王永智说。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后期切入B端做准备,对于农贸市场里的商贩来说,散客买菜只占营业额的30%-35%,剩下65%-70%的营业额来自于菜场周边的菜馆。换句话说,每个农贸市场的商户手里至少有7-8家甚至十几家餐馆的资源。所以,未来花样菜场会跟基地合作,用集采的方式给农贸市场里的商贩供菜,打通从农产品基地到农贸市场的供应链。在给商户增加利润,减轻工作强度的同时掌握他们手中的餐馆资源。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和商贩合作切入B端,还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王永智告诉猎云网,菜场本身具有壁垒,并不是想给商贩供货就能供货的,必须要跟农贸市场的管理方进行合作;其次,在商贩的心理接受度上,先服务好C端,一旦把用户聚集到平台上后,商贩的配合度会更高。

从现在C端用户的使用来看,在花样菜场的微信公众号上设置收货地址后,系统就会自动匹配到最近的农贸市场,挑选下单后,就会有人送菜上门。若菜品有问题,用户可以反馈给客服,平台会重新补送一份或者补偿用户代金券。据悉,花样菜场已签署协议的菜场有50家,基本覆盖杭州区域,每天订单数在150单左右。

据悉,花样菜场已签署协议的菜场有50家,基本覆盖杭州区域,每天订单数在150单左右。目前,团队共21人,合伙人3人,接下来,项目会启动Pre-A轮融资,计划融资700-800万,主要用于线下地推团队建设,菜场的深度运营以及市场的扩张。

人们的消费习惯正在不断变化,未来的消费主力是就是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大多生活在网上,习惯网购,网上菜场有着无限大的市场空间,谁能抢先做好市场服务,谁就将占网上菜场之“鳌头”。网络菜市对于杭州市来说是一种新兴的业态,很时尚,也很有希望。花样菜场迎合了当下人们的消费习惯,足不出户,即可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这样的销售方式是有可观前景的。

下一步,花样菜场怎么做?

目前,“花样菜场”仅在杭州地区推广,微信公众号粉丝15000人。平台接入16家当地农贸市场,日单量400,平均客单价55元。

下一步,王永智计划和农产品基地或者大型农港城合作,减少基地到菜场的供应环节,为摊户供货。“即使只跳过了1~2个环节,就能减少很多采购成本。”

与其他直接对接B端的平台不同,“花样菜场”对接的是农贸市场。“他们(农贸市场)手里有餐馆的资源和配送经验,有的已经合作很多年。我相当于给农贸市场供货,再通过他们卖给餐馆,不管他们是否通过平台交易。

总结:

在上世纪,网上购物对很多人来说,还是难以接受的事物,但现在已成大势所趋。结合互联网和电商手段,探索“网上菜场”的新模式,正是传统农贸市场在消费习惯变化与市场发展遭遇瓶颈之下主动突围求解的一种尝试、一种可能。那么网上菜场能像网上购物一样走向欣欣向荣吗?我们拭目以待。(作者:莫静)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 公众号:nyguancha 欢迎勾搭!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 ,请标注来源和作者!

申请报道,联系微信:hero-fans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