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11年,如果你拥有一家打字机公司,你会如何定义商业和制造办公设备的性质?
在这一点上,你的北美竞争对手IBM的定位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于是当办公设备升级为电脑后,就变成了个人电脑设备制造商。然而,紧跟产品变化并没有使其盈利,市场份额迅速减半。
因为IBM错过了真正的改变,只看到了工具层面,却对工具给人类事物带来的改变视而不见。它真正为市场提供的不是商业机器,而是信息处理,先把想法变成文字,再变成电子信息,从而参与建立新的信息社会。
只有围绕“变”提供解决方案,才能参与利益谈判。但在个人电脑领域,IBM放弃了与新信息社会高度相关的CPU和OS,只扮演组装者的角色,无法占据有利地位。
回头看看零售市场。当谷歌、腾讯等一系列科技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媒体时,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给零售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营销渠道或者品牌内容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产品分销效率的提升。
零售市场创业的价值在于提供一种新的高效的分销方案。
“你不知道街上原来卖的鸭脖好不好,也不知道来源。现在,我们利用直营店和中央工厂进行品牌运营。两者比较,肯定会买更有保障的鸭脖”。因此,IDG合伙人连萌投资了周黑鸭和西槎。
在我看来,中央工厂是几十年前的传统便利店7-11。但在品牌知名度突然提高后,针对各种需求设计的服务体系就像软件一样“一次开发,普遍适用”。所以“如何提供高效的分销方案”的答案是:先做一个大众品牌。
我爬取了近十万条关于“开心茶”的评论的数据,结合乔纳·伯杰的《沃顿商学院疯狂传》六大原则,建议从以下五件事入手:
1.被动分享:可视化
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看,苹果笔记本电脑的logo功能是什么?
想象一个场景,你去一家咖啡馆,从包里拿出电脑,下意识地把咬过的苹果对准自己,把盖子翻过来……乔布斯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陷阱”,你要重新定位电脑。如果没有,在翻转盖子后,咖啡馆的潜在买家会看到一个倒置的标志。
是的,为了避免你分享一个细节不完美的品牌,乔布斯选择了牺牲用户体验。
Xi茶叶的采购效率经常受到批评。毕竟有很多方法可以避免排队。但是,在苹果,品牌还是排在第一位的,何况是小而新的创业公司。在我看来,把隐性的消费偏好变成可见的排队,才是喜茶最有效的营销方式。
因为:1)思想是隐蔽的,无法影响旁观者;2)网络评论回应搜索“认识的人”,难以走出圈子;3)新品牌需要以看得见的方式推向“未知”。当购买被看到,模仿被刺激,就能流行起来。
喜茶又名皇茶,进入一线城市时,在深圳人流量最大的购物中心海岸城“排队”,直接出圈。
店外排队,店内顾客多等。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向“不认识的人”传达“开心茶和美食”的信息,31%的买家对“夸张”的排长队感到好奇,想要“尝试”开心茶。
当然,排队是一件伤害用户体验的事情,至少有8%的爱茶消费者做出了负面评价。常规的品牌曝光会是一个安全的选择,但对于想做圈子的新品牌来说效用有限。
应该把用户体验最大化还是营销最大化?说实话,没有固定的趋势。我越来越觉得,好的运营者往往会有自己的切换节奏,在不同的品牌阶段设定不同的目标。
2.主动分享自己:情感与故事
如今,中国人均年广告消费已达435元。如果你投入1000万元,平均每个人不到1美分,他们还接触到其他400多元的广告。如何突破重围?
每个糟糕的口号都有自己的位置。好的口号只能做一件事:唤起我的情绪。
耐克:只管去做(1988)
苹果:以不同的方式思考(1997)
保持:自律给我自由(2016)
“我”想要洒脱,就去做;;“我”不想平庸,想与众不同;;“我”渴望胸口越来越轻,自律给我自由。
乔纳·伯杰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积极情绪和少数消极情绪都具有生理激活的能力。比如兴奋时,人的脉搏加快,血压升高,会更主动地与人分享。
快乐茶也有口号,“一杯好茶,一份灵感”。你可以感受到它将消费者带入品牌的努力,但这种尝试并没有在近10万条评论数据中得到体现。虽然忙着与人交往、求人自助、纳闷真的不容易,但“灵感”中的情感缺失是个问题。
事实上,爱茶引发的情绪,主要是靠不断出新品来承担的。8%的消费者在被新品“惊艳”后,完成了分享。
除了情感,故事也能促进分享。当然,前提是“我”。
茶的工作方式堪比教科书。“我”参与其中,奶油“回答”方法新颖,回答可爱。各种设计让包含品牌的故事不胫而走。
虽然喜茶也有创始人聂云辰的创业故事,但是开始闲聊就不是什么好故事了。因此,在《记录美好生活》的Tik Tok中,他们之间的传播差异就印证了这一点。
3.主动分享更好的自己:社交货币
如果宽带是20年前的速度,爱喝茶就不会像现在这么普及了。
你分享的东西和衣服、皮包一样,是人们判断你身份的直接依据,所以你会选择让你看起来聪明有趣的东西,而不是相反。
你可以把这种分享想象成社交货币。他们帮助你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联系。创业公司想要广泛传播的时候,它的任务就是帮你创造高价值的社交货币。
喜茶的入口是设计,从黑金店,粉红店,实验室概念店...到卡通logo、表情符号、小黄鸭,一系列高价值的视觉元素被填充到你朋友圈的照片里,让你更好看。
来,自拍。
在前期的采访中,聂云辰透露了一个消息:喜茶曾经短时间在线下单,但聂认为外卖破坏了喜茶的体验,放弃了。它到底摧毁了什么?其实就是喜茶贡献给你朋友圈的图片,以及它所隐含的社交货币。
当然,现在Xi茶也有外卖了。品牌出圈后,聂显然选择了切换运营目标。
除了爱喝茶,很多新品牌都选择了提供有“颜值”的社交货币,比如小米、网易YEATION。或许在2018年的中国,从视觉角度来说,做社交货币确实是一个利润率极高的选项。
一方面,朋友圈和微博对图片的需求很大,我们的生活感也在逐渐成熟。另一方面,国内设计好的竞品很少。中国人的审美受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影响很大,也就是最近十年。十年前,叶国富的街道上仍然充斥着唉。
更何况入门级的好设计已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作准则。无印良品和网易YEATION的相似之处,可能不是后者抄袭前者造成的,而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强大生命力。可以说,当今世界流行的产品,如宜家,或多或少都是“形式追随功能”——形式追随功能这一理念的体现。
4.利他分享:实用性
“喝凉水的十大危害”[S2/]
你有没有被长辈转发的这类文章困扰过?先不要抱怨,这其实是一种加强彼此联系的方式。根据Jonah Berger的统计,纽约时报分享率最高的邮件是健康和教育类文章,因为你的转发者相信它会对你有帮助,因为关注而分享。
在他的统计中,优质餐厅的菜谱和点评也是实用且高度共享的信息。茶叶“好喝”的评价率高达85%。它的确是社交媒体和日常谈资的宠儿,但从未达到海底捞的知名度。
问题出在信息的包装形式上。
举个例子,如果用户阅读文字版实用信息的习惯是收集,那么做一个“一个主题加数字”的列表,会提高分享率。下图是媒体编辑统计的通俗标题:
minimaxir.com
当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跨界到Tik Tok,就像报纸跨界到电视一样,要考虑新媒体的传播特性。视频偏娱乐,一定要新颖有趣,比如海底捞抖面筋球有DIY元素。
简而言之,虽然人们分享实用信息,但仅有实用信息不足以完成病毒式传播。
人们有很多机会想起你
上周偶然看到深圳一家饮品店的财报。这家店又小又不值钱。它只生产和销售简单的鲜榨果汁。原材料、房租、人工成本都不低,但它的利润率和海底捞一样。
消费者如何才能记住它并完成购买?
我的好奇心被激起了,调查发现了它的几个特征:
换句话说,它以长时间、高频率的出现来完成品牌识别。
记住是完成购买的前提。各大品牌之所以会在你看的综艺节目中竞价投放口头广告,是因为产品出现的频率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记忆激励。如果品牌有幸推广分享,那么接下来它需要做的就是有一个长期高频的激励,避免昙花一现。
Xi奶茶店的选址原则只有五个字:商业综合体。其下葬的诱因也与这五个字有关,在消费群体聚集了大量年轻人的情况下更为有效。
第一,产品出现频率高。一线城市的长租公寓越来越多,压缩了年轻人的客厅空。你可能一周不登录淘宝一次,但你一定会去商业综合体的客厅。
第二,因为“人是感官刺激的积极容器”。商业综合体也是一种可以传递材料和信息的媒介。当互联网用户增速放缓,线上销售引导的成本与日俱增,线下传递色、味、触等复合信息的优势开始显现。
除了商业综合体,瑞幸还贡献了一些新的连接方式。比如绑定波点蓝的激励,看到蓝色波点衣服就会想起。“碰瓷”星巴克让你想起它的频率最高的咖啡店。
51%复印指南
在排除了数据中对口感的评价后,我做了这张喜茶的“分享”词频图。按照口味等产品评价中的字数比例,51%的文案指南可能是一个不准确但合适的数字。
产品不是不重要,只是强调产品是创业者容易进入的陷阱。就算尼克松的政策再成熟,也抵挡不了选民向电视的迁移,更抵挡不了电视上的肯尼迪时刻。
如何把握真正的变化?
IBM跟随产品变化,失败了。如果喜茶在品牌走出去之前跟上潮流做外卖,失败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因为:重要的不是工具,而是工具引起的人类事物的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s2/]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任何媒介或技术都是工具,但同时也在以相反的方向改造着我们与世界的互动,只是我们常常因为工具的内容而忽略了工具的“信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