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微信新推“看一看”?
普遍认为,微信的新功能将彻底威胁百度的搜索业务和今日头条的内容分发业务。
01
可选还是必需?
根据官方介绍,ios用户需要升级到最新版本(6.5.8)的微信,并在设置项下的新栏目“实验室”中启用“搜一搜”和“看看”才能使用这一新功能,“允许有需求的用户主动参与或退出体验”——虽然微信的功能最近更新频繁,但对于
这次更让大家感兴趣的是“看一看”。在调情电商之前,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呼吁微信分发内容(谁能说服张小龙让微信官方账号活下去?),否则媒体会流失到其他平台。
微信虽然安静,但执行力还是挺强的。一旦“看一看”上线,微博、今日头条以及各种号称智能算法、个性化推荐的内容平台就要小心了。因为微信再一次证明了社交数据比任何智能算法都要好!
根据Xi哥的经验,这个“看一看”虽然刚刚上线,但是内容推荐的质量分分钟秒杀今日头条,后面会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微博和各大新闻客户端也可能会断粮。
02
推荐的强奸“看一看”原则
哥初步分析了目前“看一看”的内容推荐原则:
一.类似的建议
一个圈子的成员,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思维一致的偏好。有品牌做过向用户好友推送广告信息的实验,打开率高达50%以上。
我们知道你会喜欢微信上好友会点开的内容,“看一看”在推送给你的时候也会标注“好友正在阅读”(即使你对内容本身不感兴趣,我相信你也会因为害怕落在别人后面的社交压力而点进去看一看)。
现在“朋友正在阅读”的推荐逻辑占所有微信推荐的20%-30%。
二。身份标签
为用户做标记,每个内容平台都在做,但是微信做的很快很准。
其他平台只能根据用户的点击历史进行频繁标记:在八卦上点击一次做八卦粉丝的标签,在金融上点击一次做金融控的标签,每个用户有多个标签,慢慢调整使用频率就能大概率猜出用户的真实偏好。
微信完全不一样。仅仅依靠人群的社交链,你已经很清楚自己是谁了,好吗?搞小额信贷的人说,这些信息的可靠性可以用来做风险控制!所以其他平台玩的是爱好标签,微信直接玩的是身份标签。
比如Xi哥第一次用的时候,“看一眼”你就确切知道我是“互联网精英”(你可以过来晒晒太阳,如果微信不“猜测”你的身份,我就打你脸)。
或许是考虑到大部分人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休闲阅读上而不是职业相关的阅读上,身份标签的推荐含量并不高,大概10%左右。
三。热点信息
相比其他内容平台,微信的新闻时效性一直有所欠缺,而这次的“看一看”显然是想弥补这一点。但要想掌握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内容,很难做到及时——即使有些新闻盆有特殊权限,一天也可以推送不止一次,而面对重大突发新闻,门户网站往往是第一个。
Xi哥发现“看一看”开始尝试抓取微信公众平台之外的新闻,并且为了这个类比,会特别标注新闻时间。
对于为什么会出现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以外的内容,微信官方的解释模棱两可:
但是,目前热点信息占比还是很小的,大概5%左右。
四。订阅、爱好和区域
直到这个层面,微信才真正和对手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即根据用户的订阅、爱好、领地,用智能算法推荐内容。然后你就看到了,不管是谁的智能算法,都不是很好用!
但是微信还是有很多优势的:第一,还是有大量的优质内容来源于微信,即使推荐准确率不高,水稿比例也小很多。
第二,用户在微信上养成了订阅习惯。仅仅是收集用户的未读订阅号内容(相当于“看一看”发布折叠后的微信官方账号内容,提高阅读的便利性)就足以保证口碑。
老老板强调“社交数据”的价值,但普通人很难理解这堆数据和那堆数据的区别。这次微信拍《看一看》,能不能马上感受到力量?
如何看待微信的「看一看」?欢迎留言五块钱和Xi哥聊天。
负责编织木芯
每天一个小笑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