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舵手定好方向,大船就能起航。
[环球旅讯] 被誉为“创业教父”的戚迹卸任华住集团CEO,这是他自2006年创办华住以来第三次卸任。
9月16日晚间,朱华集团宣布,戚迹将于2021年10月1日起卸任朱华集团CEO。卸任后,戚迹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未来将专注于公司长期战略的制定和业务创新的探索。
这位被誉为“中国酒店业乔布斯”的创业教父,参与了中国旅游酒店业20年的风风雨雨:从携程、如家、汉庭到华住,戚迹四次参与敲响上市的钟声,戚迹创立的三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市值均超过十亿美元。15年过去了,华住已经成为中国酒店业当之无愧的巨头。
美国《酒店》杂志近日发布了2020年“全球225家酒店”排名。据华住酒店确认,华住酒店集团以6789家酒店和652162间客房排名全球第7。
01
三进三退,戚迹始终把握住留在中国的战略方向
1999年春天,是中国互联网史上辉煌的一年。梁建章、戚迹和沈南鹏谈到了新的创业趋势,并立即决定成为一家旅游创业公司。同年,今天人们熟悉的三大互联网巨头BAT也刚刚成立。
2002年初,戚迹从携程网离职,创办了如家快捷酒店,随后如家快捷酒店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酒店业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2003年,Ctrip.com在纳斯达克上市。2005年,沈南鹏创立了红杉资本中国。2006年,梁建章卸任携程网CEO,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从此“携程四君子”分道扬镳。
回顾戚迹的历程,他33岁联合创办携程,36岁联合创办如家,39岁联合创办汉庭,十年间连续创办三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可以说在国内创下了纪录。但他三番五次留在中国,陪他一路攀上险峻的山峰,迎来了光明的未来——如今中国市值已近千亿,远超晋江。
在《未完成的美丽:在中国生活十五年》中,华住集团总裁惠今曾总结道:“公司发展顺利的时候,戚迹会退一点。每当公司面临重要转折点时,戚迹都会站在前台。”换句话说,戚迹重回一线,意味着新一轮改革即将开始;当他从前线撤退时,朱华的航线已经被锚定,即使前面有任何障碍,暂时也不会有事。
2009年,戚迹首次卸任首席执行官,张佗接任。
经济型酒店品牌的红利确实推动了汉庭的快速发展:2010年,汉庭迎来了戚迹首次离任后的亮点时刻,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同年,汉庭全季正式升级为中档酒店品牌全季酒店。
但是,汉庭的亮点只持续一年左右。2011年,汉庭营收22.5亿元,同比增长29.4%,但净利润仅为1.15亿元,下滑47%,市值也大幅下降,长期低于10亿美元。在规模扩张上,竞争对手从左到右都在进攻:2011年,汉庭新开酒店201家,如家301家,七天376家。
当时,即使在卸任CEO后,戚迹也没有停止观察汉庭的发展。戚迹在《创始人手记》中反思了这一时期生活在中国的管理:“管理者有技能,但缺乏对这个企业的长远规划和认识,缺乏背后的人文精神。”
2012年,几名核心高管离职,戚迹回到了中国。在上海佘山举行的汉庭集团战略研讨会上,戚迹痛斥企业组织保守、企业发展日益平庸、居民负面评价越来越多等问题。迅速梳理品牌战线,建立了熙悦、全季、星程、汉庭、海友的品牌矩阵,覆盖了100元到1000元的价格区间。
与此同时,戚迹看到时代潮流从经济型酒店向中档酒店转移,押宝并购获得的“全季”和“星程”两个中档酒店品牌,成立全季独立品牌事业部。在整个2012年期间,全季和星程酒店加速进军旅游热点,这一战略的成效从2012年中国住三季度财报开始显现:中国住整体营收增长42.6%至8.936亿元,净利润增长63.8%至1.036亿元。
同年底,汉庭酒店集团正式更名为华住酒店集团,目标是打造中国住宿行业的世界级酒店集团。2012年转型后,2013年酒店客房年增长率达到59%,开始加速向二三线城市渗透。
到2015年,戚迹再次卸任CEO,继任者张敏加速了国内外市场的扩张、投资和合并。张敏还展望了中国住宅的未来:“在未来十年,我们将面临一个巨大的机遇,这令人兴奋。我们立志成为世界级的伟大企业。”
从2013年到2019年,中国人寿大踏步前进。七年时间,中国人寿门店数量从1035家突然增加到5618家,营收从32.24亿元增加到112.12亿元。
在此期间,朱华先后投资了亚华酒店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雅高在中国的实体公司)、摩拜单车、花间堂、桔子酒店等板块。2017年,它还在OYO投资了1000万美元,并在18年与私募股权基金TPG Capital Asia(TPG)成立了合资公司。
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市场的蓬勃发展,而中国住宅的国际化进程相对缓慢。2019年10月1日,全季酒店首家海外直营店在新加坡乌节路开业,成为中国住总集团首家海外酒店。一个月后,朱华宣布全资收购国际知名豪华酒店品牌德意志酒店,向全球扩张迈出新的一步。
02
在严重挫折下,中国人寿逆风翻盘
从2019年12月开始,戚迹第三次执掌中国公馆。这一次,他对华住酒店集团进行了新一轮的组织调整,分为华住集团和华住中国两个管理机构。张敏专注于发展中国住宅的“国际”市场。中国人寿集团首席数字官刘欣欣升任中国人寿集团总裁,并将与中国人寿集团总裁惠今共同担任总裁。
不过,戚迹也强调,“中国住的业务重心还是在中国,中国是中国住的基础和主体”。
没想到,这一次,黑天鹅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
朱华集团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期内营收20.13亿元,同比下降15.7%;净亏损21.35亿,同比增长20多倍。净资产由2019年末的75亿下降至期末的52.76亿,资产负债率为91.16%。本季度亏损已超过2019年全年18亿元的净利润。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2月,有2000多家酒店暂时关闭。
同年,中美贸易战硝烟弥漫。“要不要国际化?”成为戚迹的第一个问题。这促使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在2020年的中国世界大会上,他提出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巨大的市场,把中国当成世界。
那段时间,戚迹在个人微信官方账号中多次提到昆山第一家汉庭酒店,“让中国充满汉庭酒店”的豪言壮语就是从昆山开始实施的。
“所谓的经济发展,不是为了给女王提供更多的丝袜,而是为了让丝袜的价格低到工厂女工都能买到。”戚迹同意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他认为企业的目的是让大多数人过上好日子,以市场化、全民化、优质化的商业力量助力文明进程,而不是先赚钱、先地位。
“中国不仅要全面占领一线,还要下沉三四线,布局五环。把汉庭开到中国每一个县。”戚迹表示,“千城千店”将成为中国的下一个目标。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市场上约有879家酒店翻牌至酒店连锁集团,翻牌至三大酒店集团(锦江、华住、BTG)的比例超过70%。到2020年9月,1000亿市值的中国人寿将在香港两次上市,资金将逐步渗透到更低线市场。
除了进攻下沉市场,同年中国人寿世界大会的戚迹提出,基于中国人寿对行业未来品牌化和选择趋势的判断,除了“千城千店”之外,2021年中国人寿的关键词也将定位为“高端”。
2021年3月,朱华与融创旅服达成战略合作,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永乐朱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并将其旗下石柏阁、花间堂等品牌的未来开发和运营授权给永乐朱华,同时重点发展松品、永乐半山等高端豪华酒店品牌。这标志着中国人寿集团开始进军中高端和高端酒店。
进入高端市场不仅可以扩大规模,还可以帮助中国提高盈利能力。朱华集团2021年半年度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国共有7126家酒店。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朱华集团有限公司的净利润为1.3亿元,相比2020年上半年亏损27亿元,实现大幅扭亏。
此前环球旅讯报道称,融创终止了与万达酒店的21家酒店的经营权,并认为永乐朱华将有机会接手这21家酒店的经营权。如果假设成真,永乐朱华将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扩大管理规模。惠今对永乐朱华未来三到五年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高端管理公司的基本要求也将实现。
戚迹的商业版图早在2019年就已经铺设好了。他曾在《做大与做强的辩证关系》中说:“企业管理者必须想得远,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当你有下降趋势的时候,你要找到新的功能,新的动力和方向,然后往上走,直到下一个高峰。”
来源:戚迹个人微信官方账号
[S2/]03
惠今接班,下一站“世界第一”?[/s2/]
根据朱华的公告,从2021年10月1日起,朱华集团总裁惠今将接任CEO,首席数字官刘欣欣将接任总裁。
从履历上看,惠今是一位中国通。2005年在华住成立第一年加入,负责酒店开发运营管理。他发展并见证了华住从第一家店到6000多家店的扩张。
此后,惠今担任中国住发展部高级副总裁、中国住集团常务副总裁,2016年起任中国住总裁。
然而,真正让外界聚焦惠今的,是2020年5月华住集团的组织架构变动。当时,戚迹通过内部邮件宣布:成立中国人寿集团和中国人寿集团两个架构,由惠今担任中国人寿集团总裁兼中国人寿集团CEO,全面负责中国人寿业务,直接向戚迹汇报。
自接过接力棒以来,惠今带领团队上下朝着“千城千店”的目标,坚定地实施深耕三四线城市的战略,同时开始了他在中国酒店市场与连横合作的艺术。2020年以来,华住先后与中旅投资锦江、融创吕雯、黄山旅游、远洋运输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均以酒店投资运营为核心。
总的来说,惠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21年上半年,朱华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3亿元。从日常运营的数据表现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酒店(不含DH酒店)RevPAR为210元,超过2019年同期;入住率为82.3%,与2019年同期相比仅差距4.6个百分点。
酒店扩张方面,尽管2020年疫情形势艰难,但华住仍净增酒店1171家,比上年增长20.84%,全球共有酒店6789家。截至2021年上半年,华住已有7004家酒店在运营,2696家酒店即将开业,仅剩下300家门店实现“全灯”目标。
然而,接任朱华集团CEO的惠今仍面临诸多挑战:国内疫情反复,下沉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国际酒店巨头重新崛起,高端酒店市场如何破局,等等。
在2018全球旅行峰会上,戚迹曾放下豪言壮语:“华住不是风口浪尖上的猪。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用几十年的时间,把华住做到世界第一。”
戚迹的前瞻性布局一直是中国住宅持续发展的灵魂。在追求如此宏伟目标的过程中,戚迹第三次下台,将权力移交给惠今,这也充分表明了戚迹对他的信任。这个一向走在时代前面的“创业教父”这次还能退居幕后多久?
最新评论